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明松中外设计史下篇第七章20世纪60年代现代主义之外的其他设计

迈希教育课程 2025-03-23 06:40:32

下篇工业时代的现代设计第七章 20世纪60年代现代主义之外的其他设计

第一节现代艺术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一、波普艺术的影响

文化根源与兴起:源于 “二战” 后婴儿潮少年对传统的反抗,成为西方 60 年代消费文化象征,从英美蔓延至多国。

艺术与设计融合案例:汉密尔顿招贴画展示流行元素入艺术;安迪・沃霍尔等创作商业与大众形象作品;彼得・布莱克设计甲壳虫乐队唱片封套,阿伦・琼斯设计独特家具,彼得・默多克设计儿童斑点椅。

设计理念变革:打破艺术与设计、高雅与低俗界限,鼓励设计师运用大众、流行、商业元素,摆脱传统束缚,自由创作。

二、硬边绘画与欧普艺术的影响

硬边绘画影响:以弗兰克・斯特拉等为代表,其几何抽象风格影响设计。如马西莫・维格奈利为诺尔国际公司设计招贴,借鉴其清晰边缘与鲜艳色彩美学。

欧普艺术影响:维克多・瓦萨雷里等代表人物创作视幻作品,影响多领域。如欧西・克拉克服装设计、墨西哥奥运会标志设计,以及维克多・瓦萨雷里为奥运会设计海报等,均体现其光影、视错觉原理运用。

第二节太空时代的“宇宙风格”

一、背景与灵感来源

美苏太空竞赛引发全球太空科技热,激发各领域对太空和未来的想象,成为设计灵感源泉,在电影场景、服饰等方面率先体现。

二、产品设计

材料与造型特点:以银色、白色等为主色调,采用抛光钢材、铝材等材料,流行球形等星球形状及金属质感、透明隐形元素,如芬兰 “球” 椅、意大利 “登月车” 凳子等。

设计案例与创新:英国 “太空漫步” 纺织图案融合宇航员等元素;意大利 “管” 椅及航天仓式室内设计,通过独特材料组合与布局,展现太空特色与多功能性。

三、建筑设计

特色建筑实例:芬兰 “未来屋”(飞碟屋)和 “泡泡皇宫”,以玻璃钢等材料构建,独特外形和内部装饰模拟太空元素,引发关注,美国等地也有类似建筑,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有其影子。

四、服饰设计

巴黎引领潮流:安德烈・库雷热的 “未来科学幻想服装” 系列,借鉴宇航服,造型简洁并结合欧普艺术;爱德华・曼的女帽模仿太空舱等造型;帕可・拉邦奴的亮片装及伊曼纽尔・温加罗的 “躯体饰物” 式服装,各具特色,影响深远,推动珠宝与服装设计理念革新。

第三节反文化运动下的“另类设计”

一、反文化运动背景

60 年代中后期西方经济社会问题频发,引发民众不满与抗争,受波普文化影响的年轻人掀起反主流反精英的反文化运动,成为 “另类设计” 产生的土壤。

二、“迷幻式” 风格与反战海报

“迷幻式” 风格特点:起源于嬉皮士文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以手写、曲线或新艺术运动字体取代硬边字体,文字图形变形、色彩荒诞,体现迷幻感,如旧金山 “五大郎”、伦敦及澳大利亚设计师的作品。

反战海报特色:美国反越战海报借经典作品隐喻,以夸张、讽刺手法表达对政府战争行为的不满,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展现反文化运动的批判精神。

三、图钉工作室与 “格拉普斯”

图钉工作室设计:米尔顿・格拉泽和西摩・查斯特创办,以手绘、超现实技巧创作。格拉泽设计的唱片招贴形象独特,查斯特设计多样且富创意,如搬迁海报、反越战海报,为设计注入新活力与视角。

“格拉普斯” 设计:法国激进团体,以手写涂鸦、讥讽创意批判权威社会。其海报通过独特图形与文字表达政治态度,在多领域保持独特风格与影响力。

第四节小结

一、多元艺术运动催生多样设计

波普艺术的影响辐射:打破艺术层级界限,推动艺术与设计素材灵感共享,其作品涵盖唱片封套、家具、廉价用品等,鼓励设计突破传统,拥抱大众文化元素。

硬边与欧普艺术的设计渗透:硬边绘画为设计带来简洁明晰的几何抽象美学,如诺尔国际公司招贴;欧普艺术以光效应原理创造奇幻视觉效果,广泛应用于服装、奥运标志、海报等设计领域,增添活力与创新。

