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促进创新与发现”系列研讨会(第二...

文峻评健康 2024-08-22 21:08:50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Enabling Innovation and Discovery

促进创新与发现

H5N1禽流感的威胁与应对

2024年8月20日上午,北京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研究中心召开了第二期“促进创新与发现”系列研讨会,主题为《H5N1禽流感的威胁与应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的专家及北京市、区疾控中心的分管主任和业务骨干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研究中心主办,国际病毒学杂志、北京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协办。

研讨会由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全意主持,中心党委书记宋卫萍致开场词。宋卫萍指出,新发突发传染病一直是全球卫生与健康领域的重要威胁,针对当下H5N1禽流感带来的挑战,持续做好人际和禽间疫情监测、深入探索病毒跨种属传播机制以及加强疫苗研发是做好疫情应对的重要基础。应充分发挥北京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研究中心的科研平台优势,整合专家资源,加强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以进一步筑牢我市禽流感疫情的防控体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朱闻斐副研究员介绍了2021年以来,我国发现的H10、H3和H5等亚型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变异、动物宿主、毒力和传播力等病原学特征;从基因进化特点、动物适应性和跨种属传播机制等不同角度揭示了近年来我国人感染高致病性H5N6禽流感病例数相对较多的原因;并在H5N1禽流感病毒的宿主种类、传播途径和致病力等方面对近期疫情发展趋势进行了评估。

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张国钢研究员介绍了野鸟监测技术的发展,强调我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在野鸟禽流感疫情防控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另外指出,候鸟携带的禽流感病毒种类繁多,在病毒传播与扩散过程中扮演了储存库和运输机的角色,提示候鸟迁徙路线中的停歇交汇地点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的重要区域。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毕玉海研究员从基因重组、传播模式、抗原性差异、突变位点等全方位解析了H5N1禽流感病毒的演变规律和流行现状,并通过探究禽流感病毒感染机体后引发的免疫反应机制,强调细胞免疫应答在抗禽流感病毒感染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禽流感疫苗研发的新思路。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孙洪磊教授介绍了H5N1禽流感病毒的全球地区分布、宿主种类和哺乳动物适应性,对H5N1禽流感病毒的传播力、致病力和感染力等相关的基因变异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客观评估了病毒实现跨种属传播的风险。

与会人员还围绕H5N1禽流感病毒在基因重组机制、输入风险、感染者临床表现、疫苗适配度以及监测工作中涉及的动物伦理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会议总结

SUMMARY REPORT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鹏进行了总结发言,指出进一步完善禽流感监测体系,是有效阻断禽流感病毒跨种属感染人类和人际传播的重要手段。北京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研究中心将继续加强与其他科研团队在禽流感病毒基因演化、感染免疫和传播规律等方向开展合作交流,为提升重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供稿:市疾控中心传地所

编辑:Suki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