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 “全球关税战” 引发了连锁反应,但是,最受伤的想必还是他自己家的科技巨头们。比如,苹果股价在4日当日,一天就暴跌9.25%,市值蒸发超过 3100 亿美元。然而,你以为这就结束了?不!根本不够。
今天,我们就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苹果公司是如何“受伤害”的。
一、关税大棒下的 “供应链绞杀”
苹果公司90%的iPhone产能集中在中国,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34%关税后,叠加2018年已实施的20%关税,总税率高达54%,每部 iPhone 需额外支付约12美元关税。
更讽刺的是,苹果为规避风险推动的 “中国 + 1” 战略(供应链转移),如今可能会全面失效:
比如,印度工厂,富士康计划2025年在印度生产2500万部 iPhone,但仍依赖中国技术人员和设备,特殊设备需从中国进口,中方工程师常驻培训印度工人。
还有它的越南工厂,生产的 AirPods面临46%关税,马来西亚的Mac电脑需缴纳24%关税,成本激增导致产能利用率不足50%。
这种 “全球关税网” 迫使苹果陷入两难:若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iPhone 16 Pro Max 售价将从1599美元飙升至2300美元,涨幅达43%,远超消费者5%-10%的接受度;若自行消化,苹果每年将损失至少约400亿美元利润。
二、企业、消费者、全球经济现三输格局
1. 苹果:创新停滞与利润崩塌
苹果为缓解压力承诺未来四年在美投资5000亿美元,但美国缺乏科技制造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劳动力。
高盛测算,新建工厂至少需要 5 年时间,且成本将翻倍。更严重的是,关税迫使苹果将研发资源从 AI、AR 等前沿领域转向供应链重组,其在关键技术领域的投入增速同比下降17%。
2. 美国消费者:隐形税与选择困境
根据美国税务基金会测算,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使每个美国家庭年均增税830美元。以i
Phone 16为
例,美国市场最便宜果16的标价799美元,若加征关税后售价涨至1142美元,相当于每个购买者多支付一个月的医保费用。
甚至会出现供应链中断情况,导致产品缺货,消费者被迫转向价格更高的三星或本土品牌,进一步推高市场均价。
3. 全球经济:蝴蝶效应与衰退风险
苹果股价暴跌拖累纳斯达克指数创下2020年以来最大跌幅,全球科技产业链陷入混乱:芯片、显示屏、光学元件等关键零部件因重复征税导致成本激增,迫使企业推迟投资计划。
世界银行预测,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使 2025 年全球GDP增速下降0.8个百分。甚至,有机构警告,若关税战升级,其 GDP 增速可能降至0.2%。
三、回旋镖效应:美国科技竞争力被 “反噬”
本来,苹果手机市场份额就在下滑。数据显示,2025年1月,iPhone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已降至13.71%,较2024年同期下滑近6个百分点。2月数据,同样也好不到哪里去,依旧14%以下排名第五。
与此同时,华为等竞争对手,还在加速抢占高端市场。要是现在苹果遇到iPhone手机成本暴涨的大问题,它没了大降价促销的手段,如何与国产品牌相竞争?
更重要的是,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表明,每保护一个制造业岗位,将导致3个服务业岗位流失。苹果供应链涉及美国50个州的数千家中小企业,关税导致的订单减少已使加州的电子元件供应商裁员15%。
这些都将促使苹果公司失去其核心竞争力之一——果链的优势,那么,它还有什么领先优势,来维护自己的高端市场份额?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苹果公司成本都涨了,那么,美国科研机构也会因设备涨价被迫缩减项目,其在量子计算、生物科技等领域的领先地位受到威胁。
写在最后
当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时,他或许没想到,这根 “大棒” 最终会砸向美国科技产业的心脏。苹果股价暴跌、消费者被迫买单、全球经济震荡,这些都是全球化时代 “损人害己” 的真实写照。
从苹果案例可见,在深度全球化的今天,任何试图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最终都将反噬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