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史上真实的慈安,才明白慈禧为何绞尽脑汁,一辈子却都斗不过她

黄皓评历史 2023-02-24 09:34:04

对清朝历史稍有了解的人们都早已熟知慈禧太后。

外人的眼中她专横霸道钟爱权势,一生都在与朝臣们耍心机比头脑。

正是因为慈禧的强势,所以同样垂帘听政的慈安太后就显得弱势许多。

但如若我们能够看懂史上真正的慈安,就会发现慈禧挣扎了一辈子,最终却还是无法斗过慈安。

自己反而背负了一身骂名,甚至成为后人口中的“千古罪人”。

母仪天下一生尊贵

慈安与慈禧同样都是当朝皇太后。

虽然名号仅有一字之差,可无论是当时的国民度还是后世的评价来看,慈禧没有任何能够与慈安相争的能力。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慈禧从这场斗争一开始就已经输得彻彻底底。

由于家庭背景的悬殊,慈安与慈禧进宫后的位分也相差一级,前者被封为贞嫔而后者仅仅只是一名贵人而已。

慈安的嫡母是克勤郡王庆恒的孙女,她的家庭背景是生于普通贵族人家的慈禧无法相比的。

如果仅仅只是家族得势倒也看不出慈安有什么实力,但令人没想到的是慈安进宫后的晋升速度。

如果说刚进宫封的等级是仰仗家族势力,那么进宫后则是凭各自本事混口饭吃。

慈安成为贞嫔之后,仅仅只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登上了皇后之位。

这个晋升速度一度让后宫中人都目瞪口呆。

当时在位的咸丰皇帝一度非常喜欢慈安的贤良淑德,相信她能够很好地执掌后宫大权。

乃至到咸丰皇帝临终之时,在他的眼中还是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比慈安更适合皇后这个位子。

在等级森严的清宫之中,慈安对于礼仪制度是非常看重的。

不仅严格要求后宫的嫔妃们,更是严于律己不容许自己犯一丝错误。也正是因为对自己的高要求,所以就算有人嫉妒慈安的晋升速度也只能够在心里埋怨几句。

在慈安的妥善管理之下,咸丰皇帝才得以在朝堂上安心为政,不为后宫琐事而烦忧。

随心所欲不逾矩

对于慈禧这个觊觎皇后之位的对手,慈安最初也并没有怎么放在心上。

她只想要做好分内事,帮助咸丰皇帝稳定好后宫秩序仅此而已。

她无意与慈禧争风吃醋,更没有想过要独占皇帝的宠爱。

甚至慈禧能够顺利晋升为懿贵妃,这背后还少不了慈安的相助。

从这件事中就足以看出慈安的大度与格局,她从来不会因为后宫纷争而扰乱心神。

不仅是咸丰皇帝敬她爱她,就连慈安最大的竞争对手慈禧也不敢公然与其叫板。

与其说她们是竞争对手,倒不如说慈禧是在慈安的调教帮助之下才有了后来的地位。

如若不是慈安不慕强权,慈禧是绝对不可能有机会搞出大动作的。

“随心所欲不逾矩”这话说的便是慈安。

她不像一些王公贵族家的小姐们有架子,对待自己的下人总是照顾有加,也不会随着自己的性子随便发脾气。

只是这并不代表慈安就是个“软柿子”好欺负。

慈禧刚入宫的时候,就因为自己梳了宫外满洲妇女才梳的飞云髻而被慈安训斥,慈安告诫她应该要遵守礼仪不要无视法度。

或许是因为慈安的气场强大,慈禧刚入宫就被给了个下马威,也是从这个时候她开始有些忌惮慈安。

很多时候慈禧都是看慈安眼色行事,不敢胡乱造次。

慈安的原则体现在很多方面,连咸丰皇帝犯了什么错她也丝毫不避讳。

此前因皇帝宠爱丽妃松懈了早朝,慈安知道了以后二话不说便命人对丽妃施刑。

后来还是咸丰皇帝赶忙来替丽妃求情,她这才逃过一劫。

从这件事情能够看出流水的宠妃铁打的皇后。

哪怕一个妃子再受宠,皇帝也不会因为这些宠妃而不给慈安情面,这就是慈安的厉害之处。

慈安的为人处事慈禧见识过多次,当时慈禧才刚诞下小皇子正是蒙恩获宠的时候,皇帝为了多陪陪母子俩便经常逗留在慈禧的寝宫中。

生下小皇子的慈禧本以为自己的地位能够有质的飞跃。

可当慈安带着一群小太监来到门外朗诵《圣祖训》的时候,慈禧才终于明白。

只要慈安还在皇后的位子上一天,自己就永远不可能与之匹敌。

除亲信爆斗争

慈禧最终被封为皇太后,还是因为慈安没有生育能力,所以自己的孩子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继承皇位的人选。

