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电车之前,我真是经历了一场“拉锯战”。周围的朋友们一个个都像是燃油车的代言人,纷纷劝我别作死,还是买油车靠谱。有人甚至断言电车“根本上不了高速”、“安全性能堪忧”,还拿出各种事故视频来吓唬我。看到那些视频时,我确实有些动摇,差点以为他们说得全对。结果后来才发现,真是被误导了。买了纯电车之后,我才知道这有多香,网上那些负面言论完全是耸人听闻!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首先,纯电车根本不怕堵车。这可不是瞎说,绵阳日报就报道过一个经典案例:油车电车狭路相逢,谁也不愿让步,结果两个车主在车里对峙了整整12个小时!油车主一开始还挺淡定,开着空调吹得悠然自得,心想着反正有油,怕什么?没想到最后燃油耗光,奔驰车主只能灰溜溜地叫了拖车。反观电车,空调该开开,车主还睡了个好觉,电池电量下降的不多。
为什么会这样?简单点说就是,传统燃油车在怠速时,发动机依然在工作,油耗无法避免。反观电车,在堵车时,电动机几乎不消耗电能。唯一的电耗来源是空调、照明等系统——而这些对电池的消耗微乎其微。以一辆100度电池的电车为例,在只开空调的情况,大约能坚持65个小时的样子。如果电耗管理优秀,而且采用的是“热泵空调”,坚持的时间往往更长。相反,油车就不同了,最低消耗摆在这里——真正长时间的堵车,往往很快就抛锚了!当然,在极寒环境下,结论就相反了,纯油车坚持的时间更长。但真的天天身处这种环境,增程/插混其实更香,比纯油车更靠谱。
其次,不存在所谓的不能跑长途。虽然很多人说“纯电汽车”不能跑长途,存在续航焦虑等等。但以我购买的车型为例,真没这种情况——甚至不少车友,还是卖掉增程置换的纯电。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这辆车高速一口气跑500公里没问题,冬季也至少能跑400多。加上现在的充电桩也很普及,充个电很方便。当然,很多人会提反对意见,觉得节假日你怎么办?抢充电桩你怎么办?但真正买了长续航的纯电才发现,很少会在高速上补能——因为你续航足够,充电很快。与其和增程/插混抢1.8元一度的电,不如下了高速找根超充,10分钟就解决问题了。
说白了,别说高速上抢不到桩了,就算有那60kw的桩,还真瞧不上——下高速充300kw桩,它不香吗?所以,别看都是绿牌,其实在高速上充电的纯电很少,大多数都是增程/插混在哪抢,或者很老旧的纯电车型。这不是忽悠,今年十一小鹏汽车就发布了车主的出行数据:其中 top10的车主,仅仅10月4日一天,就跑了1200公里以上。要是存在“续航焦虑”,根本跑不到这个数据!当然,318这些你瞧不上,硬要走G219 新藏线这些,就非常极限了。因为这种极端地区,几乎没有充电设施,只能找居民充电。但现实的情况是,这种路线,99.99%的人一辈子都碰不上!
最后,就是安全问题了。起初我也有点忐忑,所以开得很小心。但购车后没多久,群里的车友就出了车祸,结果毫发无损。更牛逼的是,某车友在高速上发生车祸,对面车几乎全损,车辆零件掉了一地——结果自己还爬出车,拍了个视频!真按大家说的“电车”危险,他们估计早在医院躺着了。为什么没自燃,或者出现严重事故呢?后来才发现电车和电车差距,可以说是判若云泥。有的电车,电池上面都在偷工减料,阻燃材料、传感器都用得很少,肯定难以杜绝安全隐患。但有的电车,什么“无热蔓延技术”、“电池车身一体化”、“笼式车身”…基本都拉满。在这个前提下,想出事故都非常困难。这可不是瞎说,很多现实的案例,都证明了这点。
给大家的建议就是,别贪图便宜,诸如15万以内的电车,最好慎重入手。毕竟,电池成本就很高了,还要做智能化、白车身,安全方面肯定会有折扣。但20万往上走,资深一些的电车品牌,基本不用担心安全问题。总结下来,纯电车不仅改变了我对出行的理解,也打破了很多陈旧的观念。很多事情还是不能听别人怎么说,自己得试试。试试往往就会发现,网络将很多东西都妖魔化了——现实和新闻根本不同!
通过亲身体验,我发现纯电车在堵车、长途续航和安全性方面的表现远超预期,打破了周围人的偏见和网络上的负面言论。电车在堵车时的低能耗优势,使其在城市交通中表现优异;长续航电车的实际使用体验,消除了续航焦虑;高端电车在安全技术上的投入,使其在事故中的表现优异。网络上的负面言论往往夸大其词,实际使用体验更能反映电车的真实表现。亲身体验电车后,才能真正了解其优缺点,不应完全依赖他人的意见或网络信息。总之,纯电车不仅改变了我对出行的理解,也打破了很多陈旧的观念。很多事情还是不能听别人怎么说,自己得试试。试试往往就会发现,网络将很多东西都妖魔化了——现实和新闻根本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