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爆发三周年之际,俄罗斯总统普京抛出重磅停战条件——要求乌克兰组建主张“去纳粹化”的新政权,并点名乌前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是“更合适的对话者”。这一外交攻势与乌克兰内部权力更迭暗流形成共振:最新民调显示,现任驻英大使扎卢日内支持率飙升至72%,而泽连斯基仅获34%,乌克兰政坛正面临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以来最剧烈的震荡。
俄罗斯此次提出的停战框架,明确将泽连斯基排除在谈判对象之外。普京在国情咨文中称其为“乌克兰社会的有毒符号”,指责其2019年推动修宪谋求加入北约触发战争。莫斯科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报告指出,俄方意图通过扶持亲俄政权重塑乌克兰政治生态,但扎卢日内并非理想人选——这位铁血将领曾在顿巴斯战役中重创俄军,其72%的支持率恰恰源自对俄强硬立场。
面对内外夹击,泽连斯基紧急启动危机公关。他援引《乌克兰战时状态法》第15条,宣称“任何选举都将削弱国防力量”,并指控普京散布虚假民调。但基辅社会学研究所数据显示,民众对政府腐败问题的愤怒已达临界点——乌国防采购中48%的项目存在资金挪用,军方高层别墅丑闻更令民众哗然。尽管泽连斯基签署法令将公务员薪资提高40%,但其支持率仍在三个月内暴跌11个百分点。
身处风暴眼的扎卢日内展现出老辣的政治手腕。他在伦敦大使馆接受《金融时报》专访时称:“我的首要任务是确保1600公里前线士兵的弹药供给,政治决策应服从于军事逻辑。”这种“军人不干政”的立场,与其在2023年哈尔科夫反攻期间怒斥泽连斯基“微管理葬送胜利”的形象形成微妙反差。分析认为,扎卢日内正效仿戴高乐模式,以“超党派救世主”姿态静待权力真空。
克里姆林宫的停战条件暗含地缘算计。除要求乌克兰承认顿涅茨克等四州归属外,俄方特别提出“全面清算亚速营等极端组织”。此举既可瓦解乌民族主义武装,又能为未来代理人政权铺路。值得关注的是,俄外长拉夫罗夫4月1日突访安卡拉,试图拉拢土耳其监督“去纳粹化”进程——埃尔多安政府控制的拜卡尔无人机公司,掌握着亚速营指挥官行踪的关键情报。
面对乌克兰潜在政变风险,美欧反应呈现冰火两重天。美国务院匿名官员透露,已启动与扎卢日内团队的秘密接触;德国总理默茨则公开警告“军事强人上位可能破坏民主转型”。这种分歧源于利益差异:美国需要可持续的援乌代理人,而欧洲更担忧政权更迭引发难民潮。尤其当扎卢日内暗示可能接受“芬兰式中立”方案时,东欧多国立即联合声明反对任何形式对俄妥协。
这场围绕停战条件展开的政治博弈,实质是乌克兰国家命运的终极摊牌。当扎卢日内在伦敦大使馆擦拭苏联时代授勋的军功章时,基辅独立广场上的泽连斯基支持者正焚烧印有“叛徒”字样的海报——历史的天平,将在炮弹与选票的交响中寻找新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