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1.0”失败,美智库呼吁制定新贸易框架迈向“全球化2.0”

尖锐热辣说企事 2025-03-26 10:34:33

作者:吴征

“全球化1.0 已经失败,但保护主义自给自足不能取代它。相反,现在是时候打造一种新的全球化了,以促进美国在关键行业的利益,并防止中国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技术经济大国。”

“全球化2.0不是全球化1.0,它更多地宣称'贸易是好的',更多地援助输家...它是全球贸易和一体化,但是另一种形式。”

“与中国的全面脱钩只会帮助中国。”

……

2025年3月24日,美国科技政策智库排名第一的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简称ITIF)发布了一份最新的研究报告《迈向全球化 2.0:促进先进产业领导力和国家实力的新贸易政策框架》,该报告是由ITIF的创始人兼总裁罗伯特·阿特金森(Robert D. Atkinson)和ITIF副总裁兼ITIF生命科学创新中心主任斯蒂芬・埃泽尔(Stephen Ezell)联合撰稿。

在这份报告的一开篇,就承认了美国在过去几十年推动的“全球化1.0”,因为中国的崛起,失败了。报告全面的分析了为何“全球化1.0”并没有达到美国当初致力于全球化时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并以此来质疑全球化贸易是否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于是一些人在面对改革,以及遏制中国崛起时,依然还是延续着旧有的“全球化1.0”的思维,害怕中国贸易的过于强大,于是开始推行自给自足和保护主义,将美国封闭起来,试图通过制造业回归,以及增加关税等手段,实现美国优先的政策。

对此,作者指出从2016年特朗普和拜登政府采取的种种限制自由贸易的政策,甚至是与盟国关系紧张,使得美国处于孤立位置。并认为这种策略难以解决中国崛起对于美国领先地位的威胁问题,相反,应该重新制定一套将中国排除在贸易体系之外的新的“全球化2.0”战略。

其实,对于ITIF这份报告提到的对“全球化”的重新思考,同样出现在美国副总统万斯在几天前的一次公开演讲中。

万斯提到:“全球化的理念是,富国将在价值链上进一步移动,而穷国则制造更简单的东西”。

然而他话锋一转,哀叹道事实却并非如此。事实证明,贫穷的国家(主要指中国)不想永远只是廉价劳动力,而要开始向价值链上游移动。

这就是为什么,在他看来,全球化是失败的。

由于ITIF是一个具有保守派倾向的智库,在一些政策和立场上与共和党存在一定契合度。因此不难发现,无论是美国副总统万斯,还是ITIF的智库报告,几乎同时在思考过去全球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这就是美国一直以来希望重新制定全新贸易规则的信号。

此次ITIF更为详细的提出的“全球化2.0”的提议,不排除会是特朗普政府未来有可能会参考的一个锦囊之一,同时也将成为美国国内近期最热的一个话题。

对此,ITIF计划于美国东部时间2025年4月3日中午12点-13点,就该报告发布的观点在华盛顿举办一场简报说明会《从拒绝到改革:重新思考全球化》,目前开放了线上注册(可点击文尾“阅读全文”通过链接获取报告全文和注册链接)。

在阅读这份报告之前,对于ITIF这家智库的立场和声音所有了解,对理解报告内容及隐含表达是有帮助的。

由于ITIF属于保守派,因此它对美国的科技巨头的模式是持支持立场的,包括反对过度使用反垄断等手段对大型科技公司的处罚,以及反对欧盟对美国科技公司的反垄断调查等。

同时希望充分利用美国的工具来限制中国在美国的发展,其中就包括多次建议改革美国的“337调查”条款,以阻止中国进入美国市场,并在这份报告中又特别提到了中国京东方在OLED面板上与韩国三星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的“337调查”案件,并表示,如果ITC的决定不排除中国企业侵权的显示器进口,实际上就是美国政府发出了信号,表明它准备容忍中国广泛的daoqu美国知识产权的做法。

然而,事实是,在ITC刚刚对本案做出的终裁中,虽然认定京东方专利侵权,但是结论是并不违反“337条款”。

这也说明,美国国内至少在这一点上,还是存在分歧的。ITIF智库的想法更趋于保守和将技术专利问题政治化。

总体而言,这份报告的可读性很高,具有很高的站位,但是由于报告内容很长,建议耐心阅读。以下是部分报告内容的节选部分:

本报告给出的关键要点包括:

全球化的愿景和希望并没有如预期的那样实现,“边界后面”(behind the border)贸易限制的蔓延,许多领先国家的顽固不化,以及激进重商主义China的崛起。随着美国制造业的空心化,贸易的政治经济学已经从乌托邦式的乐观主义转变为反乌托邦式的绝望。在国内,不幸的是,人们的反应是转向自给自足和保护主义——“美国优先”,而且只有美国。但美国可以而且应该做得更好,而不是简单地反应和拒绝全球化1.0。自给自足是一个无益的死胡同,它将削弱美国与中国的生存竞争。现在是时候为全球化2.0制定一个框架,优先考虑美国的利益,重点关注先进产业、战略联盟、强有力的贸易执法以及更有效的政策来支持落后的工人和社区。全球化2.0的关键原则应包括承认中国的“权力贸易”策略、采用国家先进工业战略、与盟友进行公平贸易、积极执行贸易法以及坚持货币浮动。必须调整贸易政策,将重点放在为美国先进产业确保全球市场、防止掠夺性外贸行为以及培养增强美国竞争力的经济联盟上。

