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之前,邓小平就已经是中央一线的关键领导人。在好些问题上,他的看法和当时一些观点不一样,事实证明,邓小平很多次在历史关头做出的选择都是对的。
好长一段时间呐,江青老是把邓小平当成“拦路虎”还有“眼中钉”。就因为这个,邓小平的政治生涯起起落落了好几回。不过还好,邓小平的能力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都是看在眼里的。
邓小平一直有着高瞻远瞩的眼光和战略家的雄才大略。历史已经证明,他思考问题是从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着眼的,所以时刻都能保持清醒。
刚建国的时候,邓小平就说过:“领导哪能事事都完全正确,一点错都不犯也是不可能的。”
不管处在什么样的逆境当中,邓小平从来都没有消沉过。他老是不屈不挠地应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对自己的事业还特别乐观。就因为这种乐观,邓小平才能克服所有艰难困苦,有更大的成就。
打这之后,江青就老是动不动就对文艺界指指点点的,还说:“你看看戏曲舞台上,到处都是帝王将相,再有就是些牛鬼蛇神了,整个舞台都被中外古人给占满。”
毛主席有些想法是江青提出来的,毛主席对此表示赞同。可邓小平觉得得赶紧把这种情况给改变了,这样一来,江青对邓小平的不满也就慢慢变得很明显了。
邓小平讲道:“政治和学术必须分开,要是搅和在一块儿,那可就太危险,这会把大家说话的路都给堵上的。”
当时吴晗的情况已经变得危险了,可邓小平还是跟吴晗一起打牌,还瞅准机会劝他说:“教授,别老唉声叹气的,不管啥事都得往乐观了想,天又塌不下来。我都61岁,这么多风风雨雨都挺过来了。只要乐观地朝前看,有我们给你撑着,你就把心放肚子里吧。”
邓小平很乐观,但他这一回是真的没料到江青那些人的来势能这么猛。
气氛越来越紧张,彭真遭到批判了。邓小平察觉到危机重重,他对彭真被批判这事也有不一样的看法,觉得“彭真的问题本来就没多大”,还亲自送半框橘子给彭真,以此表明自己的态度。
只是,这一回他很难公开表示支持了,江青可一直盯着他。
1975年的时候,两人之间真正的较量开始了,这一年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可是相当关键的一年。
这时候,江青干了好多急功近利的事儿,毛主席都批评她好多次了。但她,根本就不收手,还一副信心满满、毫不在乎的样子。
她跟着“四人帮”搞“反经验主义”,这是把矛头指向像邓小平这样有执政经验的老同志。这些老同志在全国威望特别高,江青肯定会特别盯着他们。
邓小平心里清楚,江青做的所有事都是为了阻止他出来掌权,所以就用“向毛主席请教”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
在这场较量里,邓小平也毫不退缩。4月27日的政治局会议上,他严厉批判了江青等人歪曲毛主席原意的做法。这一批判让江青不得不作出检讨。之后王洪文出来告状,可没想到这一回毛主席对江青等人更加不满了。
在毛主席提出批评,舆论也施加压力的情况下,江青一个接一个地做了自我批评,这可是邓小平跟“四人帮”交手的首次胜利。
当年秋天的时候,中央开了个“农业学大寨”的会。只要是能去的政治局委员,都得去大寨学习。邓小平是9月15日到的那儿,江青,9月8日就早早跑去了,她肯定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的。
针对《水浒》,她弄了一大堆相关印刷品,还有放映设备,备了整整4匹马。然后在大寨礼堂,她搞了一场两个多小时的报告,还讲:“《水浒》里有人要架空晁盖,现在,有人想架空主席。”
江青再怎么折腾,大家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毛主席都讲过,江青可不能代表他。只是当时,谁也没法真把江青这个麻烦精给彻底解决。
邓小平到得比较晚,可他讲话的时候,全场一下子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越来越多的老干部瞧着邓小平状态还是那么好,都激动得流下了泪水。
有这么多真诚的人在面前,邓小平讲话的时候连稿子都没拿,就直接说了:“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最关键的,也是最难搞的。毛主席以前提出‘深挖洞、广积粮’,可现在有些县和地区的粮食产量还比不上解放初期。”
江青害怕邓小平的影响力,所以邓小平讲话的时候,江青老是不停地插嘴。
江青提出问题后,邓小平直接把相关数据摆出来,来证明自己的说法,一下子就把江青怼得没话说了。
讲话一完,好多代表就都举手鼓掌。这时候江青马上说自己也要讲几句。大家之前都在谈农业生产的事儿,江青一上来,没一会儿就把话题又转到政治上去了。她还让华国锋放她评《水浒》的录音,还要印成小册子去宣传。
这事让毛主席知道了,毛主席一下子就特别生气,当即批示:“她这是乱讲,根本文不对题!”
接着,他对华国锋讲:“稿子别发,录音也别放!”
