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晚上八点的潮涌如丝绸被风吹动,霓虹倒影在江面铺陈成斑斓漾动的琥珀。鱼贯而行的散货船的脉动声仿佛上海的心跳,穿破云层,惊蛰了“懂车更懂你”上汽之夜的人们。
“面对质疑:上汽老矣,焉能饭否?”上汽集团总裁贾建旭的声调往上一提,大屏幕的他瞳仁里目光坚定,“我的回答就是: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上汽要成为中国第一个百年车企。上汽不仅懂车,更要懂消费者。上汽要做的,不仅是造好车,更要走进消费者的心,做最懂你的汽车公司!”

观众席间,人们聚精会神地琢磨着贾建旭的话,心底已有了各自视角的解读,这是一个老牌车企的复盘,更是一个巨头转身的呐喊。
与高光中撩人心弦的新势力相比,巨头们的转型之战在舆论和关注上被低估了。这种低调的姿态,被外界解读成是一种战术上的需要,要不是4月10日,上汽集团举办的这场“懂车更懂你”的上汽之夜,可能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大象已经转身。
上海滩和黄浦江认得所有弄潮儿的面孔,却从不在意弄潮儿的年龄。
势世界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像风浪不断冲刷着的海岸线,有珠贝,更多是砂石。
一部部网红新能源汽车正在被高度聚焦的流量检验和反噬;一个个用户从油车的成本焦虑转向被电车的续航焦虑制霸和硬控;一家家经销商迷失彷徨却又无所畏惧地在新能源押宝下注……经典模式不灵了,互联网打法开出花,汽车换代周期从油车的五年缩减到新能源的两三年。
不可悖逆的趋势之下,有人看到了时运的意义,誓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人看到了周期的力量,瞅准了再集中力量办大事,当然也有人输红了眼,被扫出了局。
很多人一直想弄清楚,上汽的势究竟在哪?
上汽的势,在造车积淀里,在上海制造名片的骄傲里。
70年前,以上海内燃机配件制造公司揭牌成立为标志,上海汽车工业的历史由此开启,几年后“草窝里飞了出金凤凰”——凤凰牌轿车研制成功,上海牌轿车实现批产。
40年前,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上汽开创了合资合作的行业先河,逐渐建立起现代化的整车制造与零部件产业体系,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实现大发展。
10年前,上汽率先提出汽车发展“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和国际化”的新四化理念,助推中国汽车行业奔涌向前、势不可挡;同时,紧跟时代步伐,率先打造互联网汽车,勇敢“登陆”赛博空间,“探索”汽车新物种的无限可能。

上汽的势,在新旧动能转换上,在懂车更懂用户的平权初心里。
真正的平权不应止步于功能普惠,而是要以“人-车-生活”为支点,驱动用户出行的全面进阶。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堆料,而是关于出行本质的价值重构。
上汽将紧紧围绕“安全安心、丰富智趣、更加懂你、极致颜值”智能汽车个性化四大价值坐标,构建最完整、最全面、最丰富的硬件和软件产品矩阵,持续推动智能出行体验的革新,让每辆上汽车都成为最懂你的出行伙伴,实现“平权驱动进阶,共创美好出行”。
势,并非只靠看,更要用脚去量。
法自然界中,非洲草原上的牛椋鸟和犀牛,珊瑚礁的小丑鱼与海葵,总在隐秘的化学对话中完成能量交换。这种共生的智慧正在缔造全新的商业模式——当孤立的产业链条开始如热带雨林般盘根错节,企业不再执着于全通全能,转而成为生态位上的关键物种。
产业共生的商业逻辑必然会演绎出生态共创的打法,共生与共创是上汽朋友圈与造车基因碰撞下的新法则,而智能生态的平权革命则是新法则下的新目标。

刚开始,分明以为就是一个产品发展会,因为会议分享了汽车产业业务模式的进阶趋势,以及上汽未来基于产品的发展趋势。
中间,似乎变成了朋友交流会,毕竟10多个生态合作伙伴的参与,一起展望未来合作的美好,合情合理。
最后,可以明确,是上汽作为造车人与用户之间的情感沟通会。
上汽完成了一次情感分享,且这一次显得尤其真诚,因为还带上了一帮可以共情、共事的朋友,一起分享过往,一起见证未来。
正如贾建旭所说:我们深知,这场变革没有捷径可走。上汽将始终以跪着学习的谦逊、站着创新的骨气,与伙伴们携手,让智能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中国标准定义未来出行,让每一次车轮的转动都承载着用户对美好出行的向往。

