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申公豹: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

魏蓓蓓噢 2025-02-07 09:06:45

2025年2月6日,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超过《长津湖》57.75亿元,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榜新的票房冠军。

前几天看了这部电影,确实是一部很有魅力的电影,有欢笑,有泪水,受益良多,这部电影包罗万象,从传统文化的创新演绎到对人性的深度挖掘,《哪吒之魔童闹海》堪称当代动画电影探索的集大成者。

电影中的每个角色都被塑造得扎实,丰满,都很出彩,令我百感交集的是申公豹。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

申公豹虽是元始天尊的弟子,但因妖族出身始终被排斥在“主流修仙圈”外。他修炼比旁人刻苦,却因身份永远低人一等,这种“先天不公”成为他黑化的导火索。这种设定影射了现实中的偏见与歧视。

细长上挑的眉眼、苍白肤色、黑袍配银饰的造型,既符合阴鸷气质,又带有一种病态的美感。

申公豹像极了现实中的很多普通人,出生在农村,没有靠山,没有资源,十几年寒窗苦读,考了一个好的大学,毕业,工作,拿着一份不高不低的薪水的打工人,是村里人的骄傲,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只是城市中万千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个人。

申公豹刻苦修炼,一心想得道成仙,帮扶家人,他给天庭干了100年的脏活儿累活儿,得了六个仙丹,舍不得吃,看到弟弟来找自己,他拿出来,让弟弟拿回家里分享。而无量仙翁随随便便就能拿出9000颗赏给弟子。

哪吒看到陈塘关沦为废墟,以为整个陈塘关的生灵,包括自己的父母都被杀了,悲愤交加,他看到悬崖上的龙爪印,认定是申公豹联合龙王屠戮了陈塘关。

看到有的观众说,申公豹眼看弟弟死在自己怀里,父亲也生死未卜,他的内心满怀恨意,即便在看电影之前,已经知道了申公豹不是坏人,但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还是觉得,这是申公豹做的吧。

成见,是一种未经深入了解便仓促形成的固定看法,它常常在不经意间生根发芽,于人们的思维中长成巍峨大山。

在故事里,申公豹因是妖修炼成仙,无论他如何努力,同门师兄弟始终对他抱有偏见,认为他心术不正,难成大器。他的每一份付出、每一次进取,都被那座成见的大山无情阻挡,难以得到应有的认可与尊重。同样,哪吒作为魔丸转世,自出生便被陈塘关百姓视为不祥之物,哪怕他展现出善良与勇敢,人们眼中的恐惧与敌意依旧如影随形,那座大山横亘在他与百姓之间,让他的成长之路荆棘丛生。

现实生活中,成见也无处不在。它可能基于外貌、出身、性别、职业等因素,给人贴上片面的标签。比如,看到穿着朴素、不善言辞的人,就认定其能力不足;听闻某人来自偏远地区,便下意识地觉得他见识浅薄;仅仅因为是女性,就质疑其在某些传统男性主导领域的发展潜力。这些毫无根据的成见,就像一道道无形的枷锁,限制着个人的发展,破坏着社会的和谐与公平。

成见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伤害了被成见对待的个体,让他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可能因他人的否定而自我怀疑、自我放弃;同时,也阻碍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当人们被成见蒙蔽双眼,就会错失许多优秀的人才和宝贵的机遇,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也会受到抑制。以科技领域为例,曾经女性在其中的占比极低,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认为女性不擅长逻辑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成见。然而,事实证明,像居里夫人、屠呦呦等杰出女性在科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地反驳了这种偏见。若不是打破了性别成见,这些璀璨的科学之星或许就会被埋没,人类的科学进程也会因此放缓。

如何才能搬开这座成见的大山呢?

培养开放包容的心态,主动去了解不同的人和事,不轻易下判断。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无限可能,只有放下先入为主的观念,用心去感受、去交流,才能发现真实的对方。

加强自我反思也至关重要。我们要时常审视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言行举止,警惕成见的滋生。当对他人产生负面看法时,问问自己,这是基于客观事实,还是仅仅源于内心的偏见?

社会也应营造消除成见的氛围,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差异,倡导平等与包容。

破成见之山,方能铸不凡人生。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反思的精神和积极的行动,去打破那些束缚我们的成见,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和谐、多元的美好世界。

0 阅读:0

魏蓓蓓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