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时期,在一次战斗中,时任红12师36团团长的徐海东,收到了一份“特殊”的任务。
结果,在战场上一向不怕死、不怕难的他却直接表示了拒绝。
不仅如此,他还当着陈赓师长的面,将任务推托给了许世友。

陈赓听了他的话后,当场便发了火:“就你徐老虎的意见多!”
那么这个任务究竟是什么,徐海东为何如此抗拒呢?他最后有没有接受这个任务?

众所周知,陈赓与徐海东都是我国著名的开国大将,两人的资历和军功都不相上下。
甚至在大将排名中,徐将军要更胜一筹,他排第二,而陈将军只排第四。

但鲜为人知的是,陈赓其实领导过徐海东一段时间,并且还几次严厉训斥过他。
两人第一次有交集是在1931年。
当时在上海从事秘密工作的陈赓,因为身份暴露从而离开上海前往鄂豫皖根据地战斗。

一开始他担任的是红4军13师318团团长。等几个月后红四方面军成立,他便被调任12师师长。
也就是在这段时期,徐海东成为了他的部下。
当时12师下辖三个团,其中34团团长是许世友、35团团长是高绍先、36团团长则是徐海东。

然而,就是在刚开始合作时,两人之间便发生了一次不小的争执。
在这之前,徐海东一直担任着38团团长。他人送外号“徐老虎”,虽然已经担任指战员很长时间了,但一打起仗来他还是喜欢不顾一切地往前冲。

正是因为长期在基层打拼的经历,让他对38团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因此,在听到自己被调任其他部队时,他是有些不情愿的。
虽然陈赓刚被调来这里,徐海东与他并不熟悉,但也听说过对方是一个非常大度宽和的领导。

于是徐海东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陈赓提出希望能将自己调回原部队的想法。
岂料,一向好脾气的陈赓却在这件事上始终不愿妥协。
他教育徐海东不能因为个人情绪就不顾组织的安排,应该无条件服从上级的命令,这才是一个军人的职责。

但徐海东还是想不通,他表示自己也不是为了发号施令,只是他和新部队不熟悉,不好开展工作,并且他不想离开自己的部队。
结果,陈赓一听这话立马收敛了笑容,严肃道:“哪个部队是你的?”

徐海东听后脑袋里像是被敲了一记警钟,他连忙道歉,并表示自己不是那个意思,只是自己脾气不好,熟悉的同志可以多多包涵。
陈赓还是不答应:“你是‘粗人’,谁是‘细人’,今后互相包涵吧!”

这话说完,陈大将便转身走了。就这样,徐海东最终还是留在了36团。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逐渐发现,他们的性情并不像表面上那样互补和谐,两人的性格中都有着一样的“倔劲儿”。

徐海东喜欢打硬仗,但一打起仗来就容易冲动冒失。而陈赓虽然平时很随和,但一涉及到战斗和工作,他也会寸步不让。
这就导致两人一开始合作时需要磨合的地方很多,陈赓也没少对徐海东发脾气。

在一次反围攻战斗中,陈赓提前给三个团长下达了任务。
其中许世友和高绍先都收到了作战命令,而徐海东收到的则是发动群众,筹集粮草,帮助妇女同志赶制军鞋。

对于这个任务,徐海东显然非常不满。他当即气冲冲地找到师长,忍不住地抱怨道:“我们是主力团,怎么老是让我们干‘杂活’?我们申请到前线打仗!”
一开始陈赓并未生气,他理解将士们都想上前线立军功的心情。

但后勤任务也很重要嘛,大家都去前线,谁来保证物资和粮食的供应呢?况且徐海东在当地的群众基础好,让他做这个工作再合适不过。
结果,徐将军又一次没转过弯来,他直接对着上级呛道:“我们天天做草鞋,运粮食,枪都生锈了!为什么不能派别的团去?”

他所说的“别的团”自然是许世友的团,毕竟就属这个团打的敌人最多了。
陈赓听过了这话立马火了,他当即大怒道:“就你徐老虎的意见多!执行任务还讲条件,干脆回家!”
见师长发了脾气,徐海东也冷静了下来。仔细考虑后,他最终接受了这个任命。

其实两人之间发生过的争执还有很多。有一次徐海东对战友们开玩笑,说敌人的子弹是“吃素”的,见了他会转弯。
陈赓得知后便又批评了他一顿,认为他这样太骄傲了,在战场上容易大意出错。
一开始徐海东还不服,后来真的在战场上受伤后才明白师长的教诲多有道理。

可以说,这时陈赓的思想和能力是要高于徐海东的。也正是有他日日提点,原本莽撞的徐将军才慢慢变得成熟起来。
他开始意识到革命军队的集体性,开始学会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会顾全大局。

他在晚年也曾提起过,陈赓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一个老师长,可以说他后来能有那么高的成就,离不开老师长的提携和教育。
那么原本是上下级的两人究竟是如何慢慢成为平级的?徐海东的地位又是如何高于陈赓的呢?

两人合作的时间其实并不长。没多久徐将军便因为功绩显赫被调为独立师师长,与陈将军成为了平级。
第三次反围攻失败后,红四方面军主力开始向西转移,当时左腿负伤的陈赓也随部离开了鄂豫皖根据地。
而徐海东则继续率领红25军留守根据地。

后来陈赓因为伤势加重被送到了上海医治,而徐将军则率领着25军进行了艰苦的游击战以及漫长的征途。
最终,在历尽千辛万苦后,他与刘志丹的陕北部队成功会合。
随后两支部队改编成红十五军团,徐海东因为作战能力突出被推选为军团长。

而此时陈赓因为养伤错过了很多重要战斗,他的职位也就远低于徐海东了。
除此以外,在红军时期,徐海东还做过一个重大的贡献,奠定了他日后的地位。
当年中央红军抵达陕北时,已经到了物资紧缺,濒临危机的时刻。

毛主席因为囊中羞涩,于是便无奈地给徐海东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借两千五百大洋救急。
其实这时候陕北红军的情况也不乐观,整支军队也只有七千块大洋。
但徐海东一听说中央红军有困难,当即拿出了五千块大洋转赠给他们。

他这种顾全大局,雪中送炭的精神让毛主席深受感动。后来主席还经常提到,徐海东同志对革命有大功。
因此,即使后来在抗战时期,徐将军因病长年在后方休养,但中央一直记得他的功绩。

到了大授衔期间,徐海东以自己缺席了解放战争,离开部队已久提出退出评衔。
但毛主席得知后却坚持要给他评大将衔,并将他排在了第二名,仅在粟裕将军之后。
当时军中对于这一决定没有任何人有异议,这无疑是对徐将军的地位和贡献作出的最高评价。

就连陈赓将军在见到昔日的部下超过自己时也觉得与有荣焉。
当有战友调侃他,“你一个黄埔一期生才当了个大将”时,陈将军只是骄傲地说,当年“徐老虎”可当过他的部下!
不得不感叹,那个时代的战友情是多么的纯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