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相关部门发布的《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到:实施校长教师有序交流轮岗行动计划,科学推进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完善交流轮岗保障与激励机制……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办学条件薄弱学校流动;原则上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教达到一定年限的校长和优秀骨干教师应优先进行交流轮岗。很多人据此认为教师交流轮岗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
1)
什么时候全面启动教师交流轮岗我们不清楚,但关于教师的交流轮岗,人们是有不同看法的。每个人的认知水平不一样,角度和立场不一样,肯定会有分歧。不过我们必须要承认教师交流轮岗的正面作用,如果教师交流轮岗能得到积极推行,应该可以解决3大难题。
第一个难题:农村学校年轻教师挤破头要去城区学校的问题
现在不少地区的城区学校都是定期或者不定期从农村学校选调教师。在某区公示的“2023年农村中小学教师选调到城区学校人员名单”中,我们看到,几十个农村中小学教师竞争五个城区学校选调名额,竞争非常激烈。
可能有人不理解,从收入上看,农村中小学教师要多一点,因为他们有乡镇补贴(或下乡补贴),且工作压力也不是很大,为什么他们要去城区学校呢?这里面主要是地位和生活的问题。
年轻人基本都在城里生活,他们在农村学校上班,来回交通很麻烦,一点都不方便。另外,农村学校教师的社会资源不够丰富,很难在孩子的教育上提供帮助。
简而言之,年轻人考虑的不仅仅是每个月多几百块钱,他们要为自己的家庭和未来做打算。所以许多农村学校的年轻教师,挤破头要去城区学校。如果教师交流全面实行,城区学校教师干几年必须要交流到农村学校,农村学校教师干几年就能轮回到城区学校,那大家也就没必要挤破头了。
第二个难题:基层教育部门随便借调教师的问题
有些县的教育局里面有七八十个员工,事实上真正属于教育局自己的行政编制人员和事业编人员也就二三十个人,其他人员几乎都是从下属学校借调过来的。
这些借调人员中,有不少人是农村学校的一线教师,他们没有办法调入城区学校,就通过这种方式到城里上班。而全面推行教师轮岗,农村学校教师就没有这种需求了,教育主管部门在借调人员方面也会受到一些限制。
第三个难题:部分教师消极对待工作的问题
任何人,在一个单位待久了,都容易出现倦怠感。为什么部分一线教师没什么工作激情,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全面推行教师交流轮岗,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就不会在一个单位长久地干下去,他们到了新单位会有新鲜感,也会更有激情,会更积极地对待教育教学工作。
2)
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有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一点;有的地区基础教育水平强一点;有的地区师资均衡性已经做得很不错了;有的地区财政状况很好;有的地区面积较大,农村学校地理位置偏远……因此我们在推行教师交流轮岗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这些因素,不能搞“一刀切”。
比如每年应交流教师占全校教师总数的比例是多少?教师交流到其他学校,一般要工作多少年才能回原单位?教师轮岗人事关系要不要跟着走?如何减少交流轮岗对教师日常生活的负面影响?每个地区都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政策,没有办法做到全国一盘棋。
举个简单的例子,某县占地面积很大,这个时候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就不能太随意了,要提前了解教师的居住地、家庭情况等,以及教师的个人意愿,以此为基础开展教师交流。如果实在不好协调,个别教师必须要交流到非常偏远的学校,那就应该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这才是科学的推行方式。
其实,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不仅可以让基础教育资源更均衡,也有利于教师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但我们在细节的把控上和推行的节奏上,一定要合理有序,要让政策发挥它的最大效用。
今日话题:你所在的城市,是否正在推行教师交流轮岗?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轶工坊
(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