本报告认为,对于全球化1.0无法复活或翻新。全球化1.0的捍卫者越早认识到这一点,就能越早发起一场运动,用全球化2.0取代Autarky1.0(Autarky 1.0 是指一种以自给自足为核心的经济政策理念,主张通过限制国际贸易、实施保护主义措施(如高关税、进口限制)和减少对外依赖来实现国家经济独立)。这将需要以下内容:

美国只有在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符合美国当前和直接利益的地方和时间才会接受全球一体化。政策将认识到薯片不等于计算机芯片(编者注:形容不同的产业应有不同的政策),因此重点应放在美国关键行业的市场扩张上,这些行业必须具有全球规模才能蓬勃发展。美国将接受与主要遵守规则的盟友和国家融合,但对中国和其他对手的待遇却截然不同。贸易政策将不仅仅关注开放市场;它还将需要强有力的执法,并制定国家先进工业战略,以帮助美国公司获得全球市场份额。政策制定者会接受全球化可能带来的创造性破坏会伤害一些工人和社区,他们将努力通过更有效的区域发展以及再分配财政政策和支持性工人过渡政策来缓冲这些打击。

对于为何之前的全球化倡导者产生了判断错误,报告总结了至少13个主要因素,并对每个因素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美国的技术经济利益让位于美国的外交政策利益。全球主义者认为中国会加入自由贸易联盟。随着苏联的解体,全球主义者忽视了多国行为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键联系。全球主义者认为,更有效的全球劳动分工将导致美国专注于高附加值商品和服务。全球主义者拒绝产业政策。全球主义者认为,世贸组织将有效地监管贸易违规行为。全球主义者认为,“跨境后”壁垒将受到限制,并且随着多哈回合等新一轮贸易开放浪潮的进行而下降。美国贸易官员更关注市场开放,而不是市场执法。未能有效影响南半球。政策制定者对帮助因全球化而失去的地区和工人只是口头承诺。全球主义者不屑一顾外国工业战略对美国的负面影响。环球主义者拒绝将货币调整作为一种自然的、基于市场的调整机制。全球主义者忽视了贸易逆差的重要性。

最后,报告提出了指导全球化2.0的12条原则:

原则 1:中国改变一切原则 2:采用国家先进产业战略以增强美国竞争力原则 3:贸易应成为国家先进工业战略的组成部分原则 4:美国优先,但不孤军奋战原则 5:与盟友进行自由贸易,与其他国家进行务实贸易,与我们的对手进行战略贸易原则 6:向盟友施压,要求其整顿行为并与美国结盟,反对China的创新重商主义原则 7:建立能够有效裁决自由贸易国家之间争端的流程和机构原则 8:不要与中国脱钩原则 9:坚持使用可浮动的货币,尤其是美元原则 10:反击先进的工业重商主义原则 11:扩大贸易规则以涵盖更多边界后面的问题原则 12:为受贸易中断影响的场所和工人提供更好的支持

为了将相关建议落地,ITIF还提出了全球化2.0的政策议程,建议国会和特朗普政府要采取一系列步骤。分成四个主要领域:1) 组织战略,2) 市场开放,3) 贸易执法,以及 4) 出口促进。总计30条建议。

例如,在组织战略中,建议“成立白宫国家竞争力委员会 (NCC)”。

在市场开放中,建议“美国应该重置和重启其贸易议程”,以及“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 (CPTPP) 协议”,和“制定和推广‘创新贸易协定’,对所有高科技行业的商品实行零关税”等。

在贸易执法上,建议“在下一届政府征收新关税的范围内,它们应该与我们的贸易伙伴的关税是对等的”,“停止捍卫强势美元”,“敦促国会改革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337条款,以更好地应对不公平的中国进口”,“支持多边努力,限制向中国转让技术,以及限制对美国及其盟国技术的其他形式的搭便车行为”等。

在出口促进上,建议“扩大对中国的出口”,“美国公司在与中国公司正面竞争时,不受美国《反海外腐败法》(FCPA) 的约束”,最后这一点也就是说,如果任何美国或盟友公司与中国公司竞争,国会应允许其在外国从事贿赂和类似活动。

目前来看,虽然这份报告希望从全新的视角来解决美国当下的问题,但是其中与特朗普政府所采用的策略出现相互矛盾的地方,在所难免。因此,“全球化2.0”的策略很有可能会成为美国未来一段时间讨论的内容,但是要想落地实施,恐怕还要经过很漫长的历程。

0 阅读:20
评论列表
  • 101 2
    2025-03-26 20:54

    旧的全球化是美国主导的全球化,新的全球化必然是美国的噩梦。

尖锐热辣说企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