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本试卷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涂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的内在联系,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深刻把握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趋势,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
绿色化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趋势。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当前,绿色化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最富前景的发展领域之一。伴随越来越多具有原创性、颠覆性、前沿性绿色科技创新成果的涌现,绿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正在全球范围蓬勃兴起,绿色科技创新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培育壮大绿色产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个重要方面在于不断强化绿色科技创新的力度、广度、深度,紧紧抓住全球绿色经济、绿色技术、绿色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以发展方式创新推动全面绿色转型,持续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
新质生产力具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属性。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个重要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生产力发展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模式,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都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人力资本的积累,需要一支与现代科技进步、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需要科技含量更高、更加节能环保的劳动资料;需要绿色科技迭代发展,不断丰富劳动对象的种类和形态,拓展生产新边界,创造生产新空间。在这一过程中,一大批绿色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壮大,成为创造经济新价值的新领域。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以绿色发展新成效持续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新质生产力既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又遵循自然规律,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生动体现。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聚力赋能。
(摘编自张新宁《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质量发展以绿色发展为依托,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绿色生产力。
B.绿色化是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趋势、重要趋势。
C.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D.绿色科技创新成果具有原创性、颠覆性、前沿性等系列本质属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引用重要论述,不枝不蔓,直接点题,给人扑面而来的新意。
B.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问题。
C.文章层层推进、步步深入,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本质和发展目的。
D.文章语言平实生动,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充分体现了论述类文本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
B.只要抓住全球绿色经济、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快速发展机遇,就可发展新质生产力。
C.新质生产力的基本特征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
D.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目的在于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像地球这样“好运气”的星球少之又少:她连续40亿年维持“恰到好处”的液态水圈和含氧大气圈,并最终进化出人类。在漫长历史中,人类一直在努力探寻自己的源头,产生了很多神话与传说。19世纪中晚期,达尔文的进化论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在之后的150多年时间里,学术界依据进化论继续追踪人类的由来。其中,狭义上人类祖先由猿到人的完整化石序列已经在非洲和亚洲初步确定并被认可。再之前呢?人类祖先的祖先是什么样子的?作为古生物学家,我们希望根据化石的“蛛丝马迹”,继续向前探源。
