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而至上达境界,必先从诚意处立定根本

尘谷行知 2023-07-27 12:30:21

文字/尘谷行知

心性修养有先天之学和后天之学的区别,儒生修道者应该多少了解一点,才不致走弯路。

所谓先天,就是我们的本然之心,没有世情俗物的挂碍,对应的君子之道是“正心”。

后天之学,则是指化除后天的习欲私心的方法,对应到君子修身工夫,便是“诚意”。

一切私欲都是从意念而生起,意念至诚,就可以完全恢复出天然的本心了,所以,正心之学是从诚意工夫上落实出来的,意不诚,则心不正。

《龙溪王先生全集》:

“正心,先天之学也;诚意,后天之学也。吾人一切世情嗜欲,皆从意生。心本至善,动于意,始有不善。若能在先天心体上立根,则意所动自无不善,一切世情嗜欲自无所容,致知工夫自然易简省力,所谓后天而奉天时也。若在后天动意上立根,未免有世情嗜欲之杂。才落牵缠,便费斩断,致知工夫转觉繁难,欲复先天心体,便有许多费力处。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便是先天简易之学。”

王先生,也就是阳明心学另一流派的代表人物王畿。

按照王先生的意思,人的心体本来就是至善的,但因动于意气,才开始慢慢不再至善了。

如果能在先天的本然心体上立定根本,那么从此根本上所发的意念自然没有不善的,世间的一切情欲自然也无处容身。

这样一来,儒者致良知的工夫会很容易得以落实,既简单,又非常省力,这就是所谓的后天转先天,由凡转圣,自然无不与天道趋合。

故,我们虽然经常在说要“正心”,但在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却犯难,不知道该如何正自己的心。

因为“正心”是上达的工夫,是你无从得力着手的,唯一的办法是从最容易践行的“诚意”出发,也就是后天之学。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