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同学们,过年时家门口红彤彤的对联,是不是特别喜庆?”
秋日的阳光透过教室的玻璃窗,洒在黑板上方的 “团结创新,严谨求实” 八个大字上,语文老师赵初墨站在讲台上,笑眯眯地望着台下的学生。

他身着藏青色中式长衫,袖口还沾着淡淡的墨渍,手里轻轻晃动着折扇,像说书先生般卖着关子。
教室里原本还弥漫着午后的困倦气息,此刻却像被投入石子的湖面,泛起阵阵涟漪。前排扎着马尾辫的女生眼睛亮晶晶的,后排几个男生也挺直了腰板。
赵初墨见状,轻轻展开折扇,扇面上 “墨韵书香” 四个行楷字若隐若现:“对联啊,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短短十几个字,能写尽世间百态。比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既有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又藏着对新年满满的祝福。”
他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几副经典对联,粉笔字刚劲有力,引得学生们忍不住轻声跟读。
当写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时,赵初墨转过身,目光扫过全班:“这副对联,把读书声和家国事连在一起,多妙!对联可不只是文字游戏,它藏着老祖宗的智慧呢。”

见学生们兴致高涨,赵初墨话锋一转,神色变得认真起来:“最近老师发现,大家都爱追潮流。看到别人玩短视频,自己也跟着拍;流行什么穿搭,马上跟风买。这让我想起一个有意思的上联 ——” 他转身在黑板上用力写下 “潮流波浪涌” 五个大字,粉笔灰簌簌落在讲台上。
“同学们看,这五个字是‘氵’字旁,字面意思写出了江水奔腾的样子,深层韩愈像不像现在大家一股脑追赶潮流的模样?”
赵初墨用粉笔敲了敲黑板,“今天咱们就以它为上联来对对子,一定要注意对得工整,意境也要相配,谁先来试试?”
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只听见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突然靠窗的体育委员王浩“腾”地站起来,校服袖子卷到手肘,活像武侠剧里单刀赴会的江湖客。
“老师!我出‘雷电霹雳轰’!”他双臂肌肉绷紧,模仿打雷的动作,引得前排女生直笑。“雷对水,电对浪,霹雳对波浪,雷电交加的样子,和汹涌的潮水一样有气势!多带劲!”
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王同学的想法很大胆!” 赵初墨赞许地点点头,又拿起粉笔在 “雷”“电” 两字下画了个圈,“不过大家仔细看,这两个字的部首和上联不一样。” 王浩挠挠头坐下,耳朵尖还泛着红。

这时,扎马尾的女生林小雨举起手,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声音清脆:“我对‘松柏杨柳枯’。松、柏、杨、柳都带木字旁,‘枯’字又写出了树木的变化。”
她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赵初墨笑着竖起大拇指:“形式上非常工整,从水的动态转到树的静态,很有想法!要是能把意境再往深处挖一挖,就更完美了。”
教室后排忽然传来椅子拖动的声响。向来寡言的张远攥着作业本站起来,用他带有方言的普通话说:"老师,我对‘炉灶炊烟熄’,俺奶奶家的柴火灶火熄了,炊烟也散了,都是‘火’字旁,还能让人想起厨房里的烟火气。"
他的回答让不少同学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赵初墨折扇在掌心轻轻一拍,“从自然景象转到生活场景,既有生活气息,又暗合‘潮流终会平息’的意思。如果能在动词上再下点功夫……”
他的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学生们的思路,大家又开始小声讨论起来。
随着夕阳的余晖爬上窗台,课堂接近尾声。赵初墨站在黑板前,总结道:“今天这堂课,老师特别高兴。各位同学的踊跃发言,让我看到了对联的生命力,中国文化的传承。”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温柔而坚定,“时代在发展,各种新潮不断冲击传统文化,大家可不要把对联当作老古董,你看它能写自然、写生活,还能写我们的思考。希望同学们以后多留意身边的对联,对传统文化多点尊重。”
“知道啦!”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这目送了语文老师出了教室,还意犹未尽地讨论起对联。
屏幕前的你,有什么好下联,欢迎留言讨论。
END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