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燃气未深刻吸取教训,落实整改责任不到位,整改工作流于形式、推进不力;屡罚未改的背后是重庆燃气乃至上层决策者的利润偏向未移。
来源 | 经理人融媒体中心
作者 | 南岂珵
引发高度关注的重庆燃气收费异常问题有了新的进展。
2月16日晚间,重庆燃气发布关于燃气收费问题调查及整改情况的公告,表示诚恳接受调查处理意见,并向广大用户致以深深的歉意,同时针对通报的问题,上级单位高度重视,已派驻整改督导专班,将对相关责任人和责任部门进行严肃追责问责。
这已是重庆燃气第二次道歉且被调查。
早在2024年4月,重庆燃气就因收费异常问题被调查,且在同月也发布相关调查及整改情况的公告。对比两次公告,除了由“致以最诚挚的歉意”变为“致以深深的歉意”,调查涉及问题的并无二致。
整改流于表面,被处罚810万元
回顾一下事件起因,2023年底到2024年初,重庆地区大规模更换智能表。换表后市民发现燃气费用异常上涨,便纷纷质疑气表计量不准、燃气公司抄表有误,并呼吁不要换表,甚至要求拆表,投诉重庆燃气乱收费。
舆论质疑引来政府介入。
2024年4月,重庆市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重庆燃气等城燃公司,调查气表质量、燃气质量、气表计量、价格、收费、服务等方面情况。经过调查,联合调查组认定重庆燃气存在错抄和违规估抄、燃气计费周期混乱、价格政策执行不到位、换表工作组织无序、工作力量严重不足以及内部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面对联合调查组的调查认定,重庆燃气4月20日公告免去车德臣公司总经理职务,也不再担任公司董事、董事长职务,相关职务由华润燃气控股有限公司综合能源部原总经理李金陆接任,且在4月29日的联合调查组调查结果整改情况的公告中承诺,将持续全面整改多计多收问题,全面整治计量收费不规范不透明问题,举一反三全面提升燃气服务质量,提升员工服务能力,切实保障客户利益。
只不过,歉意的“诚挚”和保障客户利益的“承诺”终究只是存于纸面。
2025年1月以来,重庆市民再次反映重庆燃气燃气收费异常。对此,重庆市场监管局、市经济信息委再次成立调查组,而最终调查组的结论亦与2024年类似。经查,重庆燃气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抄表周期混乱失序问题整改不到位。2024年5月至2025年1月,该企业的抄表周期仍不规律,周期不足25天和超过90天的占比达7.54%,因计费周期不稳定导致部分用户燃气费时高时低,且存在未按规定向用户提前告知抄表周期变更的问题。
二是违规估抄错抄问题仍然频发。主要存在“零估累抄”问题、“高估预收”问题、“错抄错录”问题,如重庆燃气违反燃气估量不高于该用户上年度最高单月实际用气量的规定,高估气量71.11万方、预收金额约156万元;同时自2024年5月以来,该企业因错抄错录导致错计错收1739户,涉及气量12.67万方、金额27.82万元。
三是工作力量配备仍然不足。2024年4月指出该问题后,该企业陆续增加了抄表员607人,但抄表员队伍力量仍然不足,每人每月平均需抄表超过4500户,加之任务分配不均、培训管理不到位、离职率高,难以保证抄表质量。
四是燃气计费周期调整工作准备不充分。为规范抄表周期,该企业自2025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居民类用户抄表收费“月抄、月清、月推”,但因工作准备不足,未能在2024年12月底完成所有用户的费用清算,也未及时告知计费周期调整事宜,1.12万户用户1月份陆续收到2笔燃气费账单(2024年12月、2025年1月燃气费账单)。
情况通报中,调查组称2024年4月查处重庆燃气多计多收燃气费问题以来,该企业未深刻汲取教训,落实整改责任不到位,整改工作流于形式、推进不力,该行为损害了群众利益,依法对其给予从重处罚810万元,且已将相关情况通报重庆燃气上级单位华润燃气,责令其开展内部调查,问责处理相关责任人,并成立专项工作组入驻重庆燃气开展为期3个月的专项整治。
背后的央地利益博弈
重庆燃气最早可追溯至1973年,经营区域覆盖重庆市26个行政区域和湖南保靖县,服务客户585万户,其原由地方国企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控股,不过重庆能投于2022年4月申请破产重整,而央企华润集团通过司法重整以战略投资人身份介入,并在2023年1月成为重庆燃气的间接控股股东。
“央企背景”加身的重庆燃气,业绩上也突然猛进。
2023年,重庆燃气营收首次突破100亿大关,同比增长16.8%至102.05亿元,归母净利润也创下新高,实现4.99亿元,增幅24.75%,尤其是2023年第四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2.03%、939.2%。对照此前业绩,2019年—2022年重庆燃气营收徘徊在80亿元,归母净利润也是维持在4亿元左右。
如何“巧合”不得不让人质疑。不过联合调查组此前就重庆燃气2023年第四季度业绩的大幅增长情况做出解释称“与居民燃气销售业务并无密切相关性”,但是拆解增长还是可见重庆燃气通过非居民业务与违规收费保利润的倾向。
例如,2024年4月指出该问题后,重庆燃气虽陆续增加了抄表员607人,但人均月抄表量仍超4500户,可见重庆燃气虽已知抄表员队伍不足致使服务质量无法提升,但仍在人力成本控制与服务质量之间的取舍上偏向利润端。
这背后则是央企与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博弈。
正如上文所言,重庆燃气由央企华润集团间接控股,而日常却是由重庆市地方监管部门监管,这种复杂产权关系造就了权责的模糊——地方监管部门负责查处违规,可重庆燃气的重大决策却是受上级央企左右,如上述通报中联合调查组还需将“相关情况通报重庆燃气上级单位华润燃气”,导致地方监管除依法处罚外无处使力,而处罚又无法撼动重庆燃气上级决策者的利润倾向,结果就是即便更换了管理层,整改仍旧流于表面。
事实上,重庆燃气并非孤例。
近年来,华润燃气旗下多家公司因“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推迟执行优惠气价”等问题被地方政府处罚。
2023年12月,华润燃气控股子公司大同华润燃气有限公司被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859.95万元,原因则是因其在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没有正当理由情况下限定服务区域内的住宅小区开发企业及工商业用户的管道燃气安装工程只能委托其进行施工,涉嫌实施垄断行为。
2023年1月,华润燃气旗下子公司郴州华润燃气有限公司因违反《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被郴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罚款20万元、警告”等行政处罚。根据行政处罚决定书,彼时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公用事业领域收费专项检查时,发现郴州华润涉嫌推迟执行优惠气价等问题。
最新调查及整改情况的公告,重庆燃气称“ 针对通报的问题,上级单位高度重视,已派驻整改督导专班”,只是这一次是真的能“深入整改”,还是只是“深深的歉意”,我们且管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