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准备攻蜀,张仪说蜀道难,秦王却让蜀人自己修好路等秦军去打

和煦斋书屋 2021-01-07 20:36:37

秦王准备攻蜀,张仪说蜀道难,秦王却让蜀人自己修好路等秦军攻打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秦王想要进攻蜀国,张仪说蜀道太难,进攻不易,可是秦王毫不在意,还让蜀人自己修好了路等着秦军去攻打。张仪开始不信,后来的结果却让张仪对秦王佩服有加。

战国时期,除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强国,在西南地区的蜀国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蜀国位于四川盆地,四川盆地的面积,大概相当于三个秦国的关中平原,虽然巴国也在四川盆地之内,但是在楚国、秦国和蜀国三国的夹击下,巴国实力已经非常弱小,而蜀国则是天府之国,土地肥沃,人口稠密,幅员辽阔,兵力充足。

致力于增强国力、一统天下的楚国和秦国都看上了蜀国这一块肥肉,谁先得到了这块富饶的土地,谁便拥有了一统天下的稳固大后方,不仅可保前线将士军粮充足,也可增加战略纵深。楚国得到蜀国,几乎就拥有了整个长江,面积几乎可与其他六国相当;秦国得到蜀国,便占据了长江上游,也便占据了对楚国的战略主动权。

因此,一场针对四川盆地的激烈角逐开始了,楚国占领了原巴国的国都枳,也就是如今的重庆涪陵,而秦国则占领了蜀国战略要地汉中。接下来,秦、楚两国都想更进一步,消灭巴、蜀两国,彻底占领四川盆地,就看谁先抢占先机了。

此时秦惠文王主政秦国,眼下朝堂之上分成两派,一派以张仪为首,力主进攻韩国。张仪的理由很充分,因为韩国正值天灾,而且距离秦国较近,路途平坦,而进攻蜀国则困难重重,蜀道难便是最大的障碍。

蜀道之难,并非一日之难,而是持续了数千年的难,即便到了抗战时期,日军打了多年也未攻入重庆,更何况两千多年前的秦国。当然,张仪也有自己的私心,此时的张仪已经许久未立新功,只靠吃老本会很快沉没,因此急需一场胜利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实力相对较弱且发生天灾的韩国成了张仪的首选对象。

另一派以司马错为首,在他看来,攻打韩国的确容易,但如果被楚国乘机占领了巴国和蜀国,下一步必定是占领已属于秦国的汉中,再接下来便是秦国本土,从此以后秦国将面临多线作战,永无宁日,而楚国则很有可能成为一统天下的霸主。所以从长远来看,当务之急是抢在楚国前面占领巴、蜀两国。

秦惠文王是秦国历史上的一代雄主,占领巴国蜀国的利害关系,他看得非常清楚,最后决定舍易就难,先行占领四川盆地,并命令司马错为总指挥。司马错是秦人,也是公子疾的爱将,公子疾相当于《大秦赋》中嬴奚之类的族人,公子疾也支持司马错,更坚定了秦惠文王的决心。

司马错最后成长为秦国赫赫有名的战将,这与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此之前,司马错已经多次派人深入四川盆地做过调查,尤其是对进攻蜀国的路线摸得一清二楚。对于秦军来说,进攻四川盆地只有两条路线可选,一条是“四金牛道”,一条是“五米仓道”,两条道路都不好走,尤其是“五米仓道”,沿途都是崇山峻岭,悬崖峭壁,不利于大部队开进,因此只能选择相对好一点点的“四金牛道”。

说起来这“四金牛道”还是秦蜀交好的见证,因为秦王赠送蜀王的四个金牛便是通过此道运输,秦国和蜀国在当时的关系也确实比较好,即便是秦国已经占领了原本是蜀国的汉中,但是对蜀国的损失似乎并不太大。“四金牛道”也并非坦途,也是异常艰险,尤其是道路多有损坏,需要重修,否则秦军的战车、床弩等攻城设施便无法通过,自然也就无法进一步攻占蜀国坚固的城池,因此张仪才说蜀道难,攻打蜀国是“舍易求难”。

不过秦惠文王自有他的办法,他的办法就是让蜀国自己修这条“四金牛道”,然后秦军便可以长驱直入,直灭蜀国。这听起来简直是不可能的事,让蜀国自己修路,等着秦国去灭国,这不是天方夜谭吗?然而,很快张仪等众臣便明白了秦惠文王和司马错的计谋。

我们刚才讲过,此时的秦国和蜀国仍然处于关系友好期,因此秦、蜀两国便相约在汉中狩猎。汉中是块风水宝地,湿润的亚热带气候让这里丛林茂盛,动物众多,是个绝佳的狩猎场地。蜀国国土面积和兵力都与秦国不相上下,因此并不忌惮秦国,蜀王欣然赴约。

和《大秦赋》中秦王嬴政与赵王赵偃一般,秦惠文王与蜀王的会猎同样场面热烈,秦王摆出热烈欢迎蜀王前来指导工作的姿态,然后两人各带领人马进入猎场,一场别有目的的狩猎活动开始了。为了体现主子的威严,秦王和蜀王的手下都离主子比较远,而此时两王已经走到密林深处,并遇上了危险,一群狼包围了两人。

此时的秦惠文王面露惊恐之色,一时间忘了身上的武器,蜀王斜了秦王一眼,然后不慌不忙地拿出弓箭,一箭射中一头大狼,大狼应声倒地。秦惠文王这才如梦方醒,连忙效仿蜀王,一箭射中另一只大狼,两只狼倒地,狼群不再向前,而秦王和蜀王继续打猎。

