中国最低调的吃菌子大省,轻松实现“菌子自由”

信韬评旅游 2024-07-19 19:28:41

提起吃菌子,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云南,殊不知其实隔壁的山地大省贵州,也是一个自然条件天赋异禀的中国食用菌大省。

众所周知,贵州多山。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贵州全省92.5%的面积都被山地、丘陵占据,与夏季平均气温24℃的独特“夏凉”气候一道,共同孕育了丰富的植被类型,共同组成菌子们的“快乐老家”。在群山间,鸡㙡菌、紫花菌、白参菌、金耳、鹿茸菇、红托竹荪、黑牛肝菌、灰树花、羊肚菌等各式山珍悄然生长,直到成为贵州人手中的鲜美食材。

色彩斑斓的贵州“菌物宇宙”。 摄影/吴学文、陈中、视觉中国

菌物种类足够丰富,自然也给了贵州人吃菌子的无限可能。传统黔菜中,“无辣不欢”的辣子鸡菌子火锅、龙里肉饼鸡、省级非遗织金水八碗等依然在当代人的餐桌熠熠生辉;而走进“黔菌”品牌推荐体验品鉴餐厅,更多本地美食元素与国际化料理方式创意结合,则为黔菌带来了更多风味可能,盘县老火腿鸡㙡、干椒菌菇关岭黄牛肉、奶浆菌芝士蓝莓、竹荪腊肉面包……新一代贵州厨师不拘一格,用世界美食的格局来打造更多元的黔菌宇宙。

夏天,是吃菌子的好季节。 摄影/吴学文

如今夏菇正当时,7月7日-7月11日,地道风物团队联袂多位菌物及美食专家学者和大V共同开启 “吃菌子 来贵州”风物之旅,历时5天4晚,穿越贵州5个地市州,追溯黔菌的美味奥秘。

风物之旅·黔菌探访团。 摄影/吴学文

如果你也是菌子爱好者,那么这份黔菌美味指南,你绝对不可错过!

-01-

主题菌宴,

品尝黔菌的传统与时尚

想要了解带有贵州特色的菌子会是什么风味?

当然是要先饱餐一顿,用味道说话,所以风物之旅的第一站,就是去贵阳市区的黔蘑菇吃午饭。餐厅以“贵州野生蘑菇”为主题,结合贵州各地特色食材和应季时蔬,油鸡㙡拌丝瓜尖、盘县老火腿鸡㙡、老贵阳辣子鸡焖紫花菌、干椒菌菇关岭黄牛肉、酸汤菌菇杂烩……就连西南地区常见的竹荪羊肚菌汤,喝前也要先冲一勺贵州的三七粉,调出鲜甜,力求用贵州当地物产打造黔菌独有滋味。

野生菌陈列在餐厅入口处,种类繁多。 摄影/吴学文

为了尝到第一口新鲜和保持菌子最佳口感,凡是涉及焖、煮都是现场烹饪,简单洗净的各式菌子和搭配食材一起下锅,随着锅内温度上升,在咕嘟咕嘟声中散发出迷人香气,尽情向每一位慕名而来的食客展示黔菌的天然鲜香。

除了新鲜现做,通过在烹饪中加入本地特色食材元素,达到1+1>2的风味效果也是黔蘑菇的拿手好戏。拿最出彩的盘县老火腿鸡㙡来说,用与宣威火腿、金华火腿齐名的中国三大火腿之一:盘县火腿做配,加入新鲜红椒丝和鸡㙡菌清炒,先感受火腿浓郁的咸香猛地冲击味蕾,用咸味最大程度激发鸡㙡菌的鲜甜,再配合鸡㙡菌清新爽脆的口感,滋味妙不可言。

盘县老火腿鸡㙡,咸鲜味美。 摄影/吴学文

如果想要吃到更加传统、地道的贵州做法,那么距离贵阳市几十公里外的龙里县便是绝佳去处。开在百年老宅中的聚龙堂肉饼鸡,敢直接拿菜名做招牌,味道自然不俗,预先用整鸡炖好鸡汤和蒸熟的肉饼一起做汤底,再加入各式野生菌炖煮,没有过多技巧,全靠土鸡、土猪的浓郁香气和菌子自身鲜美为这道菜增色。等二十分钟菌子煮透,用带着浓烈焦香的贵州糊辣椒蘸肉,捞出口感不同,饱吸肉香的各种菌子:爽脆的竹荪、牛肝菌;口感微韧的鸡㙡菌、羊肚菌;软糯的金耳……一次实现吃菌子大满足。

