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爱的读者,阅读此文前,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一、诸葛亮简介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以下是关于诸葛亮的详细介绍:
早年经历: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
政治生涯: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时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的隆中对,刘备根据诸葛亮的策略,成功占领荆州、益州之地,与孙权、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刘备伐吴于夷陵之战失败后,刘备于永安托孤于诸葛亮。刘禅继位后,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军事生涯:诸葛亮前后五次北伐中原,但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
逝世: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

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东晋桓温追封为“武兴王”。
个人成就: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作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二、诫子书介绍《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原文及译文如下: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作为一个君子,应该用宁静、专一的态度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如果一个人不能保持淡泊名利的心态,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如果一个人不能保持宁静的心态,就无法实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专心致志,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在学习上取得成就。放纵懒散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则无法陶冶性情。年华像流水一样逝去,意志和时光一同消逝,最终像枯枝败叶一样,大多不能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守着穷困的居舍,到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诫子书》不仅讲明了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仅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在这封家书中对儿子的要求非常严格,循循善诱,表达了对子女的殷切期望。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