一位是正位中宫皇后,一位是继位皇帝的生母,再三权衡之下二人都被封为皇太后。

二人同样尊为皇太后,因此最初她们都有心想让清朝变得越来越好。

当八大顾命大臣之一肃顺出事的时候,慈禧与慈安的态度少见地如出一辙。

当时的同治皇帝载淳还仅有6岁而已,二人将肃顺之事处决完以后,垂帘听政的序幕就此拉开。

上文已有提到慈安对于慈禧其实一直都是忍让的。

又因为慈禧是同治皇帝的生母,所以即便后来二人一同垂帘听政慈安还是多做辅助。

只要没有违反纲常伦理,诸事基本都会听由慈禧的意见做决定。

也正是因为慈安这个时期的退让,才让慈禧掌权之心越发明显。

可遗憾的是,慈禧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实力不足野心有余。

虽然名义上二人是同样尊贵,但是从咸丰皇帝临终前的表现来看,慈禧在他心里仅仅只是皇子的生母而已,并无什么地位可言。

咸丰临终前给了慈安一枚御赐印章,凭借这个印章慈安便能够号令六宫母仪天下。

而慈禧什么都没有,她空有的只是小皇帝载淳生母的这个身份罢了。

令慈禧最为崩溃的是,不仅先帝厚待慈安,就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对其百依百顺。

按理说载淳继位之后,慈禧的地位就已经有所保证,孩子对于自己的亲生母亲自然是更为亲近。

可就在载淳也就是同治皇帝的大婚事宜上,他采纳了慈安皇太后的意见选择了阿鲁特氏。

慈禧听闻之后勃然大怒,心中对于慈安是又恨又怕。

恨的是慈安为什么能够轻而易举地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怕的是自己筹谋多年最后却什么都没留下。

她对慈安的畏惧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磨,每每看着慈安令行禁止、政令畅通的模样,自卑的种子便在慈禧的心中生根发芽。

慈安除去慈禧身边的得力太监安德海一事,成为了慈禧心中无法根除的伤痛。

最初引起慈安注意的是安德海的目中无人,作为一名靠着主子得宠过活的阉人,因为仗着慈禧皇太后的势力常常在公众面前耀武扬威,甚至连慈安以及亲王都不放在眼里。

这种挑战礼仪权威的行为,是绝不为慈安所容忍的。

如果说在宫内横行霸道已是小打小闹,那么1869年安德海出京游玩一事则是重重触及了慈安的逆鳞。

因为当时已有明确规定太监是不可以出京,而安德海只是在获得了慈禧的同意之后便大摇大摆地走出了宫门。

不仅如此他出京游玩还摆了好大的阵仗,俨然一副皇帝出游的模样。

也是因为这件事,根除奸人安德海的想法在慈安心中产生。

恰好安德海一路游玩搜割百姓钱财的事迹,山东巡抚丁保祯了如指掌。

他一一详细记录下来加急上报给军机处,再由军机处亲王上奏同治皇帝。

一向爱戴百姓体恤民间疾苦的慈安听闻后大怒,发了好大一通脾气,同治皇帝更是立即下令将安德海就地正法,任何人不得为其求请。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或许就是慈禧一而再再而三的纵容,让安德海养成了目无王法的恶习。

而当时的慈禧对此事毫不知情,等到一切尘埃落定了以后才有宫人告知她安德海的死讯。

为此慈禧悲痛欲绝,从她的表现中我们能够看出安德海对于慈禧的重要性。

后人也猜测慈安处决安德海一事成为了两宫交恶的导火索。

从那以后慈安与慈禧便再也无法维持表面的和平,慈禧更是直接开始了明面上的斗争。

俩人明里暗里你来我往,1881年慈安突然暴毙的消息,让所有人都倍感震惊。

朝廷上下一片哀号,大家都为慈安的离世感到惋惜。同时也多了非常多对慈安皇太后死因的猜测。

由于此前的种种事迹,大家很难不将慈安的死与慈禧联想起来。

不过真相究竟如何现在也已经无从考量,慈安死后慈禧便在独断专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才导致了如今后人对她的评价十分极端。

有些人认为慈禧的确有执政之才,她身上的某些特质非常适合管理一个国家。

但同样也有人认为她的封建思想太过顽固,一些过于偏激的行为决定导致朝廷纷争不断。

众所周知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方法一定是多维的,不能够从单方面事例便对一个人下定义。

很多朋友看完许多清宫剧,都认为皇后之位易主只需要获得圣宠即可,但在真实的历史上却并不是完全如此。

若非筹谋到位加之时局得利,皇后的地位绝不是谁都能够轻易撼动的。

而经过了以上对慈安的了解,大家对于慈安的认识也不再像从前那样片面。

软弱无能都只是评价慈安的一面之词,看完了慈安管理后宫辅佐皇帝的种种,想必没有人不会对慈安竖起一个大拇指。

无论是从做人的格局还是做事的原则,慈禧都无法与慈安平起平坐。

但慈安淡泊名利无心争斗也是事实,在后宫朝廷这些需要心机与筹谋的深渊之中,慈安显然太过于不合群。

这或许也给了一些人可乘之机,进一步导致了她生命的终结。

结语

看完了今天的文章,相信很多人对慈安的了解更进了一步。

与慈安相比慈禧更像是那个喜怒形于色的纸老虎。

这也是为什么一辈子慈禧都斗不过她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实如若慈禧没有如此执着于权臣之争,那么一定能够和慈安和睦共处,自己也能够在皇太后的位子上幸福生活,安度晚年。

直至现在慈安的死因仍旧是一个谜团,慈禧自然也就成为了那个最有可能加害于她的人,被后世之人不断议论,不得安宁。

关于慈禧与慈安明争暗斗的相关话题,大家有什么样的意见和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们一起交流与讨论。

15 阅读:7039
评论列表
  • 2023-03-08 14:16

    妻妾之争罢了,慈禧有儿子,慈安身无所出~圣母皇太后自然能比母后皇太后慈安走的远,更何况慈禧的政治手段与掌权能力远胜于慈安,慈禧曾下令对西方列强开战,以惨败收场,加速了中华民族的水深火热。她死后三年,大清朝也寿终正寝[得瑟]

  • 2023-03-17 13:14

    慈安斗不过慈禧吧!被早早的整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