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佝偻着身子走了进来。他左手托着右臂,眉头紧锁,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
"孙医生,我这肩膀疼了快两个月了。"他艰难地在诊椅上坐下,"之前在其他医院看过,说是肩周炎,做了理疗,吃了药,可就是不见好。"
我起身走到他身边,轻轻托起他的右臂。刚一碰到他的肩膀,他就倒吸一口冷气。"疼!特别疼!"

我仔细观察着他的肩部,发现他的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尤其是外展时疼痛加剧。但奇怪的是,他的肩部并没有明显的肿胀,按压时也没有明显的压痛点。
"您平时工作性质是什么?"我一边检查一边问道。
"我是程序员,每天对着电脑写代码。"他苦笑道,"这工作一做就是十几年,颈椎也不太好。"
我点点头,示意他放松。手指轻轻搭在他的手腕上,感受着他的脉象。脉象弦细,舌苔薄白,这是典型的肝郁气滞之象。
"您最近是不是压力比较大?"我问道。

他愣了一下,随即叹了口气:"是啊,公司最近在裁员,我虽然没被裁,但工作量翻了一倍,天天加班到半夜。"
我回到座位上,提笔写下处方:"您这个情况,不单纯是肩周炎。中医讲'不通则痛',您这是长期伏案工作,加上精神压力大,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我先给您开个方子,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
他点了点头,有些犹豫:"孙医生,我之前也吃过不少中药,没什么效果..."
我微笑道:"中药讲究辨证施治,君臣佐使的配伍很重要。您放心,我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调整方剂。"
第一次开的方子以柴胡疏肝散为基础,加入当归、川芎等活血化瘀之品。三天后复诊,他的表情明显放松了许多。

"咦,这次的感觉确实不一样。"他惊讶地说,"肩膀轻松了不少。"
我一边把脉一边说:"中医讲究整体观念,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您这个病,既要治标,更要治本。"
治疗持续了半个月,他的症状明显好转。但就在我以为治疗即将结束时,他突然再次拜访,声音里带着慌乱:"孙医生,我的肩膀又疼起来了,比之前还厉害!"
我立刻招呼他来诊室。把脉后发现,他的脉象比之前更加弦紧。这不对劲,按理说经过这段时间的治疗,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
我仔细询问他这几天的生活起居,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他为了赶项目进度,连续三天通宵加班,期间还喝了不少咖啡提神。
"您这是又把自己逼得太紧了。"我无奈地说,"再好的药也经不起这样折腾啊。"

他懊恼地低下头:"我也是没办法,项目deadline就在眼前..."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正色道,"您要是把身体搞垮了,项目做得再好又有什么用?"
重新调整了方剂,我特别加入了一些安神助眠的药物,并叮嘱他要注意休息。这次,他总算把我的话听进去了,按时作息,配合治疗。
一个月后,他神采奕奕地走进诊室,右臂活动自如。"孙医生,太感谢您了!不仅治好了我的肩膀,还让我明白了健康的重要性。"
我笑着摆摆手:"这是您自己配合得好。记住,治病要治本,养生更要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