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年毛主席回故乡,一老妇高喊大侄子,毛主席疑惑:我叫她什么?

崔崔不是催 2025-02-22 09:55:09
前言

也许是想念故乡整整32年了,也怀念父母和亲人,还追忆着风风雨雨、坎坷奋斗的数十年,毛主席回到韶山的那个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思绪万千,就在松山一号的写字台上写下了那首著名的七律《到韶山》。

离别之后,在梦中还隐隐约约地诅咒那流逝的岁月,一晃,已经离开故乡三十二年。

红旗飘扬,农奴们拿起武器;黑暗势力,恶霸们高举皮鞭。

因为有那么多的壮志之士甘愿牺牲,所以才敢于让日月都变换新天。

真高兴看到那稻子和豆类作物像千层浪一样,到处都是英雄在暮烟下劳作。

第二天,毛主席去看望好些年没见着的乡亲们。在路过何家湾的时候,有个头发都白花花的老人朝着毛主席大声喊:“大侄子,大侄子哟。”

毛主席看着面前的老人,思绪冲破岁月的阻隔,陷入沉思:她是谁?自己又该如何称呼她?

革命不成功,我就不回韶山

毛主席在《祭母文》里提到,母亲一共养育了7个孩子,可最后就剩下3个。毛泽东之前有两个哥哥,不过很不幸,都夭折了。

毛泽民比大哥小3岁,毛泽覃比大哥小12岁。后来,文七妹收养了个女儿,毛泽东就给这个妹妹取名叫毛泽建。

1910年的时候,毛泽东开始正式到东山学堂念书了。当时他老爸不同意他去读书,说他都17岁了,已经是个大小伙子了,应该帮着家里照料生意。

毛泽东志向可远大了。最后给父亲留了一首诗就走出韶山。经过多年学习,毛泽东开拓了新视野,学完就回来。

1918年毛泽东从师范毕业之后,经杨昌济推荐,就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去打工。在那儿的时候,他认识了李大钊和陈独秀,他的革命思想也就慢慢被激发起来了。

毛泽东在北京待了半年,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就已经非常了解了,他下定决心要靠革命来改变这个国家。

1919年的时候,他突然得知母亲病重的消息,赶忙奔回韶山。可让人难过的是,他没能见着母亲最后一面。就在这种悲痛万分的状况下,他写出了自己生平最长、感人肺腑的《祭母文》。

没成想还不到一年,父亲就因病去世了。这对刚开始革命生涯的毛泽东而言,那打击可太大了。打那时候起,他就铁了心要义无反顾地干革命工作了。

1921年7月的时候,毛泽东打算跟何叔衡他们一块儿到上海去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过了一个月才回来,那时候他就带着妹妹一道走的。

临出发前,特意跑到父母坟前磕了个头,他对着父母的坟说,肯定会把弟弟妹妹带好,让他们都有出息。

1927年1月的时候,毛泽东回了一趟韶山。这一回离开,啥时候能再回来,谁也不知道。当时,乡亲们都跑来送别,那股不舍的劲儿就别提了。

望着头顶的蓝天,毛泽东心里很是不舍,但他满含深情地对乡亲们讲:“要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得好几十年。要是革命没成功,我毛润之绝不回韶山!”

1959年6月25日毛主席回到韶山,这都过去32年。可惜,这次回来,毛主席心里特别不好受,为啥?他的弟弟和妹妹都英勇牺牲了。

特别是弟弟毛泽覃在1935年牺牲了,当时正在长征的毛主席听到这个消息后,就问二弟毛泽民,毛泽民也含着泪说才知道这事儿。毛主席哀伤地讲:“小弟已经走了有段时间了,母亲活着的时候还专门嘱咐我要照顾好小弟,我这个当大哥的没尽到责任!”

另外,毛泽建于1929年就牺牲了,那时候才24岁。杨开慧在1930年英勇牺牲,仅仅29岁。毛泽民,1943年被敌人偷偷杀害了,当时他47岁。还有,毛主席最心爱的大儿子也牺牲在了朝鲜。

回韶山给父母上坟,看望乡亲们

1959年6月25日,毛主席要到庐山开会,开会前,他专门抽出时间回韶山老家。那时候,他刚视察完湖北武汉,就由罗瑞卿陪着,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

当天夜里,韶山当地的干部就已经晓得毛主席到韶山来了。不过,毛主席叮嘱说,先别跟乡亲们讲,好让大家能睡个安稳觉。

晚上,毛主席就跟这儿的书记交代,说明天把乡亲们请过来吃顿饭,那些老党员和长辈们可都得请来,而且,毛主席还专门点了毛宇居等好几位恩师的名儿。

这天夜里,毛主席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他对故乡的思念,那真是没法用话来说了。一想到自己的弟弟妹妹,再想到自己的父母,毛主席心里就一阵一阵地难受。

天刚有点亮的时候,毛主席就一个人出门了。警卫员发觉后,赶忙跟了上去,这时候毛主席才讲:“我想去看看我爸妈的坟。”

工作人员赶忙在前头带路,有条小路都被杂草给盖住了,路上到处是杂草,坑坑洼洼的。走了好长时间,总算走到了一个土包跟前。

毛主席点了点头说道:“对,这儿就是我爸妈的坟。”

