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杜聿明,曾是老蒋手中大将,因何得到我党特赦?

鸦言事 2022-12-12 15:33:35

1959年12月4日,我党特赦了杜聿明;1962年,还邀请了杜聿明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杜聿明得到特赦后,深情表示:“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站起来了!”

作为国国民党的战犯,杜聿明为什么这么说?他又做了什么贡献戴罪立功呢?

投考军校,立志报国

杜聿明是从蒋介石的黄埔军校毕业的,所以,从他毕业后,他就被打上了“蒋派”的烙印。

他自然而然地加入国民党,为国民党做事。但是杜聿明本人,进入黄埔军校的初心,却是非常简单的。

1924年,杜聿明来到北京,本来想报考北京大学,但是在北京停留的时候。杜聿明看到了北洋军阀黑暗的面目,许许多多百姓因为北洋军阀的黑暗生活过得水深火热,杜聿明深感国家不宁,急切想要报国。

恰巧,这个时候的杜聿明在《新青年》杂志上看到了黄埔军校的招生广告。杜聿明自己,从小家庭条件不错,祖辈是封建地主,父亲是清末举人,他从12岁开始,就接触枪支,能把枪支玩得十分熟稔。

他自己自认文化水平不是特高,投考军校来说,对他是个不错的选择。

加上当时,“加入革命,救亡图存”的口号十分响亮,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堂哥杜斌丞,想在他这里询问建议。

杜斌丞是陕北一所中学的校长,颇有些见识,杜聿明十六岁就读的中学就是他任职的学校。凭借着对杜聿明的了解和对时事的把控,他也建议杜聿明可以投考军校。

最终,经过慎重的考虑,杜聿明进入黄埔军校学校。在学校,他可以说是认真学习,不拉帮结派,不营营汲汲,而是全心投入到军事知识的学习。

“救火队长”,战场被俘

因为对军事知识熟练,对步、兵、炮、工兵课程的认真演练。杜聿明毕业后很快进行了实战的学习,他和同学们一起参与了讨平广州反动商团的战斗,在实战中磨砺了自己。

最开始,他被分配到何应钦手下,任职见习官兼任军需上士,在守护孙中山灵柩中,又被擢升为第二排副排长,慢慢又被擢升为副营长兼任第一连连长。

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中,杜聿明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昆仑光战役中,杜聿明第五军队昆仑关守敌进行了猛烈的攻击,采取“要塞式攻击法”,逐步缩小包围圈,一口一口吃掉敌人,这场战役中,歼寇4000余人,也奠定了杜聿明抗日名将的地位。

不过杜聿明打仗虽然厉害,却不是蒋介石的心腹,因此他打着最脏、最危险的仗,有“救火队长的”称呼,却总是被蒋介石派去最危险的地方。

很多时候,杜聿明就要打赢了,蒋介石却会换上自己的心腹替换他。

1948年,蒋军大厦将倾,杜聿明上策应该是决战,因此电报蒋介石,催促他进行决战。他表示:上策是必要时放弃武汉、西安,集中力量与共军决战;中策是各兵团持久固守,争取和谈;下策是突围。

但蒋介石很快宣布了和平,杜聿明心中也比较倾向和平。

谁知,蒋介石突然改变方案,杜聿明在上级的指示下进行突围,被解放军战士在安徽省萧县张庄寨镇张老庄村俘虏。

认清“蒋派”,重获新生

杜聿明被俘虏了,但是家人都以为杜聿明战死了,因此他们都跟着国民党去台湾了。

事情到了现在,本该结局。但是后来发生的两件事,让杜聿明认清了蒋介石的真面目。

本来蒋介石就不把杜聿明当心腹,杜聿明在战场得了不少病症,被俘后的杜聿明却在战犯所得到了悉心的治疗。杜聿明的胃溃疡、肺结核、脊椎炎和肾结核,都逐渐好转,身体也慢慢好了。

杜聿明故居

而杜聿明的家人,却过得不甚如意。1956年,杜聿明的儿子杜致仁,被台湾银行中断了学业上的贷款,杜聿明的妻子曹秀清为了儿子的学业,打电话给蒋介石,希望能够恢复贷款,但是蒋介石只借了1000美元,还要分两年支付。

曹秀清

知道这个消息的杜致仁,觉得很失自尊,感到十分愤怒,父亲出生入死,却连两年学费都换不到?!

最后,杜致仁自杀了。

得知此消息的杜聿明灰心丧意,没想到蒋介石竟然这么不顾情面,自己征战几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他身上这些病,几乎都是征战时留下来的,在缅北的时候,他身染重病,只能用担架抬行,在淮海大战时,他困守陈宫庄,只能跛足而行,在冰天雪地中挨饿受冻......这一切,只换来个这样的结局。

杜聿明本来挺倔一个人,不冷不热的,现在知道这个消息,马上转变了态度,我党也很快特赦了他。

后来的杜聿明,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员会专员,杜聿明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十分努力,积极撰写资料,晚年也在积极敦促台湾统一事业。

1981年,杜聿明因病去世,他短暂又不平凡的一生结束了。

他的一生,正如追悼会上的悼词:杜聿明虽然走过曲折的道路,但他有光荣的后半生,为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人民怀念他!

0 阅读:70

鸦言事

简介:多是曲折往事,几番咿呀离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