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卖引发的世纪悬案(三)

历史可以很好看 2018-01-09 22:03:49

第一位嫌疑人:孟浩然

就在事发前不久,孟浩然刚刚更新了自己的新诗《夏日南亭怀辛大》,开头四句: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提审官:“老孟,披头散发去乘凉,你好像很怕热吗?”

 

孟浩然浑身大汗,却打了个冷颤:

“大哥,你是了解我的。我喜欢在野外找灵感,不关心城里的事儿。”

 

三个提审官交头接耳,觉得孟浩然说得对,这货正在筹备自己的乡村民谣,很少在长安露面了。排除。

 

第二位嫌疑人:杜甫

那一年,杜甫还很很年轻,两次高考都落榜。为了像李白那样认识大V,他的公众号“老子很美”,更新频繁。

最近,他又写了一首纪实诗:《夏夜叹》

其中几句: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提审官:“你高考两次都没中,写夏夜还加个“叹”字,是不是不服啊?”

 

杜甫年轻气盛:

“大哥,你是了解我的。如果是我,一定连写三首,叫《三送》,跟我的《三吏》、《三别》组成合集。”

 

提审官一听,也有道理。

杜甫是个耿直的boy,以“诗史”著称,写啥事都事无巨细,排除。

 

 

第三位是个大V:王维

王维在朝廷身居高位,玄宗和玉环的生活,他比谁都了解。

巧的是,他也刚写了一首诗:《苦热》

开头四句: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

草木尽焦卷,川泽皆干涸。

 

这20个字,每个字都有摄氏42度。

还说“思出宇宙外,旷然在寥廓”,这是要飞出宇宙去乘凉,莫非是他?

 

提审官喝了口水,还没准备好。

王维已经先开口:

“大哥,你是了解我的。如果是我,我一定是在华清池跟玄宗、玉环吃荔枝了。”

 

提审官一听,更有道理。王维能写会唱,是玄宗身边的红人,有啥风雅的事都会叫上他。

恩,也得排除。

 

提审一时陷入了僵局。

 

正在这时,有人匆匆来报:

一位朝阳群众称:那天在华清池门口,见过李白。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