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与手机有关?医生再三提醒:睡前这几点千万别忽视

晓旋玩转养护 2025-03-20 14:19:19

在现代生活中,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到了晚上,很多人都习惯在床上刷手机、看视频、聊聊天,以为这样可以放松心情、助眠安神。可你知道吗?在医院的门诊中,我常常遇到一些失眠的患者,而他们中不乏那些睡前长时间沉迷手机的人。有人以为手机能带来娱乐与信息,实际上,手机中的蓝光和不断涌现的信息却正悄悄地蚕食着我们的睡眠质量。

一、长时间盯屏:蓝光干扰褪黑激素分泌

很多人认为,晚上在床上多看一会儿手机,能消除一天的疲劳,让心情放松。殊不知,手机屏幕发出的蓝光会直接干扰人体褪黑激素的分泌,而褪黑激素正是帮助我们调节睡眠的重要激素。

我曾遇到过一位中年患者,他每天睡前都要刷上半个小时的社交媒体和新闻资讯,结果夜里经常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经过详细询问和检查后,我们发现他体内褪黑激素水平明显偏低,而这一切,都与他长期在睡前长时间使用手机密不可分。

医生建议,睡前至少一小时内尽量减少手机使用,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帮助身体自然进入放松状态。

二、频繁刷屏:不断提醒打乱生物钟

不少人养成了睡前不断查看手机通知、社交媒体更新的习惯,仿佛只要错过一个消息,就会担心与外界失去联系。其实,这种频繁的刷屏行为,不仅会让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还会打乱原本平稳的生物钟。

记得有一位退休教师,每晚都要反复刷新微信、微博,生怕错过朋友的问候或是新闻动态。久而久之,他开始出现入睡困难和睡眠中断的问题。医生告诫他,手机通知就像不断敲打的闹钟,干扰了大脑对“睡眠信号”的正确接收,导致睡眠质量急剧下降。

三、睡前接收负面信息:焦虑在不知不觉中滋生

现代社会信息爆炸,负面新闻、社会热点层出不穷。许多人在临睡前习惯性地浏览新闻或社交媒体上的讨论,而这些信息往往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负面信息会引发情绪波动,增加焦虑感,从而让人难以放松进入梦乡。

曾有位上班族患者,睡前习惯浏览新闻,结果每晚都因看到令人担忧的社会事件而心情沉重,心跳加快,最终导致长期失眠。医生特别提醒:睡前应选择轻松、愉快的内容,切勿让那些充满负能量的信息在心中滋生焦虑。

四、床上使用手机:破坏原本的睡眠环境

长期以来,我们都把床视为休息和放松的圣地。然而,很多人却习惯在床上使用手机,将原本安静的睡眠环境变成了信息轰炸的战场。床上的手机光线、声音以及不断弹出的提示,都可能让人难以完全放松,甚至形成条件反射,使大脑将床与“工作”或“娱乐”联系在一起,而非真正的休息空间。

一位年轻母亲曾告诉我,她晚上常在床上追剧、聊天,结果总是半夜惊醒,难以再入睡。经过一番调适后,她终于学会了在固定时间内将手机放到卧室外,将床真正留给睡眠。医生强调,建立良好的睡眠环境至关重要,只有将床打造成纯粹的休息场所,才能让身体和大脑都进入最佳睡眠状态。

总结来说,现代科技虽然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在享受手机带来的便捷时,也别忘了适时地“放下手机”,给自己一个真正放松的睡前环境。无论是为了调节生物钟、缓解情绪,还是为了保护眼睛,医生都再三提醒:睡前这几点,千万别忽视!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