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圈大地震!知名音乐教育家沈巍峰直言批评周深“装稚嫩”,直指其高音“难听”,引发全网激烈争论。这场冲突不仅是个人恩怨,更是传统艺术与流行文化的正面对撞,音乐审美观大战一触即发!
如果娱乐圈是座音乐大熔炉,那最近这锅汤可谓翻滚得热气腾腾。知名音乐教育家沈巍峰一声怒吼,直斥“天籁之音”周深装稚嫩、故意营造综艺感,这番惊人言论简直像个重磅炸弹,瞬间引爆了微博热搜。有人拍手称快,觉得终于有人敢说真话;有人怒不可遏,认为沈巍峰这是“长辈式倚老卖老”,挑不出别的毛病就专捡年轻人创作方式挑刺。
可沈巍峰这批评,可不只是“随口一说”。他点名周深高音难听,直指他在综艺舞台上表演太多,浪费了本该专注于音乐艺术的天赋。音乐圈的老一代艺术家,仿佛一瞬间从幕后走到台前,对年轻人的“花里胡哨”提出灵魂拷问:“这还能叫音乐吗?”沈巍峰的批评声调高,批评对象更是如今家喻户晓的流量歌手,于是争议像烧开了的水,炸得社交平台嗡嗡直响。
可是,周深真的“装嫩”吗?这话题不能轻易盖棺定论。毕竟从2014年《中国好声音》初登场,他用一首《欢颜》惊艳全场,那英、齐秦抢人抢得恨不得掰断转椅,周深空灵的嗓音不就是他走红的根本?后来,综艺舞台频繁亮相,他成了收视王牌,这年头谁请来周深,谁家的节目必定爆款。但这高曝光率,确实让人怀疑:周深的音乐风格,是不是被商业化潮流裹挟得有点偏了?
反过来看,粉丝们自然是不干了。他们坚称深深的每个高音都饱含深情,是靠真诚感动人心的艺术,而不是沈巍峰口中“过度表演”。铁粉们一边在评论区刷心疼,一边怒斥老一辈“审美狭隘”。果不其然,网络上呈现出一场前所未有的“神仙打架”,让吃瓜群众乐呵呵地围观这场音乐审美的大辩论。
但这事儿背后其实还有个大问题:音乐,到底该怎么被定义?沈巍峰的观点代表了一部分传统音乐人的执念。他们认为,音乐是一门艺术,不该被综艺效果绑架,更不该被市场浮躁所左右。可问题是,年轻一代的听众可不这么看。周深的粉丝,何止爱他的音色,还因为他的音乐带来情感共鸣。音乐不仅仅是声波,也是情绪的释放,是深深用作品讲述的心声。
于是,这场争论并非单纯的“喜好不合”,而是新老观念的正面碰撞。老艺术家固然有理,音乐该有艺术内涵,可当今的市场环境变化莫测,流行文化追求多样性,谁又能规定音乐必须用一种姿态存在?说到底,这是一场传统审美和流行审美的大对决,谁也说服不了谁。
说回周深,他倒是淡定得很,面对沈巍峰的批评,不争不吵,继续发歌。用作品说话,或许才是他应对争议最好的方式。这也提醒我们:艺术的标准本来就没有绝对,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音乐表达方式。有人喜欢摇滚,有人偏爱抒情,你说我装嫩,我说你古板,两者本就无绝对对错。
音乐,不就是个“听得舒服”的艺术?有人喜欢它的独特,有人觉得“雷区”;有人把它当情感寄托,有人看中它的技巧纯粹。总有人听着周深的歌流泪,也总有人不解那高音“有啥特别”。但正是这种多样性,让音乐有趣,难道不正是多元化才推动了音乐不断向前?
沈巍峰的批评值得思考,提醒人们别只追求花哨,忽略了音乐的真情实感;周深的创新也不可忽视,毕竟他让更多人了解并欣赏音乐的可能性。双方各持己见,这场争论未必能分出对错,但能让更多人关注和思考音乐的本质,或许也算是一种好事。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