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欧盟峰会上发生了一个引人瞩目的投票事件。
面对欧盟提出的对中国企业实施制裁议案,德国冒着巨大压力,选择了与其他欧洲国家背道而驰,站在了中国这一边。
这一出人意料的举动在欧洲和全球范围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同时也引发了外界对德国动机的各种猜测。
这场看似简单的投票,实则反映了复杂的国际政治博弈。德国的举动究竟出于何种考量?中欧之间脆弱的关系将面临何种考验?
美国的打压激起欧盟内部反抗
中国与欧盟一直保持着正常的经济和贸易往来,然而近期美国政府却试图破坏中欧关系。美国通过了针对中国芯片企业的制裁法案,也在欧盟峰会提出制裁7家中企的议案。这些举动无非是想打压中国的科技发展,制约中国的经济崛起。
不过,美国的所作所为激起了欧盟内部的反抗,在7月的峰会上,欧盟26国支持制裁中企,但德国却出人意料地投了反对票。根据欧盟的一致决策机制,德国这一票就导致整个议案被否决了。这引起了其他欧盟国家的不满,批评德国不团结,法国和波兰等国媒体指责德国破坏了欧盟利益。
但是德国的决定也有其考量,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资企业在德国创造就业逾28万个,对德国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制裁中企无益于德国经济,德国不愿为美国的地缘政治目标买单。
欧盟挣脱美国的难行路
实际上以往的欧盟早已被逼和美国站到了一边,欧盟今年已向乌克兰提供数千亿欧元的军援,其“维护规则”的借口同样站不住脚。欧洲国家正越来越意识到美国的双重标准,德国的反对票正是这一觉醒的表现。
近年来,随着美国实力不断增强,它通过各种手段拉拢欧盟成员国,欧盟已从一个独立的欧洲组织慢慢变成美国的附庸。欧盟此次制裁中国企业的行动,背后绝对有美国的推波助澜。美国一直无法容忍中国的崛起,早已采取各种方式围堵打压中国。除了自己对华排斥,美国还经常高薪收买一些小国加入其反华阵营。
欧盟最需要的是资金,美国便大肆投其所需,与欧盟进行多边经济往来,为让欧盟加入自己阵营、恢复战前荣耀,这些年美国向欧盟输送大量资金,其中超过一半是赠款,仅少部分是贷款。这些好处自然让欧盟对美言听计从,最终心甘情愿站到美国一边,成为其在世界舞台上的强大盟友。
当然,美国的援助也不是无偿的,美国是一个绝不会吃亏的国家,他们要求欧美之间的贸易往来统一使用美元结算。一个拥有自己货币的政治联盟,却要用外币结算,无疑是奇耻大辱。但欧盟还是不得不答应了美国的要求。
毫无疑问,欧盟此次制裁中国企业是接受了美国的敲打,收了美国多年的好处,欧盟必须给美国一些回报。因此27个欧盟成员国都对这一针对中国的议题投了赞成票,然而德国却倔强地站在了中国一边。
事实上,欧盟内部在此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与其当前尴尬的处境有关,除德国、法国等几个老牌强国外,其余国家如瑞典、爱尔兰等在政治上基本站在美国一边,可以说是美国在欧洲的代言人。这次欧盟峰会上提出的对华制裁无疑是美国指使的结果。
尽管欧盟知道制裁中国无异于自损八百,但多数成员国还是在美国压力下投了赞成票,法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今年上半年,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后,法国外交有意摆脱美国影响。马克龙表示欧洲需要自己的声音,还主动提出加入金砖国家峰会,多次反对从欧盟和平基金拨款支持乌克兰。
然而,马克龙刚刚表现出一些独立自主的外交作为,就在6月底遭遇大规模国内游行的打击,尽管没有直接证据显示这是美国暗中对法国的惩罚,但这证明了当前多数欧盟国家内部左右两难的状态。
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通过布林顿森林体系控制欧洲多数国家,这在一定时期内确实帮助欧洲经济发展。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控制逐渐演变为美国干涉欧洲内政的工具。比如,美国会利用财政援助向欧洲国家施加政治压力,迫使它们在外交政策上向美国看齐。这导致欧盟在许多问题上无法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
另一方面,进入全球化后,欧盟这个老牌经济体却不断落后于其他新兴经济体。新冠疫情更使欧洲经济增速直线下滑,英法德等传统强国尤为明显。许多欧洲国家开始意识到,长期依赖美国并不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良策。
因此,许多欧洲国家开始试图摆脱美国影响,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合作,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就是一个尝试。但是,由于深受美国影响,这种变革思路在欧洲遭遇强烈抵制。
正如德国总理所言,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大势下,欧洲不仅需要中国这一重要贸易伙伴,还应扩大中欧合作。因为美国奉行的霸权主义、垄断思想已与全球化背道而驰,其与中国脱钩的主张也是逆全球化的表现。欧洲必须走出独立之路,摆脱美国的不当影响,才能在新时代占据应有的地位。
中德全方位领域合作的新思路
在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时代,中德两国关系的紧密合作展现了以和平发展为主旋律的世界潮流。
中德两国休戚与共的进程跨越了半个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德国的统一为两国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双方在互利合作中走出一条相互尊重的道路,德国不仅成为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欧洲国家。
如今,每年有10万中国留学生赴德国学习,德国300多所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在德国已建有19家孔子学院。 中德之间有100多对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两国间每周有100多个航班往返,这些人文交流,拉近了两国距离,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中德两国互补性强,中国从德国进口工业产品,德国从中国进口食品、农产品,德国汽车企业在中国建有工厂,中国企业也纷纷赴德国投资建厂。中德已经在新能源汽车、环境保护、人工智能等领域达成一系列合作项目,未来还将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推动科技进步。
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中德两国亦展开了务实合作,气候变化议题上,德国积极支持中国参与《巴黎协定》,双方在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领域有着共同语言。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两国维持贸易畅通,相互提供医疗物资支援。这些积极作为充分体现了两个负责任大国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担当精神。
如今两国不仅在古典文化交流方面合作密切,在当代文艺、设计、体育竞技等领域的交流也日渐频繁,这些使两国民众之间的相互理解不断深入。可以预见,随着青年一代的互动,中德友谊必将开创更加绚烂的新篇章。
笔者认为:
国际关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主导其全部走向,在这个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中,各国需要保持理性和开放的心态,本着合作共赢的精神,积极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
虽然目前一些大国仍在扩张自身势力范围,但其最终能否成功还有待观察,更多国家加入到这个进程中来,最终形成一个平衡的力量格局,这才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最佳途径。
我们要相信,在各国的不懈努力下,一个更加公正理性的国际关系框架终将形成。但达成这样的共识,恐怕还任重而道远。
在欧洲,也只有德国有实力抗一抗美国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