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结束,李克农评价乔冠华“早晚要吃大亏”,不料果真应验

墨斗鱼纪事 2025-02-06 14:12:58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现场,一声大笑打破了会场的宁静,所有人将目光聚集到了笑声的主人,乔冠华的身上。只见此时的乔冠华笑声朗朗,眉间更是止不住地开心。

这是我国历史性的一天,我国外交部在全力斡旋下再次重返联合国,中国终于又一次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乔冠华的笑声更是感染了在场所有人,中国人也记住了这历史性的一幕,更是赞叹乔冠华不愧是性情中人。

但这样的性格说好听一些是爽朗,说得不好听,那就是狂妄。如此不加掩饰的性格也确实让乔冠华吃了不少亏。抗美援朝谈判结束后,李克农就曾经评价乔冠华“迟早是要吃大亏”,果不其然,李克农的这句话在十几年后应验了。

李克农为什么这么评价乔冠华,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乔冠华又吃了什么亏?

确定停战谈判人选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敌军坚信很快能拿下战场,却发现遇到了最难缠的对手,不仅如此敌军更是在中志愿军手下屡吃败仗。

当年美国名将麦克·阿瑟曾对中国出兵志愿军大言不惭:“对付中国不用花多长的时间,在圣诞节前就能结束。”有趣的是,放出豪言后没多久,麦克·阿瑟却沉默了,只因被中国狠狠打脸。

我国支援朝鲜后,志愿军发起了五次战役,次次都打得美军抱头鼠窜。

麦克·阿瑟的豪言不仅没实现,反而被志愿军步步紧逼,美国见势不妙,幡然醒悟:“在中国的手底下难讨便宜,既然如此,何不立即停战?”

即便如此,萌生退意的美国也想在谈判桌上捞取最后一笔。为此,美国和中国开始了为期两年多的谈判。停战是很有必要的,但我们需要找到能够和对方一较高下的人,那么谁是这个最佳人选呢?

毛主席找到周总理询问意见,经过双方交谈最终确定人选,正是李克农。李克农是我国著名的“特工之王”,1931年当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叛变后,是李克农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传递出去,保证了很多领导同志的安全。

西安事变爆发前,李克农多次深入东北开展联络工作,甚至多次和张学良密谈,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贡献。解放战争时期,李克农强大的情报网为我军提供了很多便利。

正是因为李克农立下的种种战功,毛主席和周恩来商量后,才决定让他主要负责抗美援朝停战谈判。但光有李克农一人显然是不能完全应付的,为此周总理特意找了乔冠华作为李克农的谈判助手。

李克农评价乔冠华:你迟早是要吃亏的

1951年7月5日,李克农和乔冠华等人乘坐火车抵达辽宁安东,然后乘坐吉普车进入朝鲜境内。抵达朝鲜后,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李克农就站在了“新的战场”——谈判桌。

虽然谈判团知道这是一场持久战,却没想到这场谈判谈了两年之久。交战双方轮番上演唇枪舌战,激烈程度堪比真正的战场。而李克农更是连父亲去世都没能见上最后一面,累到身体不舒服也没有从谈判桌上下来。

他带领谈判团队不分昼夜地与敌人斡旋,最终让这场维持了两年的谈判落下了帷幕,双方也算是得到了想要的结果。一行人很快返京汇报了成果,为了庆祝谈判团取得的成绩,中央决定举行一场庆功宴。

按理说,谈判成功是一件大喜事,但在庆功宴上,乔冠华的酒后发言却硬生生地搅乱了这份喜意。在场的人十分尴尬,周总理更是当面批评了乔冠华。这乔冠华究竟说了什么呢?

原来就在庆功宴上,众人为李克农举杯恭贺他取得佳绩之时,喝了不少酒的乔冠华却突然发言:“李克农这个老头子,这次谈判是我们大家一起的,凭什么功劳都是他一个人的!”

在乔冠华之看来,他付出的比李克农多多了,李克农是按照他的稿子和思路,最后取得了果实。结果他自己没有任何功劳,反倒是李克农居功甚伟,他表示不服。

乔冠华只看到了李克农和彭德怀签下停战协议时的意气,却不知李克农为了谈判背后付出多少的艰辛。因为年轻气盛,乔冠华藏不住任何心思,脱口而出此番话语,而这醉酒之言很快就传到了周总理的耳朵里,也因此惹来了一顿严厉地批评。

乔冠华当即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向周恩来保证:“总理,我知道错了,请您放心,我明天就向李克农通知道歉。”

第二天一大早,乔冠华就来到李克农的家,一脸歉意地说:“李克农同志,我酒后失言还请您不要放在心上,我真诚的向您道歉,事后我会写检讨的。”

李克农看着眼前满脸悔意的年轻人并未苛责,反而教诲他道:

“我们是并肩而行的同志和战友,我不会生气,事实上,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我知道冠华你也付出了很多。不过作为一名老同志,我还是想要和你说一句心里话,你的话确实不妥当,你这样的性格迟早是要吃亏的。”

李克农这番话足见其心胸,更何况他确实看到了乔冠华的付出。

李克农的话得到验证

谈判之所以能够拿下,离不开谈判团队的每一个人,特别是乔冠华。每场谈判前,乔冠华都会整理谈判内容,为了研究发言稿常常不分昼夜地看稿子。为了写出最好的稿子,他多次修改,只为不让敌人找到一点错处。

即使谈判结束,乔冠华也要将谈判后的内容汇成稿件,向中央领导汇报,保证谈判的真实性和还原度,以便于中央更好做出指示。

在谈判的工作上,乔冠华确实做得很到位,李克农也将他的用心看在了眼里。乔冠华工作努力认真,确实是可造之材,但也有可能因为这张嘴而吃亏。于公于私,李克农还是希望乔冠华能够改变。

乔冠华遇上李克农是幸运的,当年的乔冠华对李克农的发言可以说是大不敬。李克农性情温和并不与其计较,但不代表所有人都是李克农,尤其是在一些非常重要的场合。

1973年,乔冠华被有心之人利用,结结实实吃了大亏。1976年12月,乔冠华被撤掉外交部长一职,从此远离政治舞台。他的经历真是印证了一句话——“言多必失”。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