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继往开来,中流砥柱,这个名字起得好!”1958年,毛主席到正在修建的北京十三陵水库视察,见一军士站得笔直,被他的军姿吸引,听到他自报名字后,便做出了如此评价。
得毛主席夸奖的这位军士时年26岁,衔至上尉。时间再往前推,1955年,人民解放军大授衔时,23岁的他并未被授予任何军衔。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85f2e52f342197f31ca8fabc648b502.png)
不过,到1994年,开国未有半点军衔的他已然成为上将。同时也是自这年始,他一手主导创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大,也是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朱日和合同战术训练基地。这成为他晚年最大的辉煌。
那么,这个他究竟是谁?他的身上又有哪些传奇的过往呢?
此一人,便是北京军区第九任司令员李来柱。
1932年,李来柱出生于山东莘县一贫苦农民家庭。
彼时,中国正处于战火纷飞的动荡时期,局部抗战已经开始,此后在整个抗战期间,山东直接出兵383万人,是出兵最多的省份,几乎全民皆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633d8e35046aca0f45d6d2e941bc37e.png)
出身山东的李来柱更不例外,他8岁任上儿童团长,12岁参加游击队,只身进入日伪据点执行侦察任务,人称“童子侦察工”,多次为组织上传递重要情报,为抗战胜利贡献重要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李来柱15岁编入野战军,16岁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邯郸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大大小小200多次战役,先后数十次立功受奖。
尤其在淮海战役血战顿庄时,冲锋在最前的李来柱被炮弹炸晕整整1个多小时,醒来时右眼几近失明,弹片遍及全身,此时李来柱所在的连队排以上干部全部伤亡,只剩下12名战斗员,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来柱依然毫不退缩,坚守在阵地上。
凭借如此英勇表现,李来柱赢得了“战斗英雄”的称号。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17岁的李来柱已是连队级别的干部。同年11月,为彻底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解放军进军大西南,打响云、贵、川战役,李来柱参加了一系列战斗,期间曾一昼夜徒步奔袭240里,如此练就一双“铁脚板”。川南剿匪,李来柱担任便衣队长,更是令土匪闻风丧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24ff8d17ac0080785358d5f8198cf06.png)
后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李来柱又主动请缨,入朝作战,直到1953年回国。
凭借在朝鲜战场上的出色表现,他多次立功受奖。回国后即奉命进入军事院校深造,系统学习军事理论和现代战争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1955年人民解放军大授衔时,李来柱并未被授衔。新中国开国将帅英才济济,此时的李来柱时年23岁,已经从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基层军官,正担任营级指导员,不过离授衔还很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30559f5d3e0bf040c83e66a868770e7.png)
此后,李来柱扎根军营,从基层军官最终成长为了共和国的高级将领。
1969年,李来柱任北京军区陆军师司令部参谋长,1977年任陆军师长,一直到1981年,李来柱将军前后负责戍守祖国北部边疆整整12年。
这期间,他带领部队艰苦创业,创建了全军闻名的国防工程,构筑了地下“钢铁长城”,为边防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另外他同时担任石家庄陆军学校校长,为部队输送人才超万人。
1985年,李来柱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1988年,中央军委在北京举行授衔仪式,当时新闻只公布了17名被授予上将军衔的解放军高级将领名录,而中将、少将名录事关军事机密,新闻并未报道,后来资料才逐渐披露。
而北京军区李来柱的名字正出现在1988年被授予的少将名单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6e9feed009acc4a733e8dd3e163b452.png)
1993年,61岁的李来柱出任北京军区第九任司令员,次年晋升上将军衔。
如此,他从一名普通士兵开始,脚踏实地,一步步成长为解放军高级将领,而不管是何职务,他始终遵循着自己立下的“三不原则”,不吸烟、不喝酒、不乱花一分钱,保持勤俭低调的生活作风,严以自律并同时要求家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奉行。
出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后,李来柱将军大力推进军队改革,加强军事训练,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贡献。
他注重提高部队的实战能力,强调科技强军,推动了一系列现代化军事装备的研发和列装。
尤其值得一提的便是位于内蒙古草原深处,历经数年建设,占地上千平方公里的朱日和训练基地的创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9660b23bbf376e7c71141290c3d0312.png)
作为中国军队的“磨刀石”,朱日和基地在实战化训练、军事变革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1999年基地投入使用以来,已先后有几十个师(旅)、数十万官兵在这里经受“战火”洗礼,从这里走向“战场”。
事至如今,朱日和基地已经不仅是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果,而且是中国军队走向世界一流军队的重要标志。
除此之外,李来柱将军在军队中的领导才能,还体现在他对士兵的关怀和对军队文化的建设上。他曾获“文化战线上的优秀指挥员”的光荣称号,在大练兵大比武中,他培养了全军闻名的“张振生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平津战役纪念馆也是在他主持下修建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98009184e28e7c3d20174ad19fdce45.jpg)
1997年,65岁的李来柱将军离开军队领导岗位,退居二线,担任了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常委等职,继续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
晚年,李来柱将军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将更多精力放到了关心下一代成长上,到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讲座,激励年轻一代继承发扬革命传统,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参与扶贫工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经济。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b4879699dfdbe400acebe7e95a09465.png)
此外,老将军热衷写作,退居二线后先后撰写出版《连长》《血洗征尘》《情铸雄师》《带兵论》《铸我的人生路》(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等多部富国强军论著作,2009年还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
2023年3月12日,正大军区职离休干部、原北京军区司令员李来柱,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1岁。
回顾李来柱将军的一生,仿若一部浓缩的中国革命史。
如他书中所言:“我怀着朴素而强烈的阶级感情参加革命队伍,我的一切都来自党的培养和教育,来自革命斗争的锻炼和考验。(我)终身信仰人类历史上最崇高最伟大的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他的经历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历程的缩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a40e551baf305f9063ace07698b22f6.png)
如毛主席所说:“继往开来,中流砥柱”,老将军用毕生践行了此言。
素材来源:
[1]吴永胜.一九八八年授衔的中将[J].党史博览,2001,(10):27.
[2]赵兴林.做人有品做官修德——读李来柱将军《铸我的人生路》有感[J].民生周刊,2020,(18):77-78.
喜欢本文的朋友,可以点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