目前,由上汽主导的,由“地大华魔”(地平线、华为、大疆、魔门塔Momenta)联袂出演的技术革命大戏,或将重构汽车产业的权力版图。
其关键点在于,在共创与共生的新法则下,技术革命完全区别于传统供应链的垂直整合,上汽生态联盟呈现出如同神经元网络般的分布式特征。
2023年年初,上汽联合地平线联合研发“征程6”车规级芯片。2025年2月,“征程6”正式迎来大规模量产上车。
也正是基于平台的开放性,2025年国产芯片装车率由2023年的32%跃升至67%,打破了Mobileye、英伟达的垄断。而率先搭载该芯片的上汽智己L7,其城市NOA开发周期缩短了40%。
2025年2月,上汽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首款合作车型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上市。届时,我们将见证鸿蒙座舱与上汽星云平台实现毫秒级数据互通的高光时刻。
去年10月,上汽公开了与大疆的合作计划。根据计划,双方将在2025年第三季度建成联合实验室。
2022年,上汽完成了对魔门塔Momenta的战略投资。2024年,二者开始深化合作。截至目前,双方联合打造了D.L.P深度学习平台。

不难发现,由上汽主导的这四组合作,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
地平线芯片提供了算力底座,华为构建感知神经网络,大疆强化视觉触角,魔门塔注入了数据养分。而上汽,作为合作主体,则通过技术结构标准化,数据协议开放化,知识产权共享化,使各节点既能独立进化,又能协同共振。

新的时代,企业需要新的维度,随时洞察世界的变化,然后保持敬畏,保持谦逊。趴在地上,爬到树上,飞到天上,到处寻找,找到自己的朋友圈,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位置,成为与时代共舞的弄潮儿。
术当4月10日的聚光灯照亮上汽之夜,平权与共创不再只是战略口号,而是转化为了可触摸的技术现实。

安全、智趣+情感、美学的四维架构,构成了新时期下,上汽造车基因的稳定三角形。
安全作为基底,不仅体现在车身结构的物理防护,更延伸至数据安全的数字堡垒。

智趣的双螺旋结构,将AI大模型与人类驾驶乐趣完美融合。与之同时,情感连接则突破了传统人机交互的冰冷世界,让智能座舱成为可感知的情绪容器。
在美学维度上,上汽设计师团队正在创造具有东方韵律的“新中式美学”,从荣威的“律动设计”到智己的“数字雕刻”,都在重新定义智能时代的汽车审美范式。
事实上,当智能制造的技术刻度已经划到了当前这个位置,当几乎所有还留在牌桌上的造车玩家都在过去十年历经了市场氛围的熏陶之后,上汽造车基因中,关于“安全、智趣+情感、美学四维架构”的描述,似乎总带着几分大同小异的意思。

从1984年与大众汽车缔结首家合资汽车企业,到与通用汽车共同打造中国汽车产业的“黄金时代”,上汽始终扮演着开放者的角色。但不同于传统合资模式的技术依附,上汽构建的“朋友圈”始终遵循着独特的生存哲学。
比如,不设技术围墙的开放胸襟。
上汽DMH超级混动系统是斩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混动技术,不仅应用于荣威、MG等自主品牌,更突破性地向合资输出。搭载该系统的别克GL8插混版将于2025年三季度上市。
又如,不做生态孤岛的全局视野。
上汽投入120亿元开发的纯电专属平台,打破传统车企封闭开发模式。平台支持从A0级轿车到全尺寸MPV的柔性拓展,其电池舱、电驱系统等核心模块向包括智己在内的多家新势力开放共享。
再如,不惧跨界竞争的强者心态。
上汽设立“跨界创新中心”,吸引字节跳动算法工程师、大疆飞控专家等300余名跨界人才参与联合研发。其中原阿里云首席架构师领衔开发的“帆-尚行”工业云平台,已实现与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数据互联互通。
事实上,上述这种看似矛盾实则如黄浦江一样包容的艺术,恰是作为开放者的上汽从传统汽车到智能汽车跨越四十年之久,依然保持领导地位的秘密。
小结黄浦江永远在解一道流动的方程,用每秒3米的水纹计算着开放与创新的公约数——这匹液态丝绸的每个褶皱里,都藏着重新定义世界汽车产业的上海密钥。

在开场致辞中,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多次讲到“用户”这个词,足见上汽对用户需求的重视。
正如王晓秋所说:上汽人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了造车梦,也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为人民造好车,让每一个家庭拥有了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底气,一手继续与用户同行,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做到懂车更懂你!
变革,是给上一个时代的总结,又是下一个时代的胎动。
面向未来,上汽将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拥抱变革,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合作共进,以“精益求精”的匠心打磨产品,推动“上海智造、中国品牌、全球品质”持续迭代升级、不断超越向上。
从江南制造局的蒸汽机,到新时代的移动智能大终端,上海滩的传奇永不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