二、太空科技热引发设计变革

设计元素革新:塑造以银色、金属、透明等为代表的太空风格元素,成为产品、建筑设计的流行趋势,如球状产品、飞碟屋等,赋予设计科幻未来感。

多领域灵感爆发:从电影场景到时装秀场,太空热激发各行业设计创新,使建筑、服饰设计呈现独特太空时尚,拓展设计想象边界。

三、反文化运动孕育另类设计风格

“迷幻式” 风格的视觉冲击:以独特字体、荒诞色彩塑造迷幻视觉语言,在音乐会海报、地下刊物封面等广泛应用,传达叛逆与不羁精神。

图钉工作室与 “格拉普斯” 的独特表达:图钉工作室手绘超现实手法,创造令人难忘的图像;“格拉普斯” 以手写涂鸦批判社会,二者为设计注入直接、激进的活力与批判视角。

课后思考

1、波普艺术、硬边绘画、欧普艺术等对艺术设计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案:

波普艺术、硬边绘画、欧普艺术等对艺术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波普艺术的影响:

① 素材与灵感来源:将商业产品、大众文化形象及流行元素引入设计,如安迪・沃霍尔把可口可乐、玛丽莲・梦露等作为创作素材,使设计题材极大丰富,贴近大众生活与趣味。

② 艺术与设计融合:打破高雅艺术和低俗艺术、艺术与设计的界限,促进二者相互渗透。像彼得・布莱克设计的甲壳虫乐队唱片封套,融合大众文化与艺术创作手法,成为经典。

③ 设计观念转变:鼓励设计师摆脱传统精英审美和设计规则束缚,重视大众喜好与当下流行元素,追求自由创新,如阿伦・琼斯设计的独特家具和彼得・默多克的儿童斑点椅。

④ 硬边绘画的影响:其清晰的形体、平涂的色彩和简洁的图形为设计提供了简洁、明晰的美学参考。例如马西莫・维格奈利为诺尔国际公司设计的招贴,借鉴硬边绘画特点,通过鲜明的字体、块面和色彩搭配,实现高效信息传达与强烈视觉冲击,使设计在简洁中富有秩序和活力,影响了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等在造型和色彩运用上的风格走向。

(2) 欧普艺术的影响:

① 视觉效果创新:运用线条、体块、颜色和视错觉原理,创造出新颖奇幻的视觉效果,如维克多・瓦萨雷里的作品。这种独特效果被应用于服装设计、电影场景、平面设计、陶瓷设计等多个领域,为设计增添了独特的吸引力和动感。

② 多元领域应用:在墨西哥奥运会标志设计中,通过平行线条环绕等手法营造出流动、眩晕且具民族特色的效果,展示了欧普艺术在不同文化和功能需求下的适应性与创新性,启发设计师探索新的设计表现形式。

(3) 这些艺术形式对我们的启示如下:

① 拓宽设计视野:要关注不同文化层次和社会领域的元素,包括大众文化、流行趋势、商业产品等,从中汲取灵感,使设计更具时代感和亲和力,满足多样化的受众需求。

② 突破传统思维:敢于挑战既有设计规范和审美定式,像波普艺术一样打破常规,尝试新的材料、造型、色彩和主题组合,激发创新思维,创造出独特的设计作品。

③ 探索多元融合:积极借鉴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和优势,将其巧妙融合到设计中,如硬边绘画的简洁与欧普艺术的视幻效果,提升设计的艺术品质和视觉张力,为设计注入新的活力与价值。

2、20世纪60年代的“太空科技热”对艺术设计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案:

20 世纪 60 年代的 “太空科技热” 对艺术设计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设计元素与材料的革新:银色、白色、光亮等象征宇航的色彩,以及金属质感、透明和隐形等特性成为流行元素。抛光钢材、铝材和银等材料备受青睐,广泛应用于产品和建筑设计。例如,许多家具和产品设计模仿星球形状,如芬兰设计师埃罗・阿尔尼奥的 “球” 椅、意大利的球状收音机和球状电视等,这些设计不仅在外观上体现了太空元素,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传统产品造型的认知。

建筑设计风格的转变:催生了大量具有太空风格的建筑,其外形多模仿飞行器或太空舱,如芬兰设计师马蒂・苏罗宁的 “未来屋”(飞碟屋)和安提落瓦的 “泡泡皇宫”,这些建筑以独特的造型和科幻的内部装饰,展现出对未来生活的想象。即使在现代建筑中,如 2010 年的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世博文化中心),也能看到 “宇航风格” 的影子,说明其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持续存在。

服饰设计的全新潮流:巴黎的服饰设计引领了太空时尚潮流。安德烈・库雷热发布的 “未来科学幻想服装” 春装系列,借鉴宇航服的形状、色彩和质感,造型简洁干练,结合欧普艺术手法,引发了时装界革命。此外,爱德华・曼设计的模仿太空舱或宇航帽的女帽,帕可・拉邦奴的金属片、塑料片连缀的 “亮片装”,以及伊曼纽尔・温加罗的 “躯体饰物” 式服装等,都体现了太空科技热对服饰设计在造型、材料和装饰理念上的创新推动,使服装更具未来感和科技感,且这种影响在当今的时装设计和演出服饰中仍有体现。

