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篇幅较长,内容比较干。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武器进口大国的印度最近却开始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国产的阿塔格斯火炮号称是“宇宙第一火炮”,首次试射就直接带走4名专家。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印度又为何一定要自主研发武器装备?
自从印度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还拥有了核武器之后,就一直梦想成为军事大国,毕竟只有拳头硬了说话才能有底气。
奈何印度国内的军工事业实在差劲,所以一开始他只能从美俄德高价武器。但时间一长,印度军费也支撑不住了,而且总是买进口别人研发的武器,容易被人卡脖子,还会让别人轻而易举就握住自己的国防命脉。
再加上出口版的武器总是不如研发国的自用版本实力强劲,届时如果两兵对阵难免会落后。最关键的是如果没有自主研发的武器怎么能算得上是武器强国呢?
所以印度军方就下定决心一定要造出百分百国产的武器装备,可惜事与愿违。例如他们自主研发的战斗机就经常在试飞阶段发生事故,要不就是机毁人亡,要不就是让原型机缺胳膊断腿面目全非,每一次的试验都损失惨重。
屡战屡败的印度就想要转行钻研难度相对较低的火炮,可惜依旧困难重重。2020年9月12日,印度试射了一枚阿塔格斯火炮,据说射程可以达到48公里,号称宇宙第一火炮。
发射当天他们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开炮仪式,包括陆军总司令在内的多名印度高级军官都到场观摩。而且为了彰显本次试射行动的重要性,研发该火炮的四名军事专家齐齐上阵,亲自现场操作发射,前后总共准备了一个多小时。
但是,就在开炮的瞬间,意外发生了。只听阿塔格斯榴弹炮发出一声巨响,现场立马迸发出冲天的火光,随后就被一阵黑色浓雾笼罩。
直到烟雾散开,现场的印度军官们才看见两名专家在离火炮不远的地方倒地不起,满身伤痕,而另外两名距离火炮较近的专家则被炸得只剩断肢残骸,当场死亡。
当医护人员赶到时,两名受伤的军事专家也因医治无效死亡。一枚阿塔格斯榴弹炮的试射就能消耗4名专家,不得不说印度武器的自主研发确实很费专家。
印度军方经过调查后发现,阿塔格斯榴弹炮之所以会试射失败,是由于使用了国企OFB集团生产的不合格炮弹,阿塔格斯没有质量问题。
这番言论引起OFB集团的不满,他们坚称自己生产的炮弹没有问题,而是印度军方设计的阿塔格斯炮弹有问题。
事实上该起炸膛事故不是OFB集团第一次遇到,自从他们2014年与印度军方合作以来,5年时间里发生了430多起劣质弹药炸膛事故,造成27名印度军官死亡,普通士兵更是不计其数。
关于炸膛事故的责任问题,双方展开了口水战,这也让印度与本土的国有军工企业直接闹掰,转而向本土的私营企业合作。
虽然首次试射阿塔格斯就出了大事故,但是三哥不走寻常路,不仅没有将它回炉重造,而是直接送上前线,估计是想和敌人同归于尽。
其实,印度军方之所以如此火急火燎,主要是因为他们与邻国的巴基斯坦经常发生冲突,争夺克什米尔地区的主权。
在两军进行拉锯战期间,印度军方最常使用的就是火炮,为了能在火炮对射中取得优势,印度发展了一支拥有4000门火炮的炮兵部队。
但是其中的现代化重型火炮并不多,于是印度军方就决定制造一款世界顶尖的榴弹炮,也就是阿塔格斯。
这款牵引式榴弹炮由炮管、炮栓、炮口、制退器和反后坐装置组成,可以发射印度陆军装备的155毫米口径炮弹。
根据阿塔格斯的工程设计师介绍,该武器射程长、射击精度高、火力强,采用全电驱动维修,降低了后勤养护的维修难度,提升其持续作战能力。
精度高不高暂且不说,火力确实强劲,一次试射就能带走四名专家,还能把自己炸得七零八落,这威力属实不容小觑。
与私营企业联合开发后,印度军方在同年的12月19日于奥迪沙的巴拉索尔射击场又一次试射了阿塔格斯榴弹炮,这次它终于准确击中目标试射成功。
在此之前,印度军方已经在中印边境附近的锡金邦和印巴边境附近地区等地点试射了超过2000枚阿塔格斯榴弹炮。
一般国家选择在边境试射的目的都是为了震慑对方,所以都是采用较为成熟的武器来进行,但三哥又一次突破常规,直接将还在实验阶段的阿塔格斯搬到了边境地区试射,结果可想而知,这2000枚榴弹炮几乎都试射失败,不但起不到耀武扬威的作用,还让自己人对这一炮弹产生阴影。
而且其中还有一次边境试射,不仅榴弹炮炸膛了,还引爆了周边的炮弹,现场顿时成了一片火海,不仅没能给自己长威风,反而颜面扫地。
但印度军方依旧对阿塔格斯信心满满,阿塔格斯的负责人加德表示,这是世界上射程最长的火炮,达到了48公里,这会让敌人无法反击,既能远程打击敌人又能保护己方安全。