一天下来,狩猎高手蜀王斩获颇丰,而秦惠文王处处落后于蜀王。到了晚上,两军联欢,秦王称赞蜀王神勇,并进献五座巨大的石牛。听到秦王的称赞,蜀王很是受用,要知道,不久前秦惠文王还占领了战略要地西河和上郡,可是如今看来不过如此。

蜀王决定将大石牛运回国都,必定经过“四金牛道”,我们前面提过,这条道路需要修补,否则石牛无法运回国都。于是,蜀王不惜从国内征召民夫,并花费大量钱财,开始修建“四金牛道”。

到这里我们明白了秦王为何能让蜀人自己去修路等秦人去打了。秦王先摆出一副低姿态,向蜀王示弱,麻痹蜀王,让蜀王以为秦国害怕蜀国,不敢进攻蜀国,并且还进献大石牛示好。在当时,大石牛意义非凡,象征着秦国对蜀国的尊敬和害怕,蜀王自然不想错过这个炫耀的机会。问题是,如果蜀国想要将大石牛运回国都,只能重修蜀道,这就中了秦王之计。论国土面积和兵力,蜀国和秦国旗鼓相当,可是论谋略,蜀王比秦王就差太多了。

当然蜀王也并非庸庸碌碌之辈,他也看出来蜀道修好后秦国可以经过此路进攻蜀国,但是为何坚持要修呢?原因有四点,一是蜀王太自负,自认为实力不必秦国差,与秦军对阵并非处于劣势,所以不在乎秦国的进攻。二是满足蜀王的虚荣之心,中原诸侯国向自己进献寓意丰富的巨大石牛,这是何等的光荣。

三是“四金牛道”修好之后,沿途还有不少关隘据点,尤其是天险葭萌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秦国想要攻下葭萌关必定困难重重。四是蜀王也想在修好蜀道后,从此路进攻汉中,夺回被秦国占领的汉中。虽然上次汉中会猎,秦王恭维蜀王让蜀王很受用,但那毕竟是自己曾经的地盘,早晚得夺回来。

然而,蜀王还没有等到大石牛运回来,更没有等到去攻打汉中,秦军便挥师入川了,而且走的正是自己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所重修的“四金牛道”。其实,蜀国修路早在秦惠文王意料之中,修路之时秦军已经调兵遣将,厉兵秣马,磨刀霍霍向蜀国了,修路的情报和蜀国内部的情报也源源不断地送往秦国。

“四金牛道”刚一修好,秦惠文王便派遣司马错率领二十万秦军精锐入川,一路沿着蜀国修好的大路过关斩将,直达葭萌关下。葭萌关的确是难以逾越的天险,如果“四金牛道”没有修好,秦军缺少攻城器械,攻打葭萌关必定更加艰难,如今有了攻城器械,情况要好一些。

蜀王得知葭萌关遇险,果断率领大军御驾亲征,支援葭萌关。此时,蜀军与秦军兵力相当,蜀王的支援措施坚决果断,如果遇上其他对手,蜀王的胜算还是比较大的,但问题是他遇上的是秦国名将司马错,而且蜀王还有骄傲自负的致命弱点,他竟然命令蜀军出关,同秦军在旷野河谷这些相对宽阔的地带同秦军决战。

蜀国粮草充足,葭萌关险峻,只要蜀军坚守城池,并与楚、赵、魏等国结好,怂恿关东几国从背后捅秦国刀子,秦军必定不战而退,甚至可以趁机掩杀,消灭秦军的有生力量。显然,蜀王没有这个头脑,他太相信自己和蜀军的战斗力了。

司马错不愧是名将,他深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根据这些年来他对四川盆地和蜀军的情报资料,他也相应制定了应对之策,即诱敌出城、破其一点。如今蜀军悉数出关,司马错免去了攻城之苦,接下来是如何在平原地带一举战胜蜀军。为此,司马错不惜出动秦国“特种部队”铁鹰锐士的全部成员。

虽然“特种部队”的概念是近代才出现的,但是古今中外的战场上经常出现“特种部队”的影子,秦国的“铁鹰锐士”便是战国时期非常出名的一支队伍。秦人本身好战,秦国士兵作战素质高,而铁鹰锐士更是优中选优,从几十万秦军中才选出300名铁鹰锐士,这可算得上精锐中的精锐、极品中的极品了。

平时作战,司马错一般只是出动十几名、顶多几十名铁鹰锐士在前面开道,这一战却令300名铁鹰锐士全部上阵。高手过招只在一瞬间,面对十几万蜀军,300名大秦“特种兵”毫无惧色,如入无人之境,蜀军片刻间倒下一大片,立马出现一个大缺口。等到蜀王明白过来时已经晚了,司马错指挥秦军向缺口猛攻,蜀军顿时崩溃,乱作一团,秦军趁势占领葭萌关,并一路追击蜀王,最终除掉了蜀王,全歼蜀军。此后秦军又攻占巴国,整个四川盆地纳入秦国的版图。

抢在楚国前面占领巴国和蜀国对秦国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秦国的地图比原来扩大了一倍,人口、兵员都得到了补充,对下游的楚国也形成了威胁。成都平原本身土地肥沃,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后这里更成了秦国的粮仓,从此以后,秦国由战国中流诸侯国,一跃成为超级大国。

读史明智,这个故事里值得我们学习的有很多,比如秦惠文王以退为进的策略和着眼长远的谋划,司马错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和破其一点的战略战术,更要吸取蜀王骄傲自负导致兵败亡国的惨痛教训。对于文中出现的几个人物,您是怎么看的呢?欢迎您的关注和点评。

参考资料:《战国策》《史记》《秦史》

0 阅读:127
评论列表
  • 2021-01-12 00:14

    要做王,嬴项必诛之,嬴天生的王,项乱臣贼子,杀尽之。

  • 2021-01-09 23:05

    嬴驷当之无愧大秦第1王`战国4大雄主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