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你这个名字取得不太好,不如就用我的姓氏来给你取个新名字好不好?”
十六岁的小姑娘第一次进入中南海见毛主席,就是以“一等功臣”的身份,两人交谈几句后主席就要给她改名字,还特意要加上自己的姓。
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凭什么能获得一等功臣的荣誉,还能和毛主席“沾亲带故”,她究竟是谁,这背后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渔村小姑娘这个令无数人羡慕的小姑娘,名字叫做马毛姐,她出生在安徽无为县的一个小渔村,从小就在船上与船帆和江水为伴,她最开始的名字也不是这个,因着在家里排行老三,所以父母,邻居们都叫她“三姐”。
渔村的生活很苦,渔民们别说吃饱穿暖了,就连住的地方也没有,好在还有条破旧的渔船,成为一家人遮风挡雨的住处。
即使父母每天早出晚归,打鱼晒网,可一家人的生活还是越来越贫困,加上马三姐还有好几个弟弟妹妹,孩子多了困难就更多,好在三姐懂事,每天不是跟着父母出海,就是在岸边照顾弟弟妹妹。
一家人虽然清贫,但日子过得还算顺心,奈何天有不测风云,彼时的中国大地上,日本人正在疯狂的展开侵略,国民党为了壮大军队,抓走了很多青壮年,马三姐的父亲也在其中,这一走就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来。
家里唯一的顶梁柱没了,只剩下孤儿寡母可怎么生活?马母一狠心,带着孩子到地主家,打算谋个差事,至少能让孩子们不饿肚子。可地主婆一眼就相中了结实能干,长得又清秀的马三姐,于是她被迫成为童养媳,开始了更为难过的生活。
小姑娘志气参红军旧社会的童养媳,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白天要和其他下人一样干活,晚上还要照顾年幼的小少爷,即使她做的再好,地主婆也能挑出她的毛病来,动不动就是一顿毒打,这样的生活,马三姐坚持了整整五年。
这样的日子还要过多久,三姐也不知道,她想过反抗,但是想到生死未卜的父亲和辛苦拉扯弟妹的母亲,她还是选择了继续忍耐,直到红军的到来才让她黑暗的生活里,出现了一丝光亮。
红军带着“打倒地主,将土地还给人民”的口号来到三姐的家乡,渔民们有了土地,曾经的恶人们也被打倒了,她终于能摆脱童养媳的身份,不仅分到了田地,还能和家人团聚。
无为县属于长江北岸,这里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国民党军队在后方穷追不舍,我军为了保留革命火种,只能选择渡江,但战士们大部分都不熟识水性,旱鸭子遇上水,再加上没有足够的武器装备,要想过河可没那么简单。
好在当地的居民都感谢红军对他们的帮助,主动提出帮助我军,有帮忙造船的,还有报名参加渡江突击队的,大家竭尽所能,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帮红军顺利完成渡江行动。
在诸多报名参加突击队的渔民中,年仅十四岁的马三姐也参与其中,她知道这件事有多危险,但却并不害怕,自己家里的一切都是红军给的,如今就是她报答的时候了!
1949年4月20日的晚上,渡江战役的第一炮在长江的江面上打响,尽管马三姐在报名时因为年纪太小,又是个女孩,解放军同志怕她有危险,拒绝她加入突击队,但当船从岸边开拔的时候,马三姐还是跳上了船,撑着一支竹竿加入了队伍。
敌人在对面开足了火力,用尽一切手段想阻止我军过江,子弹不停的从马三姐的身边划过,她毫不畏惧,划桨的动作不停,在江的两岸不断穿梭,将战士们送到对岸。
都说子弹是不长眼睛的,三姐做好了十足的准备,可子弹还是毫无预兆的打中了她的胳膊。她忍着痛,继续撑船,炮弹落在她身边,炸开的一瞬间连船都忍不住的颠簸,可马三姐却没有丝毫的俱意,那一晚,她来回横渡长江六次,将三批解放军顺利送到对岸。
在后来的采访中,当人们问到年幼的她知不知道那是在送命的时候,马三姐却说“我当时根本没想那么多,只知道我会掌舵,水性好,能帮助同志们过河!”
在渔民们的帮助下,战士们成功渡江,此次战役的胜利,更是加快了解放全中国的脚步,马三姐也因此收到了我党的表彰,被授予“一等渡江功臣”的称号。
毛主席两次下请柬开国大典那天,获得荣誉称号的同志们都受邀到北京去参加天安门观礼,马三姐也在受邀名单中,但遗憾的是,大典当天并没有出现她的身影。
原来是她的母亲担心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要独自从安徽到北京去太危险了,接到邀请函的马三姐虽然很想去观礼,去见一见毛主席,但渴望的心敌不过一个“孝”字,最终她还是没能到北京去。
原本以为这辈子她会和毛主席,天安门无缘,但没想到两年后的国庆庆典上,毛主席再一次想到了那个十四岁的渡江小英雄,于是亲自写下一封邀请函,邀请马三姐到北京来。
这一次,十六岁的马三姐没有“拒绝”毛主席的邀请,来到了北京,和心心念念的毛主席见了面。
两人见面后,马三姐很激动,主席看着眼前稚嫩的面孔,同样是止不住的欣赏,和她聊了很多,在得知马三姐幼年的遭遇时,主席为她感到惋惜,得知三姐连一个自己的正式名字都没有时,主席更是提出用自己的姓氏给三姐起个新名字,为“马毛姐”。
三姐得知自己有了新名字,还是主席亲自取得,如此有分量的名字,让她激动不已,当即表示自己很喜欢这个名字。
临别时,毛主席还亲自为马毛姐题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此来激励她。
回到老家以后,马毛姐时刻谨记毛主席的嘱托,不仅没有居功自傲,反而继续从基层做起,坚持以自己的力量为百姓们做好事,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她的名字和事迹的原因。
总结随着时间的发展,很多革命时期的英雄都已经跟随时间的长河离我们而去,但时间会消失,那些感动人心的英雄事迹,永远都流传在我们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