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思远:中国古董第一教父,马未都一生最佩服的收藏家之一

花黎笙玥 2023-03-12 10:35:44

在中国古董艺术品和古典家具收藏界,有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他的名字在江湖中广为流传,提起他的名字如雷贯耳。

他是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泰山北斗,被称为“中国古董第一教父”。

他对明式家具收藏颇具建树,他是为数不多的最早研究中国古典家具的西方人,也因他是第一个出版中国明式家具书籍的西方人,而被纽约时报冠以“明代之王”的称号。

他是西方艺术界公认的最具眼光和品位的古董商兼收藏家、学者。他也是马未都老师一生最为佩服的收藏家之一。

他就是——安思远。

▲ 中国古董教父——安思远

安思远(真名是Robert·Hatfield·Ellsworth,1929年7月13日—2014年8月3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知名古董商兼收藏家,原苏富比教育学院中国区首席代表、资深艺术品市场顾问。他是美国及整个西方艺术界公认的最具眼光和品位的古董商兼收藏家。

安思远1929年7月13日出生于纽约曼哈顿的显赫家族,他的父亲是一位牙医,母亲是一位歌剧演员。受家庭影响,从小就对收集物品感兴趣。

对于艺术品的喜爱,安思远几乎是与生俱来,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他对艺术充满了兴趣,四岁时他因收集到一枚小小的中国邮票,进而钟情于东方艺术。

1943年,14岁的安思远帮助妈妈,在一个为中国抗日慈善筹款的活动中跑腿儿,收集支持者赠与的物品。其中,鼻烟壶、花式水晶项链等极具异域风情的中式小玩意儿,引起了安思远的兴趣。

安思远在获知物品价格后,自己花钱买下来,再择机转手卖给古董商。这让安思远一个月挣到近40美元。根据《光荣与梦想》一书中对二战前美国物价的描述,当时一间单身公寓每月的房租才大约为25美元。

安思远便经常这样辗转于纽约旧货店,选购包括中国艺术品在内的东西,然后将这些物品低价买入,再转卖给古玩商大赚一笔。

17岁,安思远辍学进入珠宝店工作,并结识了女古董商艾丽丝·庞耐(Alice·Boney)。庞耐是当代最早的中国古董商人之一,也是美国知名的“中国艺术教母”。她慧眼独具,发掘了安思远,并引领他进入职业艺术品交易市场。

眼光独到的他,通过一位古董商成功地将一整套鼻烟壶卖给了蒙特利尔博物馆。从此,年仅十九的安思远,开始了他的古董生涯。

1948年,安思远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汉语,结识了良师王方宇,王方宇每次在指导他研究中国晚清书画时,发现他在课堂上总是一副思绪跑得很远的样子,于是给他取了一个中文名字:安思远。

王方宇不仅教安思远中国艺术知识,还教他为人为商之道。而庞耐则给予安思远资金和渠道支持,让安思远有更多机会去了解中国陶瓷、家具和绘画等,以及日本、印度、泰国等亚洲艺术。

安思远开始研究中国家具,在那个时期,收藏界的主流还是集中在中国青铜器、书画、瓷器等传统古玩上。安思远站在西方的收藏视角上,看到了默默无闻的中国明清家具尚未被人唤醒的艺术光芒。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安思远与中国收藏家王世襄先生先后出版的中式家具鉴赏专著,不谋而合地将中式家具收藏推上一个高峰。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亚洲部主任麦克斯维尔·赫恩曾直言,安思远的研究为博物馆的收藏开辟了一个新门类——明清家具收藏。

凡是我们能想到的文物类型,他都有所收藏。其中他以收藏研究明清硬木家具出名,并在1971年出版了《中国家具——明代与清早期的硬木实例》,至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安思远真正与中国产生联系,要等到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从这个时候开始,安思远不断前往中国考察学习,并完成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收藏——收集《淳化阁帖》。

▲ 《淳化阁帖》

这是一件让启功先生“朝闻道,夕死可矣”的书法作品,被称为“法帖之祖”,也是中国人的临摹书法的圣经。

2003年,安思远以450万美元的价格将4卷《淳化阁帖》转给了上海博物馆,当时日本博物馆的出价已经高达1100万美元。而上海博物馆的出价其实低于安思远的预期,他觉得既然书帖属于中国,那“我就让它回到中国。”

至此,中国的国宝《淳化阁帖》终于永远回到了祖国,并且成为了上海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1975年,安思远做了其生平最大胆的一次购买,他在曼哈顿最尊贵的地段,纽约的第五大道上,购得了一座具有22个房间的巨大公寓,于1980年装修完成。

