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来同砚八日自驾游之十

腾平聊旅游 2024-04-28 09:08:46

走马双龙桥游览文庙收官

告别朱家花园,我们一行便匆匆赶往双龙桥。

建水双龙桥俗称“十七孔桥”,位于临安古城城西5公里处,在泸江与塌冲河交汇处水面之上。该桥最早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清朝乾隆年间重修,当时只是在泸江上建石桥三孔,后因泸江、塌冲河水泛滥,河床逐渐加宽,三孔小桥独居河中,不能横贯两岸,当地官民又于道光19年(1839年)续建十四孔,正中一孔用巨石砌成的长、宽、高各为16米、9米、10米的台墩与原建的三孔桥首尾相连,雁齿(比喻排列整齐之物,此喻桥的台阶)蝉联,合为一体,故又称“十七孔桥”。“双龙”即以塌冲、泸江两条河汇合,有一桥镇锁而得名。双龙桥全长148米,桥面宽窄不同、拱跨的长短各异,桥墩分水的尖长也各有大小。

整座桥梁由石块砌成。桥身是用500多块打凿平整的石块镶砌而成的;两侧用条石垒成了桥的栏杆;宽敞平坦的桥面则由数万块大青石铺成,经过数百年岁月的打磨,桥面上的青石板已光滑铮亮,记录着历史的故事。桥廊部件,直套斜穿,勾心斗角,巧妙组合,紧密联系,具有较高造型艺术和建筑技术。有人说,双龙桥远看犹如一艘楼船,近观似长虹卧波。据说,游客若运气不错,还能看到“金光穿洞”奇观:清晨,泸江水面泛起轻纱般的薄薄水汽,当缕缕阳光穿过双龙桥十七孔桥洞时,强烈的光线投射到广阔的水面上,会形成十七道明亮的金光。

  桥上曾有三阁大小不一,两端阁楼略小,居中一座大而壮观,是一座三层檐的方形主阁,为坊式结构,屋顶为琉璃黄瓦、歇山顶,高接云霄,高20米、边长16米。南北端为双层八角攒尖顶桥亭,与大阁相互辉映,高约10米,玲珑秀丽、造型美观。遗憾的是,北端阁楼,在1916年护国运动时,拥袁势力在滇南发动叛乱,纠集土匪武装攻打建水城,后叛贼溃逃,竟焚毁了北端桥亭。廊桥桥柱上有一幅对联:“双涧水声神助力,龙潭映月佛为灯”,从一个侧面表明廊桥已成为当地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桥面两侧各有两个石雕龙头和龙尾,龙头在溪流上方。

作为云南古桥梁中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多孔连拱桥,双龙桥承袭了我国桥梁建筑的风格特点,集桥梁建筑科学和造型艺术于一体,凝聚着滇南人民高超的建筑技术和聪明才智,在我国古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65年,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仪态万千的我国古代桥梁》一书中,把建水双龙桥列为全国最著名的古桥代表作之一,并在《中国古桥技术史》中专门介绍了建水双龙桥。

2006年5月,建水双龙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一行在双龙桥徜徉了一个多小时,拍下了不少照片,然后在溪流上游的白家营村一个饭庄吃了顿开心的午餐,然后又赶去建水文庙走马观花游了一趟。

  建水文庙,始建于元朝至元22年(1285年),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经历代40多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达114亩,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建水文庙完全依照曲阜孔庙的风格规制建造,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东西两侧对称布置多个单体建筑。主要建筑有一池(泮池)、一坛(杏坛)、一圃(射圃);二殿(大成殿、崇圣殿)、二庑(东庑、西庑)、二耳(东耳、西耳)、二堂(东明伦堂、西明伦堂);三阁(尊经阁、奎文阁、魁星阁);四门(棂星门、大成门、金声门、玉振门);五亭(敬一亭、思乐亭、斋宿亭、西碑亭、东碑亭);六祠(仓圣祠、忠义孝悌祠、名宦祠、崇圣祠、景贤祠、乡贤祠);八坊(太和元气坊、洙泗渊源坊、礼门坊、义路坊、道冠古今坊、德配天地坊、圣域由兹坊、贤关近仰坊),整个建筑疏密相间,高低错落。

古时曾把学校称为泮宫,校内水池叫泮池。不过泮池称谓太雅,人们还是习惯称之为学海,既表示是学校里的“海”,又寓意学无止境的“海”。在造型上有其独特风格,全国各地文庙中的泮池都是半圆形,只有建水文庙中的泮池为椭圆形,面积45亩(29700平方米),其规模之大,造型之特别均可谓全国之冠。建水文庙是云南乃至全国研究儒家文化及其辐射影响的重要历史文物建筑。

建水文庙2001年6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午,我们默契地分开行动,各自开车先后返回了昆明。

0 阅读:7

腾平聊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