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三国演义中最卑鄙人,多次坑害自己恩人,却在后世得到追捧!

琉璃碎影集 2025-01-21 09:16:31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吕布的勇猛与背叛,让人既惋惜又愤怒,然而在这部作品中,还有一位更为卑鄙的人物,他就是笮融。笮融的行为令人发指,他多次坑害自己的恩人,却在后世得到了一些人的追捧。这不禁让人发问:历史究竟是如何评判一个人的?难道仅仅因为他的某些贡献,就可以掩盖他的恶行吗?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句俗语道出了因果报应的道理。然而,在笮融的故事里,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反复无常、恩将仇报的卑劣小人。那么,他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又为何能在死后得到一些人的祭拜呢?

公元188年,陶谦被朝廷任命为徐州刺史,他上任后便开始大力经营徐州,对抗活动猖獗的黄巾军。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笮融进入了陶谦的视野。当时的笮融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官,但他很快就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获得了陶谦的赏识与重用。陶谦不仅将笮融任命为下邳的国相,还让他负责将广陵郡、下邳、彭城等地的粮食统一运输到郯县。这本是一项重任,然而笮融却将其视为敛财的机会。

他上任后,并没有按时完成粮食的交付任务,而是将那些粮食中饱私囊。出人意料的是,他并没有用这些不义之财来发展自己的势力或贪图享乐,而是选择在当地大兴佛寺庙宇。笮融是一位颇为虔诚的佛教徒,他甚至要求下邳城的民众日夜诵读佛经。因此,远近各地的佛教徒纷纷慕名而来,投奔笮融。这使得笮融在下邳的势力逐渐壮大。

一番肆虐之后,笮融又继续南下,朝着秣陵的方向而去。当时驻守在秣陵的人是薛礼,他也曾是陶谦的下属,与笮融本就相识。薛礼念着往日的情分,对笮融以礼相待。然而,笮融却故技重施,最终还是对薛礼恩将仇报,做出了令人发指的恶行。

在笮融做完这些恶行后,他又跑去投奔扬州刺史刘繇。刘繇在知道了笮融的恶行后还是接受了他,因为此时的刘繇正在和孙策、袁术作战,急需队伍扩大自己的实力。于是,他派笮融去辅佐当时的豫章郡长朱皓。然而,笮融来到豫章后,并没有协助朱皓围攻诸葛玄,而是又一次故伎重演,杀害了朱皓,同时自领豫章太守。

这一系列的恶行彻底激怒了刘繇,笮融见势不妙,只得仓皇逃亡,躲进了深山之中。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笮融还是没能逃脱法网,被人成功抓获,迎来了他罪有应得的下场。

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笮融这样一个专门杀害救命恩人的无耻小人,在他离世之后,竟然得到了信徒们的热烈追捧。想当年,笮融在下邳大兴土木所修建的佛塔建筑,的确在我国佛教建筑发展历程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它们甚至成为了我国最早佛塔的基本雏形样式。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笮融在建筑艺术上的才华,也反映了当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情况。因此,一些佛教信徒对笮融产生了敬仰之情,认为他在佛教发展上做出了贡献。

但话说回来,一个人的品行是不能被其某些贡献所掩盖的。笮融的恶行是铁证如山的,他多次背叛旧主、杀害恩人的事实是无法改变的。因此,尽管他在佛教建筑上有所贡献,但也无法掩盖他卑劣的品行。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映照出人性的光辉与阴暗。笮融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卑劣小人的丑恶嘴脸,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品行是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标准。无论他在某个领域取得了多大的成就,如果他的品行卑劣、道德沦丧,那么他终究会被历史所唾弃。

笮融虽然在下邳大兴土木修建佛塔,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他的恶行却是无法原谅的。他多次背叛旧主、杀害恩人,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道德准则,也触犯了法律底线。因此,尽管他在某些方面有所成就,但也无法改变他卑劣的品行和罪恶的行径。

让我们铭记历史教训,以史为鉴,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担当的人。同时,也要警惕那些像笮融一样卑劣的小人,不要让他们的恶行得逞,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