这里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不到两个街区,他用这个博物馆一样的公寓来放置他的家具、雕塑、绘画和其他藏品。

他用自己的文化品味与审美,打造出了一座跨越东西文化、冠绝古今的华美大宅。

正如安思远所说,“如果你无意与这件作品朝夕相对,那就千万不要收藏它。”他把这些古董收藏,融入到生活状态之中,俨然已经超越收藏本身。

每一个到访这间公寓的访客,都会被安思远独具匠心的展示方式所折服。

当人们走进这座位于曼哈顿第五大道上的公寓,踏上清代宫廷地毯,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墙壁上有明代文征明的书法和齐白石、傅抱石的绘画。

几案上摆放着商周青铜器、唐代金银器和三彩陶,中国石雕和古印度石雕、佛教造像或依墙而立,或陈列于壁炉和窗台上。

宋元明清瓷器摆放得错落有致,墙上嵌有色彩鲜活的元代道教壁画或是挂着具现代气息的中国书画,明清家具随处可见。

安思远家里的藏品,数量与种类之多令人咋舌,艺术品与室内环境巧妙结合,在此完成的展示、鉴赏、交易与收藏,都成为一种雅致的享受。

这些藏品富可敌国。“我或许不是最伟大的亚洲艺术品商,但一定是最富有的。”安思远这样评价自己。

下图这对黄花梨的圈椅,曾在拍卖会上以900多万美元的天价出售。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大多数中国藏品皆由他捐赠。

中国艺术品,陪伴了他的一生,也滋养了他的一生,安思远说过:“中国艺术给了我一切。”同时,他也为中国文化保护和国宝的回归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上世纪90年代,安思远在香港成立了抢救徽派民居的艺术基金会。据安徽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李宏介绍,安思远的基金会至少捐赠了600万元,帮助修缮了5栋徽州古民居。为了表彰安思远的贡献,安思远被授予徽州荣誉市民。

2000年,安思远发现自己在港澳地区购买的一尊五代王处直墓汉白玉彩绘浮雕武士石刻是被盗文物后,主动与中国政府取得联系,并随即无偿捐赠中国政府。

(▲ 五代王处直墓汉白玉彩绘浮雕武士石刻)

时隔两年,他又将一件西周青铜器“归父敦”送还中国,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 西周青铜器归父敦)

“我首先是一个古董商,然后是一个收藏家。”安思远身材魁梧,总是神采奕奕,并且有许多固执的癖好,比如烟不离手,一年四季穿皮靴。

2014年8月3日,安思远在家中辞世,享年85岁。

2014年8月他去世后,所有的东西都进行了拍卖,一千四百件,一件不留,很多都是他书里出现的古董。而这场拍卖会引起了全世界收藏界的共同关注……

拍卖会创造了诸多记录,中国的商人和收藏家们几乎悉数到场。

2015年纽约的春拍,安思远私人“宫殿”中1400件藏品,共拍得1.4亿美元。两年后,人去楼空的“亚洲艺术宫殿”以5500万美元卖出。

据马未都先生介绍,在安思远剩下的这批古董里,其中也有所有人公认的赝品,东西不真,也有质量不高的,但这些都不妨碍人们对这些东西的喜欢,也不妨碍人们对安思远的景仰,纷纷解囊竞购,所以这次的藏品在拍场上的价钱至少提升了整整5倍。

安思远的铁粉,愿意花钱来支持他的偶像。

他的一生特立独行,时光交错,光影摇曳中,为中西方艺术收藏界,所共同称许和缅怀。

他终生未娶,没有子嗣,只对文物收藏情有独钟,与艺术品朝夕相伴。

他尊重中国文物,也尊重中国。

他对中国文物的爱深邃真诚,并由己及人,兼济天下,为世人书写了艺术人生的典范。

安思远的一生告诉我们:收藏的价值不仅是昭示一份可观的资产配置,更重要的是在朝夕相伴间,领悟其中承载的文化魅力,在其滋养中,艺术就是生活。

真正的收藏家,其实都是在用一生的时间,收藏自己。

海南黄花梨家具欣赏

(▲ 黄花梨曲尺罗汉床和圆角柜)

(▲ 黄花梨顶箱柜一对)

(▲ 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

(▲ 黄花梨四合如意架子床)

以上照片均拍摄于花黎笙玥海南黄花梨体验馆

5 阅读:1581
评论列表
  • 2023-03-19 15:07

    任何一个有他家庭背景的人都比它干的好!!鉴定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