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众多外交当中,有这样一位传奇女性,她曾下乡当过知青,还曾当过邓公的翻译,官至副国级。
她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什么叫做“巾帼不让须眉”,凭借着优雅的外表,她被人们誉为“中国最美外交官”。
那么,这位女性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下乡当知青1953年,傅莹出生在内蒙古的一个书香门第,谁能想到,她日后竟会成为中国外交官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外交官。
傅莹的父亲名叫阿民,是我国蒙古族知名哲学家艾思奇的学生,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担任蒙古军区宣传部的副部长。
在父亲的熏陶下,她从小就酷爱读书,并且十分喜欢思考问题,这为她日后成为外交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0年代,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傅莹的父亲遭到迫害被关进监狱,她的学习生涯也就此被打断,年仅16岁的傅莹就被迫上山下乡。
傅莹被送到了内蒙的一个生产建设兵团,在广播站从事劳作,自此她开始了长达三年的知青生活。
那个年代工作条件反十分艰苦,天还没亮时,傅莹常常就起床了,洗漱完后便会开始了一天的劳动生活。
她常常奔走在兵团的每个角落,傅莹就像一“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即便是每日的工作都非常繁忙,但她每天仍坚持学习。
在这三年期间,傅莹阅读了众多书籍,所有文化课的知识基本都没落下,同时她还自学了英语,1973年,她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
傅莹凭借优异的成绩,在众多工农兵学员当中脱颖而出,顺利考进了北京外国语学院,自此她再次展开了自己的学习生涯。
在校期间,她常常沉浸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她深知自己在英语方面与同学们相差的距离很大,为了追赶上同学们的脚步,她学习经常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为了将自己的口语练得标准一些,傅莹会经常向同学们请教,在别的同学休息玩耍的时候,她会一个人坐在那里安静的听着外语广播。
渐渐的,傅莹追上了同学们的脚步,到了后来,她更是从一位“跟跑者”成为了一名“领跑者”,毕业后,凭借着出色的成绩她被分配到外交部工作。
曾任邓公翻译员1982年,傅莹正式进入我国外交部工作,她从基层工作做起,先是担任翻译室的一名随员。
这个职位主要是为了应对一些突发情况,所以非常考验一个人的应变能力,傅莹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有多大,她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国家的形象。
傅莹常常会练习如何控制的自己的表情神态,为了能在外交场合能从容的应对各种情况,她花费了不小的力气。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翻译官,需要在与外国友人交流时,能讲出非常标准的口语,而这并非一件易事,需要很长时间的练习。
傅莹在平日空闲的时间里,都会挤出时间练习口语,听一些外语的广播,久而久之她的口语就变得非常标准了。
上级领导看到了她的能力,于是她便被任命为邓公的翻译,这样成了傅莹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就此她开始了更加精彩的人生。
身为邓公的翻译,傅莹才深刻的体会到邓公每日到底有多繁忙。
邓公会经常参加一些国际会议,在与外国友人交流时,邓公常常会说出十分缜密的话,毕竟,有些词语在我国是一个意思,在别的国家可能就是另一种意思了。
当傅莹在为邓公翻译的时候,自然就更加有难度了,毕竟要是稍有不慎就可能传达错意思,这样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傅莹不仅需要精准的翻译出邓公说的意思,还要与邓公说的语气相似,因此每当要参加重要会议时,她总会先提前做好工作,以备不时之需。
尽管傅莹在工作时已经特别认真了,但在一次外交活动中还是出现了失误。
1988年,邓公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挪威时任首相,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夫人时,傅莹像往常一样站在邓公的旁边担任英语翻译官。
会见过程中,邓公与布伦特兰夫人聊得不亦乐乎,当邓公聊到两人的年纪时,邓公表示:
“我今年84岁,该退休了……”
谁曾想,傅莹竟将84岁翻译成了48岁,另一位陪同邓公的人员听到后,随即将这个消息讲给了邓公,邓公听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是轻松的化解了尴尬。
邓公表示:
“好呀,我有返老还童术,竟然一下子与布伦特兰夫人一样年轻喽。”
场面也因此变得更加轻松愉快了,傅莹经历过这次经历后,深深的吸取到了经验,此后每当出席外交活动时,她都变得更加严谨了。
2000年,傅莹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被任命为外交部亚洲司司长,这个部门建立到她上任时,仅有两位女司长,而她就是其中一位。
由此可见,她的外交能力有多么强了,傅莹在与外国官员交流时,常常能表现的十分轻松,给人一种十分好相处的观感。
面对一些不友好的提问,傅莹便会予以还击坚决捍卫祖国的尊严。
2018年,65岁的傅莹上任新职,她被任命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成为了一名副国级领导。
如今,她已经成了许多女性的学习榜样,傅莹的传奇故事还在继续,她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