毛主席表了态,江青就蔫了,在大寨再也不敢搞那些过激的事儿。
不过,这一年毛主席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了,都很难接见客人了,得有一个“联络员”来传达指示。这个被选作联络员的人就是毛远新,是江青安排他过来的。
毛远新嘴里讲出来的好多事都比江青讲的有价值,他老是帮江青说话,还又一次把矛头指向邓小平。
后来,毛主席下了很大的决心,想看看邓小平有啥反应。这时候,毛远新和江青又搞出事儿来,而且这事儿很快就闹大了。邓小平,又一次陷入危机。不过他,早就能够用很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这一切了。江青这种倒行逆施的做法,最后肯定是不会得逞的。
1976年年初,治丧办公室要求全体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都参加周总理的遗体告别仪式。江青,就很不高兴地问这问那。她一听说要来吊唁的群众大概会安排6万左右,就更不乐意了,还把部分悼词给改了。
在选择谁来致悼词这件事上,江青特别反对让邓小平来,王洪文,就提议让叶剑英来。
没成想叶剑英不乐意,他觉得邓小平出来致悼词会更恰当,政治局的其他同志也都认可了叶帅的提议,江青那帮人没办法,就只能算了。
邓小平,肯定是必然要站出来的!
电视剧《邓小平》第一集里有这么个场景:1976年,“8341”部队的战士冒着大雨悄悄执行抓捕任务,外面看起来挺平静的,后来是华国锋宣布“四人帮”被粉碎了。
邓小平是后来才知晓这个消息的,他感慨地说:“看来,总算能好好安享晚年。”
江青被带到一个地下建筑里待了半年,那里是审查她的地方。这地儿条件相当不错,有书桌、沙发这些基本设施不说,地板上还铺着地毯。而且,隔离室也没给她戴啥械具,她能在屋里自由活动。
就这么着,江青还老是挑刺儿,动不动就跟身边监护她的人发脾气。不过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根本就不理她。
那阵子,江青老是躺着,偶尔也会起来打打太极拳。她要是有啥需求的时候,就会跟护士说:“小同志,我想喝点儿水”或者“小同志,我困了”。
还有一回,江青冷不丁地问身旁的护士:“是不是邓小平上台执政了?”
有时候,她会问:“是不是邓小平让你们做这些事的?”
当然,谁都不想去搭理江青说的话。江青心里也明白,邓小平上台那是历史必然的事儿,她那些阴谋是不可能得逞的。
你看邓小平的革命之路,那一直是非常坚定的。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邓小平就跟着中央机关到了上海,还担任了中共中央秘书长。在那最艰难的两年里,邓小平把任务完成得相当出色。
“博古临时中央”给他严重处分之后,他在原则问题上可是一步都没让。这就表明,邓小平打从一开始就有着十足的坚定性。
邓小平作为一名合格的领袖,在军事和外交上都有不少成就。
当年,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可都是邓小平领导的。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挺进大别山”那更是被大家传为佳话,这在全党和全军那都是公认的事儿。
他有着非常卓越的军事才能,这一点可是得到毛主席亲自肯定的。1951年,毛主席邀请梁漱溟谈话的时候,还特别高兴地讲:“不管是论文还是论武,邓小平那都是相当厉害的。”
在外交方面,邓小平的能力也相当出色。当时周总理的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了,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在很多事务上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975年他对法国进行的正式友好访问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在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年代,邓小平有着重要的实践基础。
1975年军队整顿的时候,邓小平提出了“精简整编”策略,这让军队的纪律性增强了,军队也变得稳定了,这可是为结束“文革”在组织方面做好了准备。
另外,邓小平在同年的经济整顿里,也很看重各个方面的改革。他还提出了“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作用”这样的观点。他让大家认真地向外国学习,要重点引进咱们国内需要的先进技术设备。
经过几个月的整顿,经济领域、军事领域等多条战线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在一些棘手的事情上,毛主席也始终维护着邓小平,为啥?就是因为毛主席瞧出了邓小平的能力,还有他尊重实践的行事作风。
邓小平自己还讲:“我没读多少书,就一条,得相信毛主席说的实事求是。”
1976年10月上旬的一天,邓小平把个人安危抛在脑后,从自己的住处走了出来,径直来到叶剑英元帅家里。这两位老战友,一块儿仔仔细细地商量解决“四人帮”的时机和办法,最后意见完全统一了。
这两位有着深厚革命情谊的老战友,到了这个时候,啥都不必多说。
之后,江青就被关进监狱了,她这是彻彻底底地失败了,一点反抗的能力都没有了。
在整个隔离审查的过程里,“四人帮”的各种言行举止都会被整理成简报,然后送到中央,再送到专门的办公室去查阅留存。这里面有不少材料,都为后来深入审查“四人帮”的问题给出了线索。
审讯的时候,审查人员跟江青之间有不少交锋。江青胡搅蛮缠可厉害了,还大声喊着各种口号,有时候突然就去告别人状,并且只许她告别人,不许别人告她。
有一回,以前的秘书刘玉真批评她以前的不良作风,她抬手就扇了对方一个耳光。
所以,在整个审查的过程里,江青不管说啥,大家都不会去打断她,就由着她兴高采烈地说。到了一些关键的地方,审查员会按照已经掌握的证据来给她“提个醒”,这一提醒,就让江青自己觉得又难堪又狼狈。
随着案情不断推进,已经有确凿证据表明:“四人帮”就是一个反革命集团。
所以,他们会被移交给国家司法机关严厉查办,而负责执行转运押解任务的还是“8341”。这么一来,一个特殊的时代就宣告结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候,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正式形成了。那时候的邓小平,心里想的还是普天下的老百姓。邓小平能成为核心,也是因为广大干部和群众热烈拥护他。
他后来回忆道:“咱们这个集体,老百姓还是认可的,毕竟咱们搞了改革开放,也取得了成绩。”
历史已经实实在在地表明,中国全新的命运是由改革开放决定的,而这一切真的是邓小平推动达成的。在危难时刻接受使命的他,给全国人民交上了一份成绩特别优异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