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的云南光绪元宝错版币,江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一两双龙戏珠寿字币金质样币

古钱币爱好者 2025-02-18 16:34:16

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秦代。中国的古钱币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千百年来一直为人称道,并由此而产生了颇具中国特色的钱币之学。随着历史的进程,这些钱币早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流通交易的用途,渐渐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这些包含历史发展进程的钱币,却平添了对历史的研究和探索的价值,更具有不同凡响的收藏意义和难以想象的升值空间。

机制币,是指采用机器冲压铸造而成的金属货币,始于晚清,在中国货币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晚清时期,西方先进的造币技术传入,传统翻砂铸币逐渐被取代。机制币种类丰富,图案精美。其工艺先进,制作精良,图文清晰,重量和成色相对稳定。机制币不仅是当时的流通货币,更是研究近代政治、经济、文化及铸造工艺的重要实物资料,在收藏领域也备受青睐。在机制币的收藏投资过程中,其中有一类备受藏家推崇,那便是“错版币”。错配错版币,是指在钱币铸造过程中因工艺失误等原因产生的特殊币种。如钱币正面标注的面值与背面标注的面值不同,就是典型的错配情况。这种失误可源于模具错用、操作疏忽等。错版币在图案、文字、面值等方面与正常货币存在差异,每一枚错版币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因其稀有性,错版币在钱币收藏领域备受关注,成为藏家追寻的对象。同时,它也为研究货币铸造工艺的发展及历史提供了特殊的实物样本,从侧面反映了当时铸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此枚钱币为罕见的错配错版币,直径44.4mm,厚2.8mm,重35.5g,正面图案为云南光绪元宝库平一两,但其背面却为云南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的龙纹币面,此种错配钱币多数出现在早期铸造的过程中,此币钱币一经发现,便会回炉重铸,故存世极为罕见,极具收藏价值。

光绪元宝是清朝光绪年间流通的货币之一,是大清光绪年流通大面值货币之首,是中国首批引进海外技术的印发流通货币。此藏品为庚子年江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为南京造币厂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铸造,直径39mm,厚2.8mm,重26.5g,钱币正面珠圈内铸“光绪元宝”四字直读,中心满文,珠圈外环上为江南省造四字及年份,下环“库平七钱二分”,字体工整秀丽,端庄大方,钱币背面中央铸龙图,龙纹极其壮丽美观,线条粗细有致,深浅分明,铸造工艺高超,神龙纹饰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藏品纹饰丰富,图案考究,工艺精美,钱币表面的包浆自然醇厚、历史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历史过渡性自然,极具艺术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此枚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一两双龙戏珠寿字币金质样币,直径39.7mm,厚3mm,重30.5g,正面珠圈外上端镌刻“广东省造”四字,下端镌刻楷书“库平重一两”五字,左右两侧各镌有一蝙蝠图案,珠圈内铸有“光绪元宝”四字。银币背面珠圈外铸双龙戏珠图案,珠圈内铸一圆形“寿”字。银币设计极富特色,正面两侧所铸的一对蝙蝠图案寓意吉祥。因蝙蝠的“蝠”字与“福”字谐音,在币面上铸蝙蝠图案意在取“蝠”、“福”两字谐音,与背面的“寿”字相对应,寓意“福寿双全”。其包浆入骨,熟旧自然,深打字口清楚,流通痕迹明显,边齿工整,龙鳞清晰,因该币为纪念慈禧七十寿辰而铸,所以铸额不大,相当稀少,大多奉献给清廷或赠于当时的达官显贵,流传于民间的很少。且端庄大气的楷书文字、清晰流畅的币面纹饰、别具一格的国外铸造风格、独具内涵的美好寓意也为其增加了艺术审美价值,具有极高的投资价值和收藏价值。

0 阅读:0

古钱币爱好者

简介:古钱币品鉴赏析,欢迎广大泉友关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