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在2月12日,美国企业家、全球首富埃隆·马斯克名下的社交媒体平台X(原名为推特)已同意支付1000万美元,以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针对该平台及其前首席执行官的诉讼达成和解。
值得注意的是,仅在一个月之前,Facebook的母公司Meta集团就已经与特朗普达成了类似的协议,向其赔付2500万美元,其中有2200万美元专门拨作建立“特朗普图书馆”的基金。与此同时,有消息称谷歌公司也即将与特朗普达成协议,并计划给予一定金额的赔偿金。
那么,特朗普为何要提起此类诉讼?为何各大主流社交平台近期纷纷选择与他和解并作出经济补偿?我们不禁疑惑,是否这些科技巨头真的有意通过这种方式来支持特朗普的个人项目或目的?
最初,特朗普无法继续使用其在一些主要社交平台上(如推特)的个人账户,原因是这些平台将他的账号封禁了。随后,特朗普提起诉讼,声称这些社交平台侵犯了他的言论自由权。
这一情况发生在2020年美国大选期间,尽管特朗普未能成功连任总统职位,反而输给了乔·拜登,但他坚持认为存在选举操控行为。因此,他在推特上质疑大选结果的真实性并称存在大规模欺诈行为。然而,推特很快将此类声明标记为可能的虚假信息,提醒用户审慎对待。
2021年1月6日发生的美国国会山暴动事件进一步加剧了事态。当时,一群支持特朗普的人士冲入国会大厦,特朗普对此表达了支持态度。紧接着,在两天后,推特永久关闭了特朗普的账号。不久之后,其他社交媒体平台如脸书、Instagram和YouTube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行动发生时,特朗普仍然是在职的美国总统,直到1月20日任期结束为止。对于如此迅速地对其做出这种反应,许多人认为这是权力更迭带来的必然结果——“树倒猢狲散”,暗示着即使权力未完全移交,新旧交替过程中的影响力减弱已经不可避免。
面对上述封号,特朗普决定采取法律手段,控告相关平台侵犯其言论自由权益。但在2022年的一审中,联邦法院驳回了特朗普的诉求,指出由于推特是一家私营企业,它有权自主决定是否允许特定人士在其平台上发言。
该裁决逻辑合理,因为根据美国法律规定,私营公司拥有筛选用户的权利;它们与用户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选择机制,并非有义务无条件接待每一位申请者。相较之下,国有企业则不具备这样的权限。面对此不利局面,特朗普并未放弃抗争,而是指示律师团队在2023年秋季针对先前裁决提出上诉。回顾过去,不难发现特朗普与主流媒体及司法体系的关系一直颇为紧张。
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时任总统特朗普曾借助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直播渠道进行发言。然而,当他偏离主题,转而宣扬自身功绩而非集中汇报新冠疫情相关信息时,CNN果断中断了信号传输。此后,电视台方面表示此举是因为会议核心在于报告抗疫动态而非展示领导人自夸场景。这一举动无疑令特朗普十分尴尬。此外,在其首次担任总统的前六个月里,特朗普频繁利用推特发表公开声明。
但由于部分美国人对他持有强烈反感情绪,导致他们持续在特朗普发布的推文中留言以示不满甚至侮辱性言辞。值得强调的是,在美国社会中,民众对政府高官乃至政治家施加批评或负面评价并不违法。毕竟这些人代表公众意志行使职责,理应承受来自选民的监督甚至抨击。不过,特朗普显然无法容忍这种状况。出于维护自身形象考虑,他屏蔽了那些发表负面评论的网民,仅允许部分内容显示在其页面下方。
此事引发了轩然大波,七位被屏蔽的用户共同发起集体诉讼,请求法庭判令解除封锁状态。纽约州法官审理后判定,鉴于特朗普的官方身份决定了其网络空间具有公共服务性质,不得随意排斥任何美国公民参与讨论。此裁决使得特朗普倍感愤怒,他坚称自己早在2009年便注册了推特账号,并非专用于职务需求。他认为自己同普通用户享有平等权利,理应对不当言论实施过滤处理。遗憾的是,法官并未认同特朗普的观点。
令人瞩目的是,到了2022年11月,埃隆·马斯克斥资约440亿美元收购了推特,并更名为X。随之而来的是特朗普账号重获激活的机会。与此同时,2023年初,脸书和Ins按照原定计划结束了对特朗普的封禁期,同样恢复了他的访问权限。现在看来,美国科技巨头们似乎愿意不惜一切代价赢取特朗普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