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的时候,175位将领被授予中将军衔。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中将军衔。这177位将军为创建新中国做出过重大贡献。
其中,出自山东的开国中将仅有三位。他们最初都是加入的国民党军队,后来才又走上革命道路,参加了红军,并且战功赫赫,被授予中将军衔。
孔庆德
孔庆德是山东曲阜人,孔子的73代后裔。他不满16岁就去了国民党军陈调元部第46师当兵,曾任传令兵、班长。后来,参加了第46师138旅272团2营营长魏孟贤等领导的起义(史称六安兵变)加入了红军。
在红四方面军,他参加了黄安战役和鄂豫皖苏区第二、四次反“围剿”以及长征,曾担任过师长一职。
抗战期间,他担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1营营长,参加了夜袭阳明堡和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抗战后期,他也担任过冀南军区第8旅副旅长兼第三分区副司令员、第三军分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打响后,孔庆德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4旅旅长,1947年,又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副司令员,后兼任桐柏军区副司令员。
1949年2月,孔庆德开始任第58军军长,同年5月,又任河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58军军长。
建国后,他作为高级将领,去了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任中南军区炮兵代司令员。1955年,他被授予了中将军衔,同年,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
他也是任职时间最长的武汉军区副司令员,1983年开始离职休养。
孙继先
孙继先最早是在冯玉祥的西北军,中原大战后被蒋介石收编,后来宁都起义加入了红军。
他最出名的就是在长征途中,带领十七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的危险强行渡过大渡河,为我军顺利渡江打开了有利局面。
抗战期间,孙继先主要在自己家乡山东,曾任鲁中军区三分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初,孙继先任山东军区第4师师长,率部参加了莱芜战役。到了1947年4月,孙继先升任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副司令员。
没多久,孙继先就接替何以祥担任了代司令员。1949年初,他成为了解放军22军军长。
建国后,孙继先参加了抗美援朝,任志愿军二十兵团副司令员。回国后,他率部开赴大西北,担任第二十训练基地司令员,历经艰辛,圆满完成了筹建新中国第一个导弹试验靶场的任务。
1955年9月,孙继先被授予中将军衔。
刘兴元
刘兴元早年间在泰安冯玉祥部的学兵团,后来跟着部队一起开赴到河南陕县。从冯玉祥的部队出来,他又辗转跟着国民党军47师,去了江西参加剿共。1931年5月第47师参加对中央苏区第二次“围剿”时被红军打败,溃散中他毅然参加红军,走上了革命道路。
抗战期间,刘兴元在八路军115师工作,担任工兵营政治委员、师教导大队政治委员。八路军115师分兵后,陈光、罗荣桓率领师主力挺进山东,刘兴元也在其中,参与创建鲁南抗日民主政权和发展抗日武装,曾担任滨海军区政治部主任、代政治委员,山东军区第2师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刘兴元率部挺进东北,先后担任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政治委员、第42军政治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四野将领的一员,刘兴元留在中南军区任职,任中南军区党委秘书长,军区干部部副部长、部长。
1955年广州军区成立后,刘兴元被调往军区担任副政委的职务,同年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
1959年刘兴元被任命为广州军区第二政委,全面负责主持广州军区的政治工作。1970年又被任命为广东省委书记,成为了地方工作“一把手”。
他在广州军区工作长达17年,调往四川后,先后担任任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成都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等职。
1975年,秦基伟司令员调离成都军区,担任了北京军区司令员,刘兴元更是从政委转为了司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