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同一起跑线的同事,还在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差距甚大

红蓝双 2024-04-24 03:12:44

从1997年到1999年,某镇,三年时间里连续来了六个大学生。

这六个大中专学生,有从事统计、有从事国土城建、有从事财政,还有在镇党政办工作的。

在当时的镇上,没有食堂,六个大学生只能选择去街上的餐馆吃饭,因为都是才参加工作,工资加奖金算完算齐不超过四百元一个月,这点钱只够每天在餐馆吃饭,没有任何结余。

于是六个人商量,自己买菜、自己动手,各自拿出看家本领,轮流煮饭炒菜,就这样,六个人一起度过了两年的快乐时光,后来随着个人的离开最终散伙,如今二十来年过去了,原来站在同一起跑线的同事加兄弟,现在各自在干什么呢?

人物A:是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位,原生态家庭条件最差,初中毕业中考成绩全县第一,没有选择重点高中,而是直接上了省属中专,毕业后来到镇上,从事统计工作,到镇上第一天,就开始自学,通过自考拿到了专科、本科文凭,后来考取了某985大学的研究生,师从该所大学的副校长,研究生毕业后又继续到省级银行工作,两年后在导师的请求下,继续读导师的博士,博士毕业后进入某211高校,目前已经是博士生导师、教授,同时还是三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目前带有硕士研究生六人,博士研究生三人,A每次回到县里,至少有1名实职副县级陪同汇报工作。

人物B:对于乡镇的工作,从不安于现状,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每天抱着《行测》、《申论》不放手,在乡镇四年时间里,他的工资加奖金全部用于各类公考书籍,做了不下几百套的《行测》,写了几百篇的《申论》,终于在他到镇上上班的第四年快结束时,被遴选到了省某重要厅,目前已经担任实职正处五年,据说下一步有提升副厅的可能性。

人物C:大专毕业,学校学的专业是市场营销,口才非常了得,待人处事很有章法,书记镇长都对他大加赞赏,将其调到党政办重点培养,在乡镇工作三年后,主动辞职,C递交辞职申请书的时候,书记镇长多次劝慰,还许以推荐提拔副镇长挽留,但C去意已定,最终辞职,创下了镇上公职人员辞职的第一例,辞职后,C南下改革开放第一城,如今早已实现资产自由,去年到C所在的城市旅游,C亲自招待,几天时间花了我半年的工资,让人嫉妒羡慕。

下一个是本人:本科毕业,在镇上工作的第五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被到镇上调研的县委副书记看重,成了他的秘书(现在叫联络员),在跟随副书记五年后,被提拔为副科级副局长,后来副书记调市局任副局长,想调我到市局工作,但考虑到老婆不能随调,于是委婉拒绝了副书记的好意,副书记走后,失去了强力外援,跌跌撞撞,目前还是副局长,不过,解决了一级主任科员,生活上勉强过得去。

另外两个,一直在乡镇工作,其中一人在工作十年后被提拔到另外一个乡任副乡长,后来,又调了两个乡镇工作,但一直没能转正,现在在一个设有人大副主席职位的大镇任人大副主席,六人中,目前只有一位没有挪动,一直在原镇上工作,最高职务是镇中层干部。

六个人,从参加工作站在同一起跑线,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因自身努力和各自机遇不同,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这中间,学问做得最好的是A,如今已经是教授、博士生导师,最有钱的是C,早已实现财富自由,如今全世界到处旅游,官场上最有成就的是B,已经官至权力厅局实职正处,下一步有提升副厅的可能。

而我们这三个,从职务上来讲,与正处的B相差三四个级,从学问上来看,与教授的A相比,犹如大学生和小学生之间差距,从财富上讲,与实现财富自由的C比,我们还在为了娃儿结婚的房子而奋斗,而C早已在一线城市拥有别墅。

对比六人二十多年后不同发展轨迹,得出一个结论,年轻时候大家同一起跑线,大家都大差不差,没有差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奋斗与安逸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甚至难望其后背。

0 阅读:0

红蓝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