总之,“太空科技热” 为 20 世纪 60 年代的艺术设计带来了丰富的灵感和创新动力,在多个设计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推动了设计风格的多元化发展。

3、举例说明“迷幻式”风格的设计特征。

答案:

“迷幻式” 风格是在反文化运动中,受毒品文化影响而产生的设计与装饰风格,主要体现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这种风格的设计特征主要通过字体、色彩和图形等方面展现,呈现出与传统设计截然不同的特点,具体如下:

字体:“迷幻式” 风格回避使用边缘清晰的硬边字体,代之以手写的、曲线的或者新艺术运动特色的活泼字体。文字常常被拉长或者变形,故意造成信息、图像和装饰的含混不清。例如在一些相关设计作品中,文字不再是规整、易于辨认的形式,而是通过扭曲、变形的方式来表达,使得文字的含义变得模糊,增加了视觉上的奇幻感 。

色彩:“迷幻式” 风格的色彩离奇荒诞、光怪陆离。在反战海报等设计中,色彩不再遵循传统的搭配规则,而是运用一些强烈、冲突的色彩组合,营造出一种迷幻的视觉效果,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同时传达出反文化、反传统的思想。

图形:“迷幻式” 风格的图形设计也充满奇幻色彩,常将各种元素进行夸张、变形的组合。如西摩・查斯特 1968 年设计的反越战海报 “根除难闻的气味”,在多色漆描绘的画面中,卡通式的美国 “山姆大叔” 形象张开大嘴,里面满是战机轰炸村庄的景象。这种将不同元素荒诞组合的方式,体现了 “迷幻式” 风格图形设计的奇幻性 ,通过这种方式隐喻美国政府张嘴便是 “战争” 的难闻气味,传达出反战的主题。

4、分别简述图钉工作室主要成员的设计特点,我们能从中学习到什么?

答案:

图钉工作室主要成员米尔顿・格拉泽和西摩・查斯特的设计特点如下:

(1) 米尔顿・格拉泽的设计特点:

独特的形象塑造:热衷于从前代艺术与设计及现代艺术中获取灵感,采用手绘方式、风趣的版面和超现实主义技巧进行创作。例如 1966 年设计的唱片 “迪伦” 招贴,运用侧面剪影的手法,将歌唱家鲍勃・迪伦设计成具有穆斯林特征的形象,其无比鲜艳的彩色丝带般的头发式样与黑色侧影形成强烈对比,虽然与真实性相去甚远,但却成为乐迷心中深刻且难忘的视觉偶像,充分展现了他对形象的独特创意和大胆变形能力。

荒诞奇异的创意表达:在设计中常常运用荒诞奇异的图像来传达信息和情感。如 1967 年设计的唱片《罂粟花致爱》,以艳丽、柔嫩的罂粟花从冰冷、坚石方块中生长而出的创意,既体现了唱片公司在工业常规中谋求突破的决心,又因其独特的图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1968 年设计的演唱会海报主体形象采用火鸡身体与罂粟花头部的奇特组合,进一步凸显了他的荒诞创意风格,以独特的视觉语言吸引观众注意力。

(2) 西摩・查斯特的设计特点:

手绘和平涂风格:个性鲜明,喜爱手绘和平涂色的创作方式,这种方式使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手工质感和艺术韵味。例如在为 “Elektra” 公司设计的搬迁海报中,将公司名称的字母设计成各不一样的形态,分别被鞋子、车轮、火车等元素搬往别处,以儿童般可爱、天真的方式比喻公司的搬迁,充满趣味和想象力,展示了他手绘风格在传达信息时的独特魅力和灵活性。

多样的创作方法与社会批判:创作方法丰富多样,善于运用不同的元素和表现手法进行设计。在反越战海报 “根除难闻的气味” 中,通过多色漆描绘的画面,将卡通式的美国 “山姆大叔” 形象张开大嘴,里面满是战机轰炸村庄的景象,以隐喻的手法表达对美国政府战争行为的批判,体现了他在设计中不仅注重形式创新,还能紧密结合社会现实,传达深刻的社会寓意。

(3) 我们能从中学习到以下几点:

创新思维的培养:要像他们一样积极汲取多元的艺术养分,突破传统设计思维的限制,勇于尝试新颖、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以创造出具有强烈个性和视觉冲击力的作品,在众多设计中脱颖而出。

情感与观念的传达:学习他们如何巧妙地将情感、态度和观念融入设计作品中,无论是对艺术的热爱、对社会现象的关注还是对特定主题的表达,都能通过独特的设计语言准确传达给受众,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手工艺术的坚守:在数字化设计盛行的今天,不应忽视手绘和平涂等手工艺术形式所带来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这些传统技艺能够赋予作品更多的人文气息和艺术质感,为设计增添独特的个性与温度,使设计作品更具亲和力和艺术感染力。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