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位女人,是王朔过不去的两道坎

寻雪看星座 2024-02-27 21:39:23

王朔巅峰期没少结“仇家”。

很多人被他气得牙痒痒。

《南方周末》曾发过一篇匿名文章,名叫《我看王朔》,把王朔从上到下,狠狠讽刺了个遍。

刀刀致命!

他那些“仇家”看完后拍案叫绝,好奇谁写的。

“苍天啊,大地啊,是哪位神仙大姐替我出的这口气啊?”

结果一查,是王朔自己。

王朔是中国文化圈非常特殊的存在,是传奇,是高峰,也是混蛋、流氓。

作为一个这么大的文化流量,大众至今都津津乐道于他和几个女人间的几段情史。

但除了活在八卦新闻中的女人外,还有两位让他永远心神不宁、永远放不下的女人更值得被记录。

从她们的故事里,或许我们能看到一个更真实的王朔,看到人生的无奈与永恒的悲伤。

1958年,全国人民"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大跃进时,王朔在南京出生了。

王朔的母亲薛来凤是个有故事的女同学,结婚后很爱提她自个的母亲,也就是王朔的姥姥,说她有多能干,多独立,是一家人学习的榜样。

王朔的父亲家境贫寒,因为穷,初一辍学,后因参军抗日,改变了命运,成了大学老师。

薛来凤的母亲确实是个奇女子,狠角色。

她19岁远渡重洋,去日本寻找16岁的丈夫,把一家人照顾得很好,在国外体体面面地活着。后来他们举家回国,在东北做生意发了大财。

薛来凤生在日本,从小积极上进,活得精致。那时候她就知道要多吃水果少吃肉,这样对皮肤好。

后来战争爆发,钱也没了,她跟随母亲,去北平避难。

薛来凤是家里的大女儿,十七八岁,长得漂亮,当时迫于一家人的生计,就在天津一户有钱人家过了一段屈辱的日子。

后来她老了,和王朔回忆起那时候的艰难,闭口不谈细节。

人老了,所有记忆都是选择性的。

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对她的影响很大。她要变得强大,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

薛来凤一边鞭策丈夫以及两个儿子,一边要求自己要做新中国的独立女性。

她偶尔会讽刺丈夫家是“穷棒子”。每当此时,王朔的父亲就会激动地反驳说:我家是劳动人民,你家是小资产阶级。

虽然那个年代大家嘴上都以劳动者为荣,但谁都不想穷到被别人看不起。

少年王朔

王朔2岁时,一家人搬到北京,住在复兴路29号的总参军训部大院,从小就活在各种军事训练、战斗英雄堆里。

那个特殊时期部队很忙,时刻准备上战场,一点都闲不下来。

王朔父母身在其中,所以小王朔一岁半就被送到保育院,和很多孩子一起长大,一个月回1-2次家。他从小就对父母没什么概念,很长时间都以为自己是国家生出来的。

那时他就算偶尔回到家,也不会被父母宠着,关系冷淡。

王朔10岁时,终于从保育院回到了家,和父母住一起。他心里并不觉得温暖,反而是一个字:怕!

父母不是父母,而是比老师还要严格的老师。

那个年代,墙内的家庭被集体主义的力量分隔着。

大人和大人保家卫国,建设新中国,干劲十足。

小孩和小孩模拟打仗,天天吹牛逼,有很深的强者攀比心理,谁都不服谁,永远老子天下第一。

王朔在采访里说,自己有反社会人格、攻击性人格。

“我是超级攻击型人格,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我就是一个病人,我是一只疯狗,咬死人不偿命。”

他从小缺爱,得不到父母肯定,只能用放荡不羁的行为填补内心的不安;

他从小对战争耳濡目染,接受着严酷的军事训练,内心一直渴望成为真正的战士,哪怕战死沙场;

他从小聪明机智,是个人精,又处在信息、文化中心的特权阶级,有向虚伪、世俗、压迫叫板的资本。

王朔的攻击对象是有选择性的。

面对强者,他不仅毫不畏惧,反而战斗力陡增;

面对弱者,他就软了,毫无战斗兴趣。像一个有点理想主义的土味国产骑士!

他这辈子骂过很多人,都是人中人凤,但有一句话经常挂在嘴边:欺负女人不牛逼。

但他妈薛来凤是例外。

俩人见面,除了吵还是吵,简直水火不容。

用王朔的话说“我不记得爱过自己的父母。”

小时候是怕,大一点是烦,再大一点是吵,后来是瞧不上,再后来是愧疚。

对于小孩来说,最怕父母让自己在朋友堆里没面子。

薛来凤不欢迎其他家小孩到家里玩,对他们一点都不友好,经常给他们脸色看。

她怕王朔被那些坏孩子给带坏了。可王朔心里却觉得自己才是坏孩子,谁带坏谁啊!