众人瞧着眼前这个有些破败的土坟,心里满是疼惜。罗瑞卿对着几名干部说道:“你们咋就不提前来收拾一下。”那几名干部没接到通知,都低着头不吭声。

这时候,警卫员把用路边野花编成的花环递给毛主席。毛主席高兴地接过,将花环敬献在父母坟前,而后深深地鞠了三个躬。

他轻声说道:“爹,娘,前人辛苦,后人享福,我下次再来看你们。”

下山的时候,有个干部跟毛主席讲:“主席,咱们要不要把您爸妈的坟修整一下?要么就建个墓园呗。”毛主席摇了摇头说:“不用,就保持现在这样就好,往后你们可别忘了清明节来添点土就行。”

一代开国领袖的父母之墓,如此简单,真的很让人感动。

江南机器厂有个老干部,很多年之后回忆说,毛主席祭拜完父母的坟墓,就从另外一条小路下了山。在对面邻居家休息了一小会儿后,毛主席就到自家老房子去了,之后还去了韶山水库。

毛主席到了韶山水库,毛主席跟大家讲,他打小就爱游泳,游泳能锻炼身体。毛主席兴致很高,就在韶山水库游了起来,警卫战士们对毛主席的这种精神那是钦佩得不得了。

后来到了家乡的田野里,好多乡亲都围了过来,这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娘朝着毛主席喊道:“大侄子,大侄子,你可回来。”

毛主席好多年都没回故乡,对这个妇女印象特别深刻,可就是怎么也想不起来她是谁,也不清楚该怎么称呼人家。

这时候,一旁的公社书记介绍道:“主席,您看,这是五阿婆,您还记得不?她,就是毛福轩烈士的妻子哟。”

毛主席突然记起来了,这是毛福轩的遗孀。他赶忙走上前去,紧紧拉住五阿婆的手,就怕她摔倒。

瞧着面前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毛主席心里满是感慨。这几十年来,这儿的一草一木他都有感情,更何况眼前这位老妇人。

毛主席年轻的时候,在长沙搞革命。那时候,他带着毛福轩到了自己办的长沙自修大学。在这期间,毛福轩可是特别大力地支持毛泽东的革命工作。

有一回碰见杨开慧的时候,毛泽东就介绍道:“开慧,这一位是五师爷。”毛福轩赶忙说:“可不能这么叫,就叫我福轩就成。”

毛泽东讲:“辈分可不能乱了,不然毛氏宗堂的门一开,就得打我屁股。”

毛福轩生于1897年。1922年就跟着毛泽东搞革命,还入了共产党。五卅惨案那时候前后,他可是发展、培养了不少同志。可惜,1933年被捕,最后在雨花台英勇牺牲了,当时才36岁。

按毛家的辈分算,毛福轩可是他的房族叔爷,怪不得五阿婆叫得那么亲热。

想到这些事儿,毛主席特别感动,他拉着五阿婆的手说道:“您可得多保重。”

五阿婆满是欣慰地讲:“今天能见到您,我就是死也没啥遗憾。”能瞧出来,家乡的乡亲们有多想念毛主席。

毛主席回忆道:“那时候,韶山党支部的第一任支部书记是毛福轩。他老是在我家楼上商量事情。开会的时候就安排个人去放哨。要是有不认识的外人来了,就给信号。要是赶上吃饭的时候,就喊‘吃饭’;要是没到吃饭的时候,就唱山歌,那山歌我到现在都还记得。”

毛主席说着就轻轻哼了起来:

日头落了山,四面的山都黄乎乎的。牛妈妈带着小牛犊路过荒塘,牛妈妈舍不得荒塘里的草,小牛犊也舍不得妈妈……

毛主席对故乡的一草一木,有着这般深厚的情感!

毛主席的后人回韶山

毛主席1959年回了韶山之后,60年代又回去过一次,之后就再也没机会回去了。

当年他离开的时候,就对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交代了个事儿,让在滴水洞盖个屋子。这不,1966年的时候毛主席就在这儿住了几天。

到了晚年的时候,他特别忙,每天要处理超多事务,一直都抽不出空回自己的家乡。1976年8月,毛主席说过想回来休养个几天,可最终还是没能够等到这一天。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与世长辞,韶山的乡亲们一听到这个消息,那心里,悲痛得不行。

毛主席临终之前,嘱咐自己的孩子,要多回韶山去看看,也多照应照应那些生活过得艰难的叔叔。

李敏、李讷以及毛岸青,都把父亲的嘱托牢牢记在心里。

2012年的时候,75岁的李敏老人,戴着眼镜,身穿着青色的外套,由外孙女孔东梅陪着,到韶山去祭祖了。

她一回去,故乡的乡亲们那可老欢迎她了。她特感动地讲:“韶山,是我爸出生的地儿,也是他早前搞革命工作的地儿,这块红色圣地,我啥时候都忘不了。”

好些年了,不只是李敏,毛岸青和李讷也总来这儿。毛岸青去世之后,他儿子毛新宇带着全家也老来这儿,毕竟这儿是他们的根呐。

后记

现在韶山的乡亲们,都在用心地讲好毛主席的故事。

毛主席的故事,说到底就是他为人民谋求幸福,为民族争取复兴的故事。毛主席的故事可是近代最了不起、最感人肺腑、最富有持久生命力的故事。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这些年,湖南韶山迎来了来自140多个国家的外宾,总共得有百万人次之多。

英国驻华大使有一次留言说:“韶山给我的印象比我想象的更深刻。”

这儿留存着多少毛主席的珍贵记忆,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骄傲与自豪。这些故事,还有毛主席的伟大精神,永远都值得后辈去传播。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