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两枚民国时期由上海著名的九大银楼之一的方九霞银楼铸造的一两型金条,俗称“小黄鱼”。可以看到,锭面有五个戳记完全一致:己、方九霞、新、天、足赤。唯一不同之处就在于中间最显眼位置上那方最大的圆戳,一个是双喜字,另一枚是“福”字戳。很显然,这两根带有吉祥寓意的小黄鱼在当时都是用来做为贺礼相赠的。时至今日,两枚金条依然保存完美,熠熠生辉,公博评级也均为MS63的高分。跨越百年,“师出同门”的两根吉语小金条重新聚首,真可谓是可喜可贺!
公博鉴评 民国壹两金条
从收藏品市场来看,晚清至民国时期遗存的一两型金条并不少见,常见的有江浙沪地区的小黄鱼、东北、天津、山东等地花生锭,西北及滇川地区金条也时有发现,其中江浙沪的小黄鱼以其优雅简洁的外形而颇受欢迎,在这其中又尤以上海九大银楼的金条最受瞩目,在同类型收藏品中的市场价格也最高。
公博鉴评 民国壹两金条
上海九大银楼是清末民初设立的,包括老凤祥银楼、杨庆和银楼、裘天宝银楼、方九霞银楼、宝成银楼、庆云银楼、景福银楼、费文元银楼、庆福星银楼等。这些银楼因成色足、工艺精、信誉好而兴盛一时。本文开篇所展示的两件小黄鱼都是这九大银楼之一的方久霞分号新記银楼在1919年开业的那一年铸造出来的,因为在这两枚金条的右上角都加盖了“己”字戳记,即“己未年”,也就是民国八年。
方九霞银楼街景
“方九霞银楼”,是鸦片战争以后浙江银楼资本北上投资设立的,在1880年左右由浙江宁波镇海方氏家族开设于上海老城厢庙前大街,字号为“方九霞裕记”。1911年,“方九霞”银楼搬到南京路抛球场,被市民称为老方九霞银楼,字号初为“成记”,后搬至南京路819号改名为“方九霞昌记”。
方九霞金铺
1919年在南京路红庙(今南京东路福建中路口)又新开设“方九霞新记”银楼。抗战结束后“方九霞新记”在南京路云南中路口重新开张,建起了4层的楼房,成为当时南京路上铺面做得最大的银楼,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方久霞新記的小黄鱼大多品相精良的原因。
公博鉴评 民国壹两金条
公博鉴评 民国壹两金条
方九霞新记银楼除了铸造金条、金银饰品之外还会根据客户需求铸造一两或再大一些的带有吉语戳记的小银锭,做为殷实家庭之间的往来贺礼,有些小银锭表面还会加盖银楼戳记以做成色保证。
公博鉴评 民国壹两银锭
公博鉴评 民国壹两银锭
清末到民国时期的吉语金条、银锭承载着身处乱世中人们的生存智慧与历史记忆。它们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贵金属制品本身,更体现了特殊时代大潮下人们心目中保值货币与社会跌宕起伏的缩影。这些“小黄鱼”“小吉语”,如今依然闪耀着独特的光芒,饱含着时代的韵味,让人们在读书品茶、交友会客之余再次回溯历史、品评价值。
方九霞银楼宣传单
关于“方九霞”小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