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乱反正,进一步明确嫡庶之分:记明仁宗朱高炽登基后的宗室政策

楼哥聊影视 2023-01-15 21:37:54

前言: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十一月初,赵王府长史赵季通求见即位不久的大明天子朱高炽,向皇帝陛下转达了赵王朱高燧想辞去赵府三护卫中常山左、右二护卫的请求。仁宗皇帝心底乐开了花,口中却连连表示推辞。害得赵长史像三顾茅庐一样跑了好几趟,朱高炽这才“勉强”同意了弟弟的请求。

上不纳,王遣季通往复再三,固执前意。至是,以书谕王曰: “贤弟忠存社稷,忧在国家。河间、东平之贤,无以过矣!盛心不可以固违。今从所请,命兵部存留中护卫及添设郡牧千户一所于贤弟府中。惟兄与弟如手如足,铭着于心,何日忘之?”—《明仁宗实录卷七》

朱高煦、朱高炽和朱高燧剧照

次年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三月,44岁的赵王朱高燧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块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北京城,前往自己的封国河南彰德府。赵王殿下在老爹朱棣在世的时候赖在北京城里不走,怎么大哥一继位,又是上交护卫又是主动就藩呢?

朱高炽虽然只做了不到一年的皇帝,但他有二十年监国皇太子的经历,可不是一朵政治白莲花。父皇在世的时候拿两个嚣张的弟弟没办法,现在一朝农奴翻身把歌唱,自然要好好拨乱反正,整顿一下大明的宗室政策。

明嫡庶,正人伦

对于朱高炽来说,父皇对两个弟弟的偏心,显然是他心底里一直的痛。汉王和赵王一南一北,天天变着法儿给他出难题。真到出了事情,比如汉王和赵王各自因为造反未遂被朱棣责骂之时,朱高炽还得去给两个弟弟求情,你说这太子当得委屈不委屈。

朱高炽剧照

所以朱高炽登基之后,立刻对朱棣在世时搞的一些冤假错案进行变相否定,再对各王府中敢于以庶夺嫡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我们不妨来看看都有哪些案例。

晋王府

九月十三日,朱高炽给前晋王朱济熺写了一封信,深切回忆了二人当年同在祖父朱元璋膝下学习玩耍的快乐时光。在这封信中,皇帝除了给这位前晋王一个明朝历史绝无仅有的称呼: “兄王”以外,还赏赐冠带和金银丝绸等贵重物品。

乙酉,赐晋济熺书曰: “皇帝致书兄王。念昔与兄朝夕同侍皇祖,同学讲习,又同饮食起处。兄弟之怀,夙夜惓惓。”—《明仁宗实录卷四》

朱济熺剧照

朱济熺是谁?晋恭王朱棡嫡长子、太祖朱元璋长孙,是朱棣费尽心机才打倒的人物。现在皇帝将朱济熺称为“兄王”,让当年靠着诬陷这位前晋王上台的现任晋王朱济熿怎么想?只能说明朱高炽的态度很坚决,以庶夺嫡,老子就是看不惯。

蜀王府

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四月,朱高炽下旨命华阳王朱悦燿离开成都,迁居澧州。蜀藩首封亲王朱椿共六子,其中只有长子蜀世子朱悦燫是嫡子,其他包括朱悦燿在内均为庶子。

在朱悦燫和朱椿相继去世后,朱悦燿屡屡向四伯朱棣诬告侄子朱友堉有悖逆、怨诽之事。目的很简单:“意在去友堉,则王位以次及已”。朱棣晚年对于打压嫡长一脉似乎上了瘾,居然真的派人召朱友堉赴京廷辩。好在等朱友堉赶到北京之时,朱棣已经驾崩,新天子朱高炽自然不会容忍朱悦燿如此明目张胆以庶夺嫡的行为。

上遂命友堉嗣蜀王,而召悦燿。既至,犹执奏友堉前过。上厉色曰: “尔两人行事,蜀人所共知不可掩,况可欺朝廷乎?以庶孽而怀夺嫡之志,天道果兴之乎?宗庙神灵亦祐之乎?”抵其奏于地叱之下,悦燿惶恐而退。—《明仁宗实录卷十三》