花样繁多的野生菌,统统可以下进肉饼鸡里。 摄影/吴学文

同样富有贵州特色的传统吃法还有,织金县的省级非遗“织金水八碗”。在坐落在群山之间的织金饭店,我们吃到了以“上洞八仙”命名,充满当地特色食材的八道水烹菜肴,以最原始的滋味,展示来自大山的馈赠:竹荪、香菇、薏仁米、可乐猪……没有刺激的调味,只品尝贵州大山风味的鲜香一面。

织金水八碗,当地红白喜事宴席必备。 摄影/吴学文

感受过传统料理方式下,黔菌的原生态鲜美,自然也不能错过,新一代黔菜领军人物以黔菌为灵感创作出的全新创意料理。在贵阳的泉上·美食会餐厅,本地特产的各种菌子与外地食材、烹饪技法结合,比如让人耳目一新的奶浆菌芝士蓝莓,在甜品制作过程中加入鲜美多汁的奶浆菌汁,做到外观与普通甜品无异,吃到时却能感受到奶浆菌特有的香气,再用酸甜口的蓝莓综合掉多余的甜腻,入口十分清新。黔菌不但可以搭甜品,也能和海鲜一起组成“鲜味暴击”,将刷把菌和海参同烧,浓稠的汤汁裹着微韧的菌子与软糯的海参一道,鲜味明显提升。

扫把菌烧海参,“山珍海味”的具象化。 摄影/吴学文

能做甜品,能做菜的黔菌,当然也能做主食,摆盘不输星级餐厅的茅草菌海鲜捞面,面条口感爽滑,少量海鲜作为点缀丰富口感,味道柔和的茅草菌被海鲜汤汁浸染入味,不断丰富黔菌在食材组合上的无限可能。新一代黔菜大厨们,凭借着对本地特色菌子的充分了解,不断引入全新烹饪元素,为最初来自大山的原始风味,提供更多风味呈现。

茅草菌海鲜捞面,这一餐的完美收尾。 摄影/吴学文

-02-

贵州群山间的食用菌宇宙

有了舌尖上对黔菌风味的初步印象,带着对低调黔菌的好奇,风物之旅的第二站来到位于贵阳市花溪区的贵州省生物研究所。如果说贵州省野生菌资源丰富,靠的是自然条件天赋异禀,那么今天我们能品尝到如此丰富的黔菌风味,绝对离不开贵州几代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

贵州省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向准老师, 正在查阅菌菇相关档案。 摄影/吴学文

自然条件下生长的野生菌,既是大山的无私馈赠,也暗含着许多未知风险。不同菌种该如何区分?众多野生菌物中,哪些可以食用?美味的野生食用菌,又该如何人工驯化栽培?一切问题解开的背后,都离不开贵州省科研人员的努力。田野调查、保育区划分、标本收集、食用菌本土品种开发……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不断增加的研究成果,为贵州食用菌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馆内藏有各类菌种数千种。 摄影/吴学文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1980 年由贵州科学院驯化栽培成功的红托竹荪。作为清香型竹荪品种,红托竹荪凭借口感爽脆、久煮不烂的特点,广受海内外消费者青睐,其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的攻克,为织金县成为“中国竹荪之乡”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红托竹荪有着“真菌皇后”的美誉。 摄影/吴学文

在生物研究所,收获了满满菌物理论知识后,我们决定走上街头,看看当地人是怎么吃菌子的?

新鲜采摘的紫花菌,是当地人家的煲汤好物。 摄影/吴学文

贵州饮食与菌子结缘已久,当地人有记载的吃菌史,可追溯到明代。无论是和肉汤同煮激发菌子鲜香,还是通过煎炒保有菌子最佳口感,贵州人总能为不同菌子,找到最佳烹饪方式。而想要兼顾菌子的鲜美与安全,大型野生菌市场无疑是个好选择。

龙里县观音村的野生菌市场,距离贵阳市区不过几十公里,是当地最具规模的野生菌交易区。新鲜采摘的菌子经过分拣,按照种类被分在不同小筐,其最大的特色就是现采现卖,终日与菌子打交道的摊位老板娘,简直是食用菌分类学界的“扫地僧”,各种菌子的名称、吃法都能娓娓道来。

