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俄乌冲突已持续较长时间,对地区乃至全球的政治、经济和安全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展望下一轮冲突发展,诸多因素相互交织,使得局势充满不确定性。
战场态势:春季攻势引发新波澜2025 年春季,战场形势愈发引人关注。俄罗斯媒体《沙皇报》4 月 7 日预言的 “春季攻势” 备受瞩目。从目前透露的信息看,俄军的 “春季攻势” 可能聚焦苏梅州、哈尔科夫州、扎波罗热州三州。从战术层面分析,这种多点突破的策略具有一定合理性。在扎波罗热方向,俄军在奥列霍沃市南部的行动或为解放该地区的开端;哈尔科夫的德武列奇诺耶村争夺战激烈,而苏梅方向俄军从东北和西北推进,意图切断乌军东北角联系。春季温暖干燥、晴朗的天气利于无人机活动,能为俄军提供更好的侦察与打击支持。
乌克兰方面也在积极应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警告称俄军可能将进攻范围扩大至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地区,这一方面反映出乌军对防线的担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为争取更多国际支持的策略。北约国家持续的军事支持是乌军坚守的重要依靠,美国智库《战争研究所》报告指出,尽管俄军在形成兵力优势,但乌军凭借北约的情报和装备支持,仍在利曼东北部桥头堡坚守,采用 “以空间换时间” 的策略。不过,随着美国因素的变化,乌军战力面临挑战。有报道称美国五角大楼深度介入乌克兰军队行动策划,而特朗普上台后,拜登时期的相关计划被打乱,这直接影响到乌军的作战规划与资源获取,使得乌军在战场上的处境愈发艰难。
军事装备发展与对抗:无人机与精确制导武器主导在现代战争中,军事装备的发展与对抗对战争走向起着关键作用。俄乌冲突中,无人机与精确制导武器成为战场焦点。
俄军在 “春季攻势” 中,计划充分利用春季天气优势扩大无人机使用范围。无人机在侦察、打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深度融入俄军作战体系。例如,俄军的 “柳叶刀” 巡飞弹等精确制导武器,打击能力逐步增强。相比之下,乌军依赖北约提供的防空系统和精确制导武器,试图通过 “以小博大” 的方式抵御俄军推进。但乌军面临装备短缺和后勤补给困难的双重困境。随着冲突持续,俄军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在装备对比上逐渐占据优势,这将对下一轮冲突的战场局势产生重要影响。
地缘政治博弈:和谈曙光与重重阻碍并存地缘政治博弈始终是俄乌冲突的重要背景。目前,和谈的呼声渐高,但双方核心诉求存在巨大分歧。
俄罗斯要求乌克兰实现 “中立化” 并承认现有战线实控权,这一诉求基于俄罗斯对自身安全空间的考量,乌克兰若保持中立,北约东扩对俄罗斯的威胁将大大降低,同时承认现有战线实控权是对俄罗斯军事行动成果的巩固。乌克兰方面则坚持要先获得美西方安全保障,强调领土完整,并提出领土交换作为筹码。乌克兰寻求美西方安全保障,是希望借助外部力量维护自身主权独立,但其强调领土完整与俄罗斯的诉求形成鲜明矛盾,尤其是乌东四地的归属问题,双方很难在短期内达成一致。
近期美俄欧政策的调整给冲突带来新变数。美国特朗普政府将解决俄乌冲突作为优先任务,多次与俄乌两国领导人通话,讨论乌克兰局势,甚至表示美俄双方同意就结束俄乌冲突进行 “紧密合作”,派遣团队 “立即开始谈判”。俄罗斯也多次表示愿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进行谈判,寻求公平、可持续的解决方案。然而,美国不可能轻易就欧洲安全问题与俄罗斯达成具有法律约束性的安全协议,俄罗斯也不会对北约东扩完全放心,美俄地缘结构性矛盾难以在短期内消除。欧洲方面,随着俄乌冲突的延宕,俄欧关系恶化,北约 “复活”,北欧国家芬兰、瑞典加入北约,法德倡导的 “欧洲主权” 愿景搁置。特朗普政府对俄乌冲突政策的调整,还导致美欧裂痕加深,欧盟与白宫关系变得复杂,这也增加了地缘政治博弈的复杂性。
经济与资源:战争消耗下的艰难支撑长期的冲突对俄乌双方的经济都造成了沉重打击。俄罗斯民众对战争引发的国内通胀压力关注度不断走高,经济上承受着国际制裁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能源出口受阻,国内产业结构调整面临挑战。乌克兰国内经济更是濒临崩溃,大量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工业生产停滞,农业等支柱产业受损严重,民众生活陷入困境,其经济恢复和重建面临巨大资金缺口与技术难题。
在资源方面,俄乌两国在能源等关键资源上具有重要地位。俄罗斯是能源大国,其能源资源在冲突中既是自身维持战争的重要保障,也成为地缘政治博弈中的重要筹码。乌克兰同样拥有一定的资源基础,但由于冲突导致资源开发和利用受到严重制约。下一轮冲突中,双方在资源控制、能源运输通道安全等方面的争夺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这不仅关乎双方战争的持续能力,也会对全球能源市场产生波动影响。
展望下一轮俄乌冲突,战场局势将更加复杂,军事装备的对抗、地缘政治的博弈以及经济资源的支撑能力都将深刻影响冲突的走向。和谈虽有希望,但双方在核心利益上的巨大分歧使得实现全面和平困难重重,冲突或将在谈判与作战的交织中继续演变,对地区和全球的影响也将持续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