同时他还称赞阿塔格斯是世界上最强的火炮,相较于传奇榴弹炮“博福斯”以及世界其他火炮,阿塔格斯不仅射程远,一分钟还能发射5枚炮弹,比“博福斯”多2枚。它的机动性也高,还非常可靠牢固,没有其他国家能够在这种高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具有高射速能力的火炮系统。
不得不说,加德的评价里多少带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味道,毕竟这也不是印度军方第一次发生火炮炸膛的事故了。
在阿塔格斯之前,印度军方曾试射过另一款榴弹炮名为“丹努什”。试射当天,指挥官一声令下,射手就拉下了火炮的引线,随后就听到丹努什榴弹炮发出一声闷响,炮管里不断涌出滚滚黑烟,接着炮管就直接炸裂成花瓣状。那名可怜的射手也和前面的四位专家一样,当场死亡。
关于这场事故的原因,印度官方一开始声称是供应商提供了伪造成德制的中国制劣质滚珠轴承,珠轴承尺寸偏差过大,才致使榴弹炮测试失败。
但进一步调查后,印度军方才发现其实轴承没有问题,是军工部门的设计失误,导致炮弹在飞出炮管时碰到了炮口的制退器才炸膛的。
而这次事故中使用的炮弹依旧是来自印度国营军工企业OFB集团,不过最终原因却不在炮弹身上,而是制退器的做工过于粗糙,刮到了炮弹才导致了这一悲剧。
事后有媒体爆料,这款榴弹炮根本达不到90%的国产化,而是在瑞典牵引炮的基础上简单改造而来。这也不是印度第一次生产贴牌武器了,之前的战斗机、军服都有过这种情况。
毕竟在丹努什榴弹炮列装之前,印度陆军的火炮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瑞典进口的FH77B 155毫米榴弹炮。
这款火炮采用了39倍口径的155毫米身管,发射的是北约制式弹药。当它发射远程全膛底排榴弹时,最大射程达到了30公里。在世界级火炮中,它的整体性能算是相当理想的。所以印度当时愿意以每台300亿美元,比主战坦克还贵的高价,从瑞典手中410门该现代火炮。
不久后,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就爆发了卡吉尔冲突,FH77B借机闪亮登场,而且还表现不俗。于是印度就萌生了以该火炮为蓝本,仿制类似的国产火炮的想法,这才有了丹努什榴弹炮。
作为FH77B的孪生兄弟,丹努什采用了155毫米45倍口径的榴弹炮,最大射程比“哥哥”多了8公里,达到了38公里。
在射速上,同等级别的“博福斯”155毫米榴弹炮每分钟可发射13枚炮弹,而丹努什每分钟可发射8枚,略显逊色。
另外它还配备了基于导航系统的精准火控系统、弹道计算系统和昼夜直射系统,自牵引推进装置,可以轻松部署在山区一带,克什米尔地区更是不在话下,这对巴基斯坦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不仅如此,印度陆军还将为它装备多种新一代监视与目标捕获设备,包括国产的“施瓦提”改进型武器定位雷达和“卡什提兹”观察仪,两款分别改造自美国和以色列的武器。
丹努什榴弹炮的威力不小,在近炸的时候,对坦克和装甲车的伤害可以达到67%。如果它发射的是弹重为45.5公斤的高爆弹,能把30米外的T72坦克履带炸断。
印度军备从以前的“外国货”,再到现在的“贴牌货”,无疑都印证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抄作业”和“改作业”都是行不通的,所以印度军方又只能回到买买买的路线上。他们先后花了十几亿从美国进口了一百多门39倍口径的M777式155轻型牵引榴弹炮。
该榴弹炮由火炮支架和炮管总成组件这两大构件组成,火炮支架包括四根挤压成型的钛合金管、一个蓄能器、两个反冲油缸和一个平衡装置。炮管总成包括炮管、炮口制动器、牵引孔、底火机构和螺旋炮尾。
全炮大面积采用钛和铝合金材料制造的火炮系统,因此重量较轻,炮身全重1900千克,是常规155毫米火炮重量的一半,成为世界上最轻的155毫米牵引榴弹炮。
M777式火炮配有数字发射、惯性制导和SINCGARS无线电系统,发射普通榴弹的射程为24千米,发射火箭增程弹的射程可达40千米。
为了满足火力和射程上的高标准,并且兼容现有的155毫米弹药,M77榴弹炮的M776式炮身由美国M109A6自行榴弹炮的M284式炮身改造而成。
与其前身相比,M776的弹道性能不变,只在其外部结构做了部分改进。它的炮身还可进行90度转动,以便炮闩向上开闩。同时炮闩也作了改进,但保留了原来的底火人工装填装置。
在部署方式上,M777榴弹炮可以用车辆牵引或直升机吊运,具有低轮廓、高生存力、快速部署和装载等特点。
即便是这样一款先进的现代火炮,到了印度军方手中依旧炸膛。而这次印度军方不敢说是美国火炮有质量问题,而是承认了自己使用国产的155毫米炮弹才引发这起事故。
由此来看,印度的军工事业还是相当不成熟,想要完全实现武器装备国产化,不能只用别人的产品来改装,也不能一味依靠国外进口零件国内自行组装,这样也走不长远。
[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