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济南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济南市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5年)》。
根据《行动方案》可知,到2024年年底,智能算力规模达到3000PFlops,占比达到济南市总算力的60%;2025年年底,智能算力规模达到5000PFlops,占比达到济南市总算力的70%。
其中,以数据要素开发利用与市场化配置为牵引,带动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数据标注、信创、车联网等产业发展。2024年,引育数商企业300家以上,建设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工厂,推动大模型集成开发与训练产业创新发展,争创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
鼓励和支持企业建设行业模型训练数据集,为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提供高质量数据供给,每年建设高质量模型训练数据集5个左右,争创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
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征集,编制“人工智能+”应用实施规划,围绕政务、商贸等重点领域开展大模型应用场景建设,打造10个广泛应用的行业应用大模型,落地大模型应用场景50个以上。
同时,统筹利用现有“数字泉城建设专项资金”,探索发放首批“数据要素券”,对数据资产入表、数据交易、“数据要素×”场景打造等方面给予支持。
2019年,济南市在中国率先出台《济南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不断取得竞争新优势。
在政策的支持下,2023年,济南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385亿元,同比增长42%,并成功上榜中国AI创新之城20强,入围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最具创新力城市前100强。
其中,济南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和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拥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280余家,占济南市78%,主要集中在齐鲁软件园,带动相关产业近千亿规模。
当下,大模型已经成为当今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支柱。
今年6月,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又加码人工智能,印发《济南市新一代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
该《行动计划》围绕智能算力、数据要素、基础软硬件供给能力提升等任务,明确了推动大模型研发、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赋能与开放等任务。
此前,山东能源集团、华为、云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济南联手发布全球首个商用于矿山领域的AI大模型——盘古矿山大模型,标志着人工智能在矿山领域应用方面迈出重要一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宣布上线“天工开物”大模型服务平台。“天工开物”自发布以来,应用到了山工艺的数字媒体、游戏、动画、摄影、视觉传达、服装、手工艺等多个专业。
除了大模型之外,数据因AI而变得越来越重要,数据要素是新型生产力的代表,数据挖掘能力成为新时代的国家重要竞争力。
今年4月份,全国首个公共数据可信流通基础设施以试点服务项目形式在济南正式落地,标志着济南市公共数据全面实现社会化流通,“数据要素×”行动将在济南实现全新突破。
作为山东数字强省建设的核心阵地,济南率先提出打造数字先锋城市,持续推进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建设。
目前,济南市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已覆盖15个区县子节点,实现与省级一体化大数据平台的互联互通,共发布数据目录13000余项、数据资源20000余项,汇聚各部门数据量达150亿余条,支撑服务调用近45亿次,在数据供给侧打下了良好基础。
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调查显示,济南市年数据产量总规模约为102EB,占山东省总产量的23%;年数据总存量约为8.3EB,占山东省总存量的27%,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在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发布的《2023数字生态指数报告》中,济南市跻身全国第1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