结果15岁的王朔果然惹了事,进了局子,成了大院里公认的坏孩子。

那一刻,薛来凤觉得颜面丢尽。

她是一个要强的女性,一辈子以自己的母亲为榜样,以工作为中心,做什么事都像她的医生职业一样,高标准严要求。在生活中,如果身边的人做不到,她就会抓狂,唠叨,厌恶,甚至鄙视。

王朔的父亲曾写信给王朔,说过一句让他特别揪心的话:“你妈妈对咪咪比对我好。”

咪咪是王朔的女儿。

女儿咪咪

中国母亲在儿子面前有两种极端角色,一种是保姆,一种是教导主任,很少有中间状态。

前一种把孩子捧在手心,生活体贴万分,百依百顺,可一旦他想要有什么大动作,就会忧心忡忡,千方百计地阻难。

后一种非常严厉,处处挑刺,总让孩子不敢靠近,走到极端就势如水火,可一旦遇到大事,有眼光,能看明白。

薛来凤属于后者。她一直无条件支持儿子写作,当初王朔想丢掉体制内的铁饭碗,她也同意。

在那个年代,这么有远见的父母真不多。

她会偷偷把王朔参与编剧的所有电视剧、电影,一集都不落的看完,但不告诉他,也不会当面夸王朔一个字,怕他翘尾巴。

而他俩吵架的起因,无非就是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比如王朔又穿了一件丑衣服,王朔头发太长了,王朔今天吃的东西不健康……

有一次薛来凤去给孙女咪咪开家长会,回到家对着小本本一条一条地谈问题,要咪咪注意和某某同学的关系。

王朔气不打一处来,当面来了一句:"挑拨孩子的关系真卑鄙。"

2001年后,王朔的父亲和哥哥相继不幸去世。

有一年清明节去扫墓,王朔对唠唠叨叨的薛来凤忍无可忍,朝她吼到:“家里人都死光了,你居然还不反省,你就当一个孤家寡人吧。”

还有一次,王朔随口一说,要出家修行。

薛来凤马上说:“那我怎么办?”

王朔来气,觉得她心里只有自己,就揶揄道:"你就靠你自己,不要抱什么幻想,人最后总是要孤独的。"

薛来凤哭了。

王朔懊悔,哄她半天。

“她就不能招我,一招我,我就特别歹毒。”

母亲特别容易激发起王朔的恶,这种恶比他怼记者,怼作家要狠100倍。

他觉得母亲小时候不管他,不把他当儿子,现在自己长大了却来指手画脚。

但其实每次吵完架,王朔都万般悔恨,特别是父亲和哥哥相继去世后。他觉得不能等到人走了才后悔。

同时女儿咪咪也在一天天长大,他也理解了父母不易。

2007年3月,王朔在《北京晚报》向媒体喊话,希望帮助他解决和母亲的长期矛盾,哪怕家丑外扬也无所谓。

他不仅破天荒地接受媒体采访,还和薛来凤登上了CCTV 12社会与法频道的《心理访谈》节目。

一个49岁的儿子,一个79岁的母亲,两人在镜头面前聊了三个多小时。

王朔当着大家的面表示,如果和母亲的问题不解决,这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

说完他就哽咽了。

紧接着他又开始猛烈地批判母亲。

薛来凤没有辩驳,只是不停流泪。

王朔递上纸巾,也在那哭。

薛来凤拿出王朔小时候的照片,说当时和他多亲密。

薛来凤与两个儿子

王朔却讽刺道:“我那是在推开您啊!”

后来王朔一直追问老母亲:“如果我是一个杀人犯,你还爱我吗。”

薛来凤回答:“我会举报你。”

当时的录制现场

1988年,王咪出生,那时王朔刚好30岁。

她就像个幸运之星,从此王朔的事业扶摇直上。

小时候,王朔最喜欢抱她、亲她,恨不得时时刻刻告诉她,自己很爱她。

但遗憾的是,王咪很小时,王朔就与妻子离了婚。他还是成了一位对不起女儿的父亲。

2007年,王朔出版《致女儿书》,用129页的笔墨,极度诚恳地向她倾述自己的内心。

一个把全世界都骂了个遍的男人,掏开心窝子和一个小女孩讲自己对她的爱,真让人动容。

这世界上不管多混蛋的男人,面对女儿,一下子就老实了。

王朔对记者说,她不管怎么样,我都包容,她在我这没有错误,她就是一孩子。

记者问这样会不会太溺爱了?