辽王府

九月初三日,朱高炽命户部将远安王朱贵爕和巴东王朱贵煊的岁禄减去一半,理由是二人在父王朱植去世时未曾奔丧。

九月十一日,皇帝又为已故辽王赐谥曰简。朱植当年靖难之时得罪了朱棣,战后被发配荆州并且削去三护卫。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五月朱植去世,却一直到朱棣驾崩都没等来谥号。

十月十七日,远安王朱贵爕和巴东王朱贵煊二人被废为庶人。二王此前之所以没有奔丧,是因为正在赶赴京师,准备向四伯朱棣诬告其父谋反。这样的行为,自然是为新天子所深恶痛绝。

戊午,免远安王贵爕、巴东王贵煊为庶人,敕曰: “送终乃人子之大事。尔兄弟父薨不奔丧,五刑三千莫大不孝。国之正法,朕不敢私。今并削爵降为庶人,于简王坟园居住。原受远安王、巴东王册印封识付行,以副朝廷优容之意。”盖二人前尝诬告其父有不轨谋。至是谕群臣曰: “正风化,当自家族始。”遂有是命。—《明仁宗实录卷六》

辽简王朱植墓

增岁禄,封宗室

除了挥舞大棒,该给的胡萝卜也要给。对于大明宗室来说,最看重的无非两件事,第一是岁禄,第二是爵位。只要不闹事,一切都好说,我们来看看朱高炽是如何安抚他的那些弟弟、叔父和堂弟们的。

礼增岁禄

九月十三日,朱高炽对户部尚书夏原吉表示,自己还在世的叔父们人数已然不多,兄弟之中也只有赵王一个人还在京师。所谓“帝王之治莫先亲亲”,自己决定给各地宗室普调一下岁禄,户部有没有钱?

皇帝都开口了,夏原吉能说没钱么?于是乎宗室亲王们普天同庆,无不高呼皇上圣明。我们来看看这一次岁禄普调的力度有多大。

汉王朱高煦(二弟):由一万石增加至三万石,悉支本色。

赵王朱高燧(三弟):由一万石增加至三万石,悉支本色。

周王朱橚(五叔):由一万五千石增加至二万石,悉支本色。

代王朱桂(十三叔):由五百石增加至二千石,悉支本色。

庆王朱栴(十六叔):岁禄一万石不变,由米钞三七兼支改为悉支本色。

宁王朱权(十七叔):由一千石增加至一万石,悉支本色。

沈王朱模(二十一叔):由三千石增加至一万石,米钞六四兼支。

鲁王朱肇煇(堂弟):由三千石增加至五千石,悉支本色。

肃府(暂无亲王):由五百石增加至一千石,悉支本色。

辽府(暂无亲王):由一千石增加至二千石,悉支本色。

唐王朱琼烃(堂弟):由三百石增加至二千石,悉支本色。

伊府(暂无亲王):由三百石增加至二千石,悉支本色。

秦府(暂无亲王):岁禄一万石不变,改五千石支本色,余五千石折钞。

靖江王朱佐敬(堂侄孙):由三百石增加至一千石,悉支本色。

夏元吉剧照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看出,朱棣对亲弟弟周王非常大方,给到的岁禄高达一万五千石。可是对奉天靖难的合伙人宁王却异常刻薄,岁禄只有区区一千石。至于唐王、伊王等永乐年间之国的亲王,岁禄更是只有三百石。朱高炽此番大派礼是,自然会受到各地宗室的拥护。

大封宗室

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秦府、楚府、蜀府、肃府、辽府、伊府等六家亲藩,至今尚未册封新的亲王。其中肃府自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肃庄王朱楧去世之后,亲王之位空缺时间已经长达五年。

十月十一日,紫禁城内热闹非凡,除了册立皇太子、册皇太子妃及进封在京亲王、世子、郡王外,还有大批文武高官持节前往大明各地藩国,册封那些早已望眼欲穿的天潢贵胄们,具体册封明细如下:

仁宗朱高炽嫡长子朱瞻基立为皇太子,妃胡氏册为皇太子妃。

第二子朱瞻埈封郑王(21岁),第三子朱瞻墉封越王(20岁),第五子朱瞻墡封襄王(19岁),第六子朱瞻堈封荆王(19岁),第七子朱瞻墺封淮王(16岁),第八子朱瞻垲封滕王(16岁),第九子朱瞻垍封梁王(14岁),第十子朱瞻埏封卫王(9岁)。