1871年,达尔文发表了《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最终得出结论:人类与所有其他脊椎动物的许多器官都存在共同的来源,即“同源构造”,因而人类与低等脊椎动物具有共同的祖先。但达尔文并不知晓,那些最基础的同源构造是何时、由哪些早期祖先所显现的。可喜的是,我国学者透过澄江动物群这个独特的科学窗口,经过长期探索,找到了关键证据。
本世纪初,生物学家依据分子遗传学信息,由近及远地追溯人类与地球上所有生物类群共享的各代祖先,可以确定下来的已有40代。根据DNA信息,人类与现代黑猩猩亲缘关系最近,运用分子钟技术可以计算出人类与黑猩猩在600万年前拥有共同祖先,即第1会合点;再继续向前寻祖,在800万年前抵达第2会合点,即遇见倒数第2代共祖。以此类推,人类与包括七鳃鳗在内的近亲物种抵达5.2亿年前的第22会合点,在那里可以遇见澄江动物群的重要发现——“第一鱼”凤姣昆明鱼。最终人类与地球所有生物能够共同追溯至40亿年前的终极祖先,抵达第40会合点,那是所有生命共同的祖先——原始真细菌。这个寻祖故事听起来很有趣,但大多缺乏真实的化石记录。
在距今5.6亿-5.18亿年前的大约4200万年间,发生了整个生命史上最为壮观的生物创新事件——寒武纪大爆发,即在不到地球历史1%的时间内诞生了90%的动物门类。大量的动物化石为追溯动物进化和人类远祖提供了重要标本。前面提到的凤姣昆明鱼,就生活在寒武纪大爆发巅峰时期。
寒武纪大爆发的本质是动物门类创新大爆发,并非过去人们以为的“物种大爆发”。根据研究,在寒武纪大爆发期间,20多个主要动物门类分3批快速诞生,由量变到质变形成了3个亚界,构成了完整的“第一动物树”框架。这就是我国学者提出并在古生物学界取得基本共识的“三幕式寒武纪爆发假说”。
早在达尔文创立进化论半个世纪前,进化论早期奠基者拉马克就提出,动物可划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个超级大家族,而且最低等脊椎动物是由无脊椎动物逐步进化而来。200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苦苦探寻这个进化过程的真实证据。
在澄江动物群化石宝库中,科学家获得了可靠的进化证据:古虫动物门首创了原始鳃裂,开启了通向棘皮动物、半索动物、云南虫和脊索动物四大“具鳃裂门类”的呼吸系统革命;紧接着低等脊索动物华夏鳗和长江海鞘,首创了原始脊索及相关肌肉节,从而启动了运动系统革命;最后,“第一鱼”海口鱼和凤姣昆明鱼的头脑眼、脊椎骨和心脏构造显示,它们实现了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革命,成功完成了新陈代谢大升级。上述几次关键器官创造为5亿年后的人类躯体构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寒武纪大爆发之后,到人类诞生,中间又经历了5次器官改造或改良:第一次,鳃裂的改造,使无颌类演进到有颌类,从而可以主动取食;第二次,从偶鳍游泳平衡到四足登陆行走;第三次,从无羊膜卵到有羊膜卵;第四次,从卵生到胎生、哺乳,长出毛发;第五次,从四条腿到两条腿,从哺乳动物脑到人脑。5次器官改造是从低等脊椎动物进化到人的主要阶段,但显然,从0到1、从无到有的根本性进化,则体现在从无头无脊椎到有头有脊椎的飞跃。因此,“第一鱼”的发现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
(摘编自舒德干《追寻5亿年前的人类远祖》)
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达尔文的进化论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进化论早期奠基者拉马克提出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个超级大家族。
B.狭义的人类祖先指的是亲缘关系最近的现代黑猩猩,人类与地球所有生物能够共同追溯到40亿年前的终极祖先是原始真细菌。
C.寒武纪大爆发发生在距今5.6亿-5.18亿年前,其本质是物种大爆发,而不是过去人们认为的动物门类创新大爆发。
D.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有无数星球,迄今只发现地球可以连续40亿年维持恰到好处的液态水圈和含氧大气圈,最终进化出人类。
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地球具有的“好运气”是一种拟人化的形象表达,旨在说明地球具有可供一切生物生存的自然环境。
B.本文题目的意思是:在追溯人类起源的整个过程中,科学家发现了人类的远祖是凤姣昆明鱼而不是猿。
C.“蛛丝马迹”“同源构造”“第一鱼”“物种大爆发”“第一动物树”等加引号的词语都是科学家对研究成果的特定称谓。
D.“关键证据”“真实的化石记录”“真实证据”“可靠的进化证据”等说法表明科学研究必须求真,不能假设。
6.在人类远祖的整个进化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主要阶段?请根据文本概括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L教授的火车
安石榴
L教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出生,家中老大,父母可能因为贫困也可能因为天天吵架,早亡。
L教授的两个弟弟两个妹妹,不,还要加上两个弟妹、三个妹夫——其中一个妹妹结了两次婚——和八个侄甥辈,共十七人,全由L教授一手带大。
虽然他和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年龄相距仅一岁和两岁,可他们还是由他带大。L教授有时候觉得自己是一棵大树,而他们是树上的红果子。有时候又觉得和他们在一起,就仿佛成了中学历史书中的一幅插图:张衡地动仪。自己是中间那部分,而他们是那一圈张着嘴的蟾蜍,等着每一次地动,等着“珠子”掉进比脸大的口中。不过说实话,L教授想象自己是大树的时候更多,因为他喜欢绿树红果。关键是,他确定他爱他们。
