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中国男篮赢球了?先别急着乐!这场胜利,与其说是扬眉吐气,不如说是“捏着鼻子喝了口泔水”,那滋味,真叫一个酸爽!北京时间昨晚,中国男篮对阵关岛,比分定格在86:78,一场本该是“大人打小孩”的比赛,愣是打成了“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这场球,输赢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男篮如今的窘境。郭士强指导的临场指挥、球员在场上的表现,都让人忍不住想问一句:中国男篮,你这是咋了?
先来说说郭指导的“神级”指挥。都说“用兵如神”,郭指导这用兵,简直是“用兵如绳”,把自己给绕进去了!关岛队那个39岁的老将韦斯利,愣是被他用成了科比附体,予取予求,砍下全场最高的32分。我的天,这是在打CBA全明星赛吗?防守端是一点变化都没有,一对一单防,防不住就死磕,仿佛篮球场上不存在“协防”、“包夹”这些战术名词。更让人无语的是,人家老将都快把咱内线给凿穿了,郭指导愣是没想起来用“双塔”来限制一下。赛后一句“细节没做好”,就想把所有的锅都甩干净?细节没做好,那是态度问题;战术没调整,那就是能力问题了!
(要我说啊,郭指导这临场应变能力,真得好好跟隔壁的杜锋指导学学。想当年,杜指导那“死亡缠绕”,可是让多少亚洲球队闻风丧胆。如今倒好,咱们的防守,成了“眼神防守”,看着都让人着急!)
再来说说咱们的“赵队长”赵睿。当了队长,责任是大了,但也不能把“球权”当成“尚方宝剑”啊!全场15次出手,比队里其他人多了几乎两倍,这是要一个人打一支球队吗?上一场10次出手砍下16分,正负值高达28,这一场多了5次出手,得分反而下降,正负值直接变成负数!这说明啥?说明赵睿陷入了“单打独斗”的怪圈里了!眼里只有篮筐,没有队友,这哪里是“球队发动机”,简直是“球队绊脚石”!
(我寻思着,赵睿这打法,有点像NBA的威斯布鲁克。威少厉害是厉害,但太过依赖个人能力,往往会适得其反。篮球毕竟是团队运动,光靠一个人单打独斗,是走不远的。)
这场比赛,还暴露出了中国男篮的另一个大问题——战术配合的缺失。全场比赛下来,咱们的助攻数竟然比业余的关岛队还少!这真是让人匪夷所思。没有战术配合,就只能依靠个人能力硬打。但是,个人能力再强,也抵不过团队配合的威力。篮球场上,讲究的是“整体大于个体”,只有把大家拧成一股绳,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看看人家欧洲球队,打的是水银泻地般的配合,再看看咱们,打得是“各自为战”,这差距,简直是天上地下!
(想起当年姚明、王治郅、巴特尔组成的“移动长城”,那配合,那默契,简直是天衣无缝。可惜的是,如今的中国男篮,再也看不到这种令人赏心悦目的配合了。)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单打独斗”的打法,在亚洲杯、世界杯、奥运会上,真的能管用吗?答案显而易见,那就是:绝对不行!亚洲杯上,有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强劲的对手;世界杯上,更是强手如林。如果中国男篮还是抱着这种“单打独斗”的战术不放,那结果只能是惨败而归!到那时,我们又该如何面对球迷的期待?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男篮该如何改变现状,走出困境呢?
首先,郭士强指导要好好反思自己的执教理念。不能再固守一套战术,要根据对手的特点,灵活调整战术。要多给年轻球员机会,敢于启用新人,不能只依赖几个老队员。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球队的团队配合,让每个球员都融入到战术体系中。
其次,球员们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能只想着个人表现,要时刻想着为球队做贡献。要多传球,多跑动,多配合,把团队利益放在第一位。特别是赵睿,要尽快从“单打独斗”的怪圈中走出来,学会合理分配球权,发挥自己的组织能力,带动全队进攻。
再者,中国篮协也要加强对年轻球员的培养。要建立完善的青训体系,选拔有潜力的年轻球员,给他们提供更好的训练条件和比赛机会。只有这样,中国男篮才能后继有人,才能在未来的国际赛场上,拥有一席之地。
中国男篮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我们痛定思痛,认真反思,努力改变,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重塑辉煌!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如果让你来给中国男篮开药方,你觉得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赵睿的球权问题,真的无解了吗?你认为中国男篮还有希望吗?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