摊主正在热情介绍各类野生菌的吃法和味道。 摄影/吴学文

先说挑菌子,最基础的要求是不能“开伞”(即菌子的菌盖逐渐打开成伞状),当地人认为菌子开伞后风味和营养价值都会有所损耗,无论哪种品种,一旦开伞价格都会大打折扣。然后不同品种的菌子,又会有各自适宜的做法,适合煲糖水的金耳,配青椒炒的鸡㙡,适合煲滋补汤的红菇等,只要菌子够新鲜,烹饪方法倒是都不复杂。本地人常常是先到市场上拣选“靓货”,再确定当天“菜单”。

@蘸盐(上),@老猪的碎碎念(下), 饶有兴趣的在挑选自己喜欢的野生菌。 摄影/吴学文

看着摊主竹篮中的满满收获,很难不对上山采菌子心动。于是我们特意来到,龙里县的林下种植基地,想象中是一人一大筐的“大棚式”采摘体验,但进山之后才发现,因为前一天没下雨,菌子完全不好找,一行人拼拼凑凑,加上野生的紫花菌才凑出小半筐。正当大家互相安慰下山时,遇到同样来捡菌子的本地大姐,满满一竹篮收获,立马“打脸”还在猜测基地是不是没菌子的我们。据大姐说,她们早上八点就上山了,想捡菌子要细心,也要耐心。

林下采摘“初体验”。 摄影/吴学文

-03-

到食用菌工厂,吃最新鲜一口

说到人工栽培食用菌,很多人第一印象便是平菇、木耳、金针菇等菜场常见的家常品种。而来到食用菌产业迅速发展,不断壮大的贵州,则会发现食用菌人工栽培的范围早已扩大到各种珍稀品种:“真菌皇后”红托竹荪、药食兼用的白参菌、口感爽脆的黑牛肝菌、胶质丰富的金耳等无一不为,黔菌解锁更多美味创造可能。

人工栽培实现了一年四季的白参菌自由。 摄影/吴学文

位于毕节大方县的农投菌业,是全国唯一的白参菌工厂化生产基地。不同于野外生长的白参菌是不规则片状分布,人工栽培的白参菌呈现漂亮的花朵状,菌盖上天鹅绒般的质地,更是让它多了几分“美貌”。在技术人员的介绍中,工厂化栽培的白参菌各项指标稳定,直接生吃也没有任何问题。

@浪入银河的细菌(上),近距离观察金耳; @开水族馆的生物男(下),在出菇房直接试吃。 摄影/吴学文

从大方县出发,一路驱车赶到红托竹荪的主要产地织金县,在林下基地感受一朵朵成熟期“雪裙仙子”带来的视觉与味觉双重震撼。纳雍县的金蟾大山公司有全国最大的红托竹荪菌棒生产工厂,其主要栽培的清香型红托竹荪是竹荪家族的珍宝。

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了解到红托竹荪采摘共分三步:首先,拿三根手指捏下伞帽;然后轻轻转动伞把,使裙伞与底托分离;最后,轻轻擦拭即可。除了伞裙是我们通常说的食材“竹荪”,采下的伞帽也是被当地人称为“素毛肚”的清炒美味。

@赶尾人(上)@黄块块(下),体验红托竹荪采摘。 摄影/吴学文

离开毕节再往南走,来到贞丰的宏臻菌业,这里有全球最大的黑牛肝菌生产基地。黑牛肝菌,作为牛肝菌家族中唯一可以人工驯化栽培的品种,直接打破了牛肝菌作为“时令山珍”不易获得的稀缺性,实现全年稳定供应。

牛肝菌,从野生到人工。 摄影/吴学文

黑牛肝菌的深加工产品上,子公司“牛夫人”更是自主研发了冻干片、菌汤包、菌菇酱等多种黑牛肝菌风味食品。结束厂区参观后,工作人员直接将新鲜的黑牛肝菌切片与辣椒、蒜末等佐料同炒,做成试吃,炒好的黑牛肝菌依然不失爽滑,入口脆嫩鲜美,好吃到根本停不下来。

爽滑细嫩,口感绝佳的牛肝菌美味。 摄影/吴学文

菌子,是贵州125.8万座山头的慷慨馈赠,千百年来贵州人对菌子的不断探究,使得黔菌不断被打造成富有地方特色的重要名片。来到贵州,品尝黔菌美食,了解黔菌文化,探访黔菌工厂,走进黔菌山林,如今正不再低调的黔菌,值得更广阔的未来!

来自贵州大山的馈赠,必将走向更远的地方。 摄影/陈中

文|棘

图片编辑|吴学文

首图|陈中

封图|陈中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0 阅读:0

信韬评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