汉王朱高煦嫡子朱瞻坦封汉世子,第四子朱瞻垐封济阳王,第五子朱瞻域封临淄王,第六子朱瞻垶封昌乐王,第七子朱瞻墿封淄川王,第八子朱瞻坪封齐东王,第九子朱瞻壔封任城王,第十子朱瞻㙊封海丰王,第十一子朱瞻垹封新泰王。

赵王朱高燧长子朱瞻坺封赵世子(14岁),第二子朱瞻塙封安阳王(13岁)。

秦隐王朱尚炳庶长子朱志均由渭南王进封秦王(22岁)。

楚昭王朱桢世子朱孟烷袭封楚王(43岁)。

蜀献王朱椿嫡孙朱友堉袭封蜀王(19岁),第六子朱悦烯封永平王(18岁),孙朱友坿封黔江王(18岁)、朱友壎封罗江王(16岁)。

代王朱桂第三子朱逊(火宁)封潞城王(18岁),第四子朱逊堪封山阴王(16岁),第五子朱逊燂封襄垣王(15岁),第六子朱逊烇封灵丘王(12岁)。

肃庄王朱楧庶长子朱赡焰袭封肃王(19岁)。

辽简王朱植第二子朱贵烚由长阳王进封辽王(28岁),第七子朱贵烰封益阳王(13岁),第十子朱贵煟封湘阴王(12岁),第十一子朱贵㷂封衡阳王(11岁)。

韩宪王朱松第四子朱冲烋封乐平王(20岁)。

沈王朱模庶长子朱佶焞封武乡王(18岁),第二子朱佶煃封陵川王(18岁),第三子朱佶煟封平遥王(17岁)。

伊厉王朱㰘庶长子朱颙炔袭封伊王(12岁)。

有时候确实很难揣测朱棣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他一向以太祖孝子自居,《皇明祖训》白纸黑字写着皇太子和亲王诸子年十岁封郡王,可连他自己亲孙子朱瞻埈都21岁了还没捞到一个郡王。话说这些皇孙既然没有分封,自然也没有岁禄,朱高炽一个人要养这么多儿子,压力可想而知,莫非朱老四是逼着儿子去贪污?实在是难以理解。

结语:从朱高炽登基之后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这位昔日的监国太子,和他那位征北大将军父皇之间矛盾甚深。见识到了这位大哥的手段后,无论是汉王还是赵王,都不敢造次。汉王把自己的次子朱瞻圻推出来顶缸,才算逃过一劫(详见扩展链接)。至于赵王,劝进,劝立皇后和皇太子都有他,再加上乖乖上交护卫和主动要求之国,终于保住了富贵。

朱瞻圻:《尚食》中游一帆原型,最终命运是成为父王朱高煦的弃子

宁王朱权剧照

当然朱高炽也是有底线的,比如十七叔宁王朱权提出想来北京朝觐,顺便聊一聊封国的事情。朱权当年支持朱棣靖难,结果事成之后什么好处也没捞到,新的南昌他也并不满意。眼见得朱高炽登基后对宗室态度极好,朱权又想起当年自己和这位侄子还有守卫北平的战友情,于是一改永乐年间的谨小慎微,颇有些得陇望蜀的奢望。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朱高炽亲眼目睹过这位宁王殿下的厉害之处,他不会给这位十七叔任何机会的。

癸巳,宁王权奏欲来朝,又言江西非其封国。上遣书答曰: “叔欲来见,感亲爱之厚。侄承叔亲厚有素,今欲见叔亦切惓惓。但以圣训不敢违也,计谅此诚。所云寄居江西非所封之国,不与封镇各王例同。盖江西之地叔受之先帝已二十余年,为国南屏。非封镇而何?惟叔审之!”—《明仁宗实录卷四》

然而对于宗室诸王来说,仁宗朝的温情是短暂的,随即而来的宣德朝才是他们噩梦的开始。至于宣德年间大明藩王们的故事,我们放在下一篇再说。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