他却回答:

我干嘛不对她宽容?我干嘛要对她严厉呢?我希望她干嘛呀?我什么都不希望她。我希望她快快乐乐地过完她的一生。我不要她成功。我最恨这词儿了。什么成功,不就挣点钱,被傻逼们知道吗?操。我不需要这个东西。不要她为我争光。你就快快乐乐过你一生,因为这是我欠她的,她小时候给了我很大的快乐。

激烈的言语中,似乎包含了些什么。

人这辈子,越缺少,越渴望。

有一次父女俩在网上聊天,王咪随口对王朔说“做你女儿真倒霉”,还骂他自私、白痴。

王朔痛心、自责,不停道歉,反思自己口口声声说爱她,但是连最基本的陪伴都没能做到。

王朔在《致女儿书》里说,从离婚那天起,自己再也没有勇气说爱她,连对不起也张不开口。

王朔心里很不是滋味。

没想到,轮到自己当父母时,居然也是这样。自己成为了小时候最讨厌的那种大人。

其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难处。

爱的太浅不行,爱的太深也不行。

父母为自己而活,难免疏远伤害子女;父母为子女而活,又要加重子女的精神负担。

2013年9月7日下午,女儿王咪结婚,王朔却没到场。

代表女方来的是他一众圈内好友:冯小刚、赵宝刚、陈丹青、刘震云等。

冯小刚担任证婚人。

陈丹青在现场说:“我知道今天王朔为什么不来,他扛不住,他没有勇气站在这儿。”

不知道那天王朔是怎么熬过去的,他以为不到现场就能忍住不哭吗?

但如果好友问起,他一定还是会说:“嗨,屁大点事。”

2009年,81岁的薛来凤出版了一本回忆录,名叫《一家人》。

当初王朔得知她要写自传,就拿了几本书给她,想提高她的写作水平。

薛来凤下笔时犹豫了很久,最后小心翼翼地用第三人称叙事。

初稿完成后,她拿给王朔看。王朔建议她要用真名真姓,并且用第一人称。

她同意了。

她在序言里写道:

把自身的缺点放在公众视野下需要勇气,如果刻意回避,回忆录又成了自我赞美。这些都令我感到困惑。我经历过若干不同时代,坚强地走过来了。最后我以第一人称完成了这本回忆录。生活中,我遇到了很多好人。回忆录里,我没有说谁的坏话,首先是因为在我们那个时代,人都很单纯。即便有过一些令人伤心的人和事,我也会从心底原谅,以求内心的平静。

这本书写的很细,波澜不惊,像一部老电影,平淡中见深情。

《一家人》封面

其中记录了一件事。小王朔有一次生病住院动手术,薛来凤作为医生,要处理50位其他病人,忙到实在没时间看望。

结果动手术时,一个亲人都不在小王朔的身边。等到做完手术,薛来凤才匆匆赶来。

看着委屈的儿子,她在书里写道:

我差点留下流眼泪来,说:“是妈妈对不起你,实在脱不开身。”这么小的孩子做手术,肯定希望亲人在身边,但我却没有做到。我问儿子痛吗?他说:“现在已经不疼了。”

有一次,薛来凤又说起这件事,问儿子能不能原谅她?

王朔说不能原谅。

她伤心透顶,一句话也没说。

一家人合照

对于薛来凤来说,个人事业上的成功似乎要比培养了一个作家儿子要大得多。

记者到她家采访她和王朔的关系,她会拿出自己的各种表彰,侃侃而谈过去的工作。

有一次,她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谈到和王朔糟糕关系时,记者问:“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您会怎么选?”

她回答:“太难了,如果你是个医生,病人把生命交给你,你必须尽全力。事业和家庭有一定矛盾的。”

每代人都被不同的时代需要,锚定在命运之墙上。

但关起门来,面对家人,矛盾从古至今都是一样。

我们既渴望无条件被爱,又渴望自由,渴望逃离;

我们既无私,甘愿掏心掏肺,奉献一生,又自私,为了一点点自尊心,斤斤计较,遮遮掩掩。

此题无解。

因为爱的背面就是伤害。

《一家人》这本书的末尾,薛来凤终于说出了那句深埋心底的真心话:“我想对儿子说:妈妈永远爱你。”

这句话或许消解不了母子一辈子的爱恨情仇,但足以让彼此宽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