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平常看历史书,像唐宋明那些皇帝,咱习惯用庙号称呼,像唐太宗、宋仁宗、明孝宗,这些都是庙号。可汉朝皇帝呢,咱又习惯用谥号称呼,像汉文帝、汉武帝、汉宣帝,这些是谥号。为啥会这样呢?原来是汉朝不像后来,皇帝人手一个庙号,那时候的庙号可金贵着呢。
西汉官方承认的 11 个皇帝里,有庙号的也就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汉太宗孝文皇帝刘恒、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汉中宗孝宣皇帝刘询这 4 位,个个都是历史上响当当的明君或者雄主。这时候问题就来了,汉景帝作为文景之治的缔造者之一,还平定了七国之乱,给汉武帝反击匈奴打下了坚实基础,怎么着也算是明君,可他咋就没有庙号呢?
先说说汉朝皇帝的庙号是咋来的吧。有人可能觉得,汉景帝功绩虽然不错,但跟有庙号的那几位比还是差了点。可您知道吗,一开始,就连汉元帝、汉成帝和汉平帝这些让西汉走下坡路的皇帝都有过庙号,汉平帝更是西汉实质上的亡国之君、末代皇帝,一生都没亲政过。后来他们的庙号虽然被取消了,但人家也算曾经有过。汉景帝怎么看都比这几位强吧,可他咋就从头到尾都没个庙号呢?
这就得从汉朝皇帝庙号的复杂来历说起了。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去世后,大臣们觉得刘邦功绩太大,以前那些谥号都配不上他,就发明了“高”这个谥号。但那时候刘邦是没有庙号的,毕竟庙号起源于商朝,周朝没沿用,刘邦去世时,汉朝人也没考虑这事儿。汉惠帝给刘邦建的宗庙叫“高庙”,是以谥号命名的。
等到汉景帝即位,他心里一直有个疙瘩,觉得自己这一脉得位不正。刘邦去世后,嫡长子刘盈继位,刘盈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先后当皇帝,这才是刘邦的嫡系。可吕后垂帘听政,杀了刘邦好几个儿子,还大封吕氏为王。吕后一死,刘家宗室和功臣联合起来杀了吕氏一族,又以刘盈的儿子不是亲生为由,把他们都杀了,最后刘邦的四儿子刘恒登上皇位,也就是汉文帝,汉文帝去世后,太子刘启继位,就是汉景帝。
汉景帝为了证明自己这一脉是刘邦的正统继承人,就想出重拾商朝庙号制度,为父祖立庙的办法。为啥呢?因为按照宗法,只有“正统”的子孙,作为继承人的大宗,才有资格为祖先立庙。就像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而不是汉景帝之后,就是因为中山靖王不是汉景帝一脉的大宗,从他那开始就另开一宗了。所以汉景帝为刘邦和汉文帝立庙,就是要告诉天下人,自己这一脉是正统。就这样,刘邦有了庙号汉太祖,汉文帝有了庙号汉太宗。
汉景帝去世后,太子刘彻登基,就是汉武帝。汉武帝以嫡长子继位,名正言顺,没想着给汉景帝立庙。汉武帝去世后,太子刘弗陵继位,也就是汉昭帝。汉昭帝同样名正言顺,而且当时卫太子刘据是罪人,威胁不到他的正统性,加上他 8 岁继位,一生未亲政,也没给汉武帝立庙。倒是汉武帝的三哥曾上书请为汉武帝立庙,想借此彰显自己正统性、为夺位打基础,结果被汉昭帝和霍光驳回了。所以汉武帝刚去世的那十几年也没有庙号。
汉昭帝 21 岁无子去世后,皇位继承大乱。权臣霍光为了继续掌权,选了昌邑王刘贺进京继位,可刘贺想夺权,被霍光废了,又立了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也就是汉宣帝。汉宣帝一直纠结自己的正统性,毕竟爷爷刘据当年造反被杀。于是他做了两件事,一是给爷爷刘据上“戾太子”谥号,二是给汉武帝立庙,想借此削弱汉昭帝的存在感和霍光的话语权。虽然有人反对,但汉宣帝还是坚持给汉武帝立了庙,庙号“汉世宗”,直接跳过了汉昭帝。
汉宣帝之后,连着几代嫡长子继位,没人想起给汉宣帝立庙。直到王莽掌权,为了讨好王政君、平息非议,给汉宣帝、汉元帝立庙,后来又给汉成帝、汉平帝立庙。可王莽篡汉后,刘秀打着复国的旗号建立东汉。刘秀一开始只承认汉太祖、汉太宗、汉世宗这 3 个西汉皇帝的庙号。后来为了东汉法统,认汉元帝为父,又给汉宣帝立庙,最终西汉有庙号的 4 个皇帝才确定下来。
从这些皇帝庙号的确认过程能看出,汉景帝没庙号和功绩关系不大。那些功绩远不如他的皇帝都有过庙号,他却没有。主要原因就是他一直没赶上趟。汉朝第一次立庙,他主持的时候跳过汉惠帝,给子孙后代开了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的先例。后来汉宣帝立庙为证明自己正统,只追尊汉武帝,汉景帝太远就没考虑。王莽立庙是为了揽权和讨好,也没想起汉景帝。刘秀为了法统立庙,也没精力考虑汉景帝。
当然,汉景帝的功绩也确实缺乏开创性,基本是延续汉文帝。文景之治是接着汉文帝的辉煌,平定七国之乱自己处置还有不当之处,为汉武帝反击匈奴做准备也是延续汉文帝措施,就像个小号汉文帝。不过要是他后世子孙有需要为他立庙彰显正统,估计也没人反对,但子孙没这需求,他也就一直没庙号了。
那么您说这汉景帝没庙号,到底是运气不好,还是确实功绩没到那份上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