L教授没结过婚,也就没有老婆,没有孩子。他的床上永远都是他一个人,任何人都没有上过他的床。他的两个妹妹总是哭着说他们连累了他。他解释过很多次,他说没那回事,与他们一毛钱关系也没有,他就是那么怪僻。他们都不信,就是不信,就像不信他没有安排好自己的遗嘱一样。他们总会抽冷子问上一句:将来这个大别墅给谁呀?其中两个侄子、一个外甥受他资助留学过欧洲和北美,谈论这个的时候加上一句洋腔儿:我无意冒犯。
L教授没有和女学生发生过绯闻,一次也没有。他也没有“奴役”过他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L教授退休后没有停下来,开讲座、参与学术研究、给企业当顾问、为客户上庭辩护,这些和他在教职的时候没有什么太大变化。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生活在继续。
L教授捐助的事情也依然在继续。他每个季度匿名登录一次水滴筹,他并不查验求助者的申请资料,排名前十位的账号,他依次每个捐助200元人民币。有时候暴雨如注,雨滴在他的窗玻璃上不停地倾诉;或者落叶飘飞,他在树篱下见到一只僵直着身体的红尾巴蜻蜓;或者大雪迷离,他隔窗追随着一个孤独的人,踽踽独行。这时候,这样的情形下,L教授就继续滑动手机屏幕,捐助的名额可能增至二十名。
每年除夕,照例所有亲眷都聚集在L教授家里,整个家族欢聚三天。L教授预备好丰盛的食物塞满厨房和两个超大立式冰箱,并总在新年钟声响过之后,拎起他的拉杆箱去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亲眷们把他送到车上,他叮嘱他们在他的家里玩好吃好,随后,便驾驶他的车,离开郊区别墅小镇,直奔市中心。
市中心一处超高建筑中有他一个公寓房间。这是L教授在人间唯一的秘密,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人知道。房间里家具和摆设一律是当代北欧风格,隔音做成家装中的顶配。房间正中间被一个超大火车沙盘占据。这个巨大沙盘里的所有模型都精工细作,和实物一模一样,只不过微缩了很多。
L教授输入指纹解锁房门,把拉杆箱推到角落里的柜子中,拉上窗帘,摁下几乎所有开关,房间里立马雪亮,一列火车奔驰而来!它从一座山中隧道呼啸而出,奔向一片松林,闪过与铁轨平行的高速公路上的各种车辆,进入高楼耸立的城市,但它没有停,继续奔驰。它爬上一架铁路桥,桥下江面开阔碧蓝,却只有一叶扁舟漂浮在水中,大江两岸绿色田野的尽头错落着几点黑瓦粉墙的农舍,平畴当中偶尔有一两棵孤独的树挺立着。火车车轮与铁轨摩擦出令L教授沉醉的声音,前方已见一个沿铁路铺展的小镇,在镇外一条乡间小路与铁道交界处,黑黄条纹隔离杆外站着一个西装男,他拖着一只黑色拉杆箱,目光越过铁轨,注视着远方。
火车前途上依然千山万水,高峻的岩石山、茂密的竹林交错横陈,岩羊在山坡回望,溪流掩映在竹林中,更远处还有水库、风力发电大翅膀、湖泊以及半圆形欧洲风格的机车库……这时候,另一列火车相向而来,火车带起细腻风声,瞬间交缠成一股复杂的流变。它们在小镇水塔旁边相遇,又各奔前程。相向而来的火车驰过十字路口的西装男,他的目光未变。火车循环往复、嘶嘶作响,风起风息,一次一次经过十字路口的西装男,他拖着他的黑色拉杆箱,一直注视着远方。
L教授坐在房间西南角上的皮质单人沙发中。他已经换了一身家居服,左手端着一杯红酒,两腿分开,赤足,舒舒服服地坐在自己的单人沙发中。他这个位置正好与十字路口拖着拉杆箱的西装男遥遥相望——他是巨型沙盘中唯一的人类。火车还在奔驰,铁道口的信号灯亮起红色,L教授隔着山山水水、铁轨、红色信号灯、铁轨与车轮间辗转的嘶嘶声、空气中微微震颤的风声,向那个人举起了杯。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L教授父母早逝,他主动承担起照顾整个家族的责任;他没有结婚,没有孩子,但他并不感到孤独,像一棵大树,为家人遮风挡雨。
B.L教授一直都在关爱他的家人,默默地为他们付出,可他的家人却在惦记他的大别墅,不相信他没立遗嘱,充分暴露了人性的自私。
C.第五自然段说L教授和女学生没有绯闻,也没有“奴役”过他的学生,看似闲笔,却不动声色地讽刺了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教授。
D.L教授的火车和《哦,香雪》中的火车有相似之处,都表达了主人公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和追求,及面对挑战时的自尊、自爱和友善。
8.L教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
9.小说后半部分用大量篇幅描绘了L教授在市中心公寓房间里的超大火车沙盘和生活场景,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赏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公孙子曰:“子发将而伐蔡,克蔡,获蔡侯,归致命曰:‘蔡侯奉其社稷而归之楚,舍属二三子而治其地。’既,楚发其赏,子发辞曰:‘发诫布令而敌退,是主威也;徒举相攻而敌退,是将威也;合战用力而敌退,是众威也。臣舍不宜以众威受赏。’”
讥之曰:“‘子发之致命也恭,其辞赏也固。夫尚贤使能,赏有功,罚有罪,非独一人为之也,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恶恶之应也,治必由之,古今一也。古者明王之举大事,立大功也,大事已博,大功已立,则君享其成,群臣享其功,士大夫益爵,官人益秩,庶人益禄;是以为善者劝,为不善者沮,上下一心,三军同力,是以百事成而功名大也。今子发独不然:反先王之道,乱楚国之法。堕兴功之臣,耻受赏之属,无僇①乎族党而抑卑其后世,案独以为私廉,岂不过甚矣哉!故曰:子发之致命也恭,其辞赏也固。”
荀卿子说齐相曰:“处胜人之势,行胜人之道,天下莫忿,汤、武是也;处胜人之势,不以胜人之道,厚于有天下之势,索为匹夫不可得也,桀、纣是也。然则得胜人之势者,其不如胜人之道远矣。夫主相者,胜人以势也;是为是,非为非,能为能,不能为不能,并②己之私欲,必以道夫公道通义之可以相兼容者,是胜人之道也。今相国上则得专主,下则得专国,相国之于胜人之势,亶有之矣。然则胡不此胜人之势,赴胜人之道,求仁厚明通之君子则托王焉,与之参国政,正是非?如是,则国孰敢不为义矣?君臣上下贵贱长少至于庶人莫不为义则天下孰不欲合义矣?
