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特朗普第二次搬进白宫之后,就来了一波大换血。
传统的对华强硬派似乎正在“失宠”,就连特朗普的大儿子都和自己的老爹唱起了反调,希望能够跟中国和谈。
特朗普当初信誓旦旦,要让美国将与中国展开一场“空前的贸易战”。
如今不仅遭到反噬,甚至连小特朗普都看不下去了。

过去几年,特朗普的对华政策一直由一批强硬派主导,特别是国家安全局(NSC)中的一些重要人物,他们一直推动着“遏制中国”的议程。
这些鹰派人物,如大卫·费斯和黄之瀚,一直是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中坚力量。
可近期的变动让人震惊,就在4月初,特朗普突然宣布解雇了6名国家安全局的官员,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无疑是曾经深度参与对华政策的“大卫·费斯”。

他不仅是特朗普政府推行对华科技战的关键人物,还主导了针对中国的“TikTok封杀”和“芯片出口限制”政策。他的被解职,标志着特朗普政府内部鹰派力量的衰退。
消息传出后,鹰派成员纷纷感到震惊和不安。

有些人甚至开始在私人聚会中抱怨,特朗普真的把我们放弃了,眼下谁还敢主张强硬政策?
随着特朗普对中国政策的调整,鹰派人物逐渐失去了他们的影响力,甚至在白宫内部,连他们的提案都开始被忽视。

最引人注目的变化,莫过于特朗普的大儿子——小特朗普。
虽然他一直在公众场合保持低调,但近日他却突然站了出来,公开表态支持与中国和谈,并对鹰派政策提出了猛烈批评。

为什么我们要不断地挑起与中国的冲突呢?有些人总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幕后煽动战争;‘’
而真正应该做的是坐下来谈判,而不是永远都在摧毁别人的经济。
小特朗普的立场,似乎与父亲的强硬政策完全背道而驰。

他不仅在媒体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还通过私人渠道,努力影响父亲的决策。
知情人士透露,小特朗普曾在一次家族聚会上对父亲表示,不能像以前那样只依靠威胁来解决问题。我们需要的是战略上的清醒和理。
毕竟小特朗普在家族中的地位不容小觑,而且他的立场也代表了很多特朗普支持者的声音。

特朗普在对华政策上的转变,也影响了五角大楼的决策。
过去五角大楼的高层一直是特朗普政府中对华强硬立场的支持者。
可最近几个月,五角大楼的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

以艾尔布里奇·科尔比为例,这位曾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主张强硬的国防政策顾问,如今的立场已经发生了明显转变。
在一次闭门会议上,他公开表示不必为了台湾问题与中国发生战争。
一些资深军事官员私下表达了对科尔比立场变化的不满,认为这种软化的言论有可能削弱美国的战略威慑力。

更有观点认为,面对日益加剧的全球挑战,美国应当减少外部干预,集中力量解决国内问题。
这种声音逐渐在五角大楼内部获得了支持,部分军官开始呼吁以更加务实的方式应对中国崛起。
外交部的“沉默”与“务实”派的崛起与五角大楼和白宫的博弈相比,美国国务院的角色似乎更为低调。

尽管国务卿鲁比奥公开表示“中国是美国的最大威胁”,但实际上特朗普政府在对华政策上的主导权并不在国务院手中。
尤其是当鲁比奥周围的高级外交官纷纷表示,他们无法在制定具体政策时发声时,这种局面显得尤为明显。
部分务实派官员开始力挺通过对话解决争端,推动美国与中国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而非继续对抗。

例如,国务院亚太事务负责人迈克尔·德松布,他的职业背景与外交经验并不出色,更多的是在其他领域积累了经验。
务实派的声音在白宫内逐渐被重视,特朗普的内圈开始意识到,依赖单一的强硬政策可能不再适应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
更多的务实派开始推崇“软实力”,即通过外交渠道、商界人士和国际谈判,缓解中美两国的紧张局势。

特朗普面对的最大难题依旧是中美贸易战的“僵局”,虽然他一度宣称,关税将迫使中国屈服,但事实证明,这一策略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反,关税战让美国的农场主和制造业工人陷入困境,许多本应从中受益的选民开始反对特朗普的做法。

最新的财政数据显示,如果美国继续保持当前的军事开支和关税政策;
未来五年内,至少需要额外投入2万亿美元,这无疑将对美国的财政状况产生巨大的压力。
特朗普的未来选择当前,美国与中国的对抗局势依然紧张,而特朗普则处于一个极其复杂的决策漩涡中。

从鹰派的退场,到务实派的崛起,再到小特朗普的推动,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内部斗争。
特朗普最终是否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点,既满足国内支持者的期待,又避免与中国的全面对抗,这个问题依然没有明确答案。

正如特朗普曾多次表示,未来的对华策略充满了变数,而这场博弈无疑将决定美国在全球舞台上的未来走向。
美国的对华政策,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转折点上,接下来发生的每一步,都可能深刻影响世界格局的变化。
文/编辑:小阳咩咩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