(节选自《荀子·强国》)
①僇:lù,侮辱。②并,同“屏”,屏弃。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君臣上下A贵贱B长少C至于庶D人E莫不为F义G则天下孰不欲合义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下,指职位较高和较低的人,与《离骚》中“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上下”意思不同。
B.公孙子,以公孙为姓,“子”是尊称,与《触龙说赵太后》中“父母之爱子”的“子”意思相同。
C.社稷,土神谷神的总称,是农耕时代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常用来代指国家或朝廷。
D.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与成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的“匹夫”同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孙子派子发率军西征,子发擒获蔡侯之后,回来向楚王复命说,蔡侯把整个国家奉献给了楚国,他已委托大臣治理。
B.在荀卿看来,尚贤使能、赏功罚罪是古代圣王的治国之道,并非单独针对某人所为,所以子发推辞奖赏的行为是鄙陋无知的。
C.子发谢绝楚王奖赏的理由是:发布诫令退敌凭君主威势,进军攻打退敌凭将领威势,奋力拼杀退敌凭士兵威势。
D.荀子劝说齐相,相国上得君主宠信,下揽国家大权,拥有制服别人的权势地位,应寻觅仁厚明通之君子推荐给皇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子发独不然:反先王之道,乱楚国之法。
(2)一人之本也,善善、恶恶之应也,治必由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和裴迪①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杜甫(唐)
东阁②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③。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①裴迪:关中人,早年隐居终南山,与王维交谊很深,晚年入蜀作幕僚,与杜甫频有唱和。
②东阁:阁名,指东亭,故址在今四川省崇庆县东。一说,谓款待宾客之所。
③何逊:南朝梁诗人,何逊在扬州见梅花盛开,作有《咏早梅》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和裴迪一起登蜀州东亭送别客人,看到早梅盛开,诗兴大发,写诗互赠。
B.首联写东亭盛放的官梅触发诗人兴致,拿何逊来比裴迪,以赞美裴迪的咏早梅诗。
C.诗人庆幸友人没有直接寄来折梅,正话反说,借此表达岁末纷乱的思乡愁绪。
D.不是梅催人白头,而是老去之愁、失意之愁、思乡之愁、忆友之愁、伤时感世之愁。
15.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评价此诗有“古今咏梅第一”之说,为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深沉抒发自己的情怀,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
(2)《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明学与思结合的重要性,与荀子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的重点并不相同。
(3)民生问题一直是历代为官从政者高度关注的问题,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屈原曾经发出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浩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年轻人处于事业的成长期,难免会遭遇在一段时期内坐冷板凳的状况。有的人能够泰然处之,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冷清、沉得下心境,把冷板凳坐得有温度、有宽度、有高度;有的人则不愿、不敢、不屑坐冷板凳,吃不得苦,受不得累,只想做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不愿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在拈轻怕重中蹉跎岁月。
愿意坐冷板凳,凭的是一种心境。有执着的信念、超脱的心态,方能将冷板凳坐得住、坐得稳。“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敦煌女儿”樊锦诗从大学毕业起就扎根大漠,几十年如一日,静心笃志、潜心研究敦煌文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实现“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一辈子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推广。他们在冷板凳上一坐就是大半辈子,长期默默无闻、鲜为人知,却能淡泊名利、潜心做事,这种可贵可敬的品质,堪称年轻人的标杆。
17.下列句子中的“得”与文中加点的“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越剧的舞台不大,主要的人物就一两个,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得到自己。
B.把冷板凳坐得有温度、有宽度、有高度。
C.这笔钱,非经批准,不得擅自动用。
D.冷板凳要坐热,得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有稳扎稳打、久久为功的恒心毅力。
18.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与文中画横线部分,用法和作用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过去,不少地方的鉴定会到苏州市来联系时,往往要吃闭门羹。
B.这种设计思想,同一种曾被波音公司打入冷宫的设计如出一辙。
C.年轻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正在走上坡路。
D.他办事有主意,不怕开顶风船,也不怕丢乌纱帽。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把冷板凳坐得有温度、宽度、高度;有的人则不愿坐冷板凳、不敢坐冷板凳、不屑坐冷板凳”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不仅属于子孙万代,也属于我们这一代人,是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要让文物说话,①,让文化说话。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②、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加强对国粹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和扶持,加强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革命文化,③,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逻辑混乱,请理清思路,调整语序,删除冗余词语,使表达简明连贯,逻辑性强,但不得改变原意,将修改后的文段写在答题卡上,不超过90个字。(3分)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国各族青年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勇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展现出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五四运动105周年。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对新时代青年的寄语,谆谆教诲,语重心长。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