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冬天上坟带一宝,子孙多福财气到”,“一宝”是什么?

允灏看历史 2023-02-10 17:04:02

每个民族在不断发展与进步的漫长过程中都会积淀代表着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与习俗,就比如在颜色的偏好上,白色在西方多有圣洁之意,西式婚纱一般都是洁白的裙摆,以此表示婚姻圣洁。

而在我国,白色则多被视作对生命的敬重,比如家中有故去之人时家属会为其披麻戴孝,以及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被称作白衣天使等;我国民间流传的俗语“冬天上坟带一宝,子孙多福财气到”中的“一宝”便与白色息息相关。

传统丧葬文化衍生了上坟习俗

在我国的传统丧葬文化中,土葬占据着绝对的领导地位,这是源于在科学技术与生产力水平均不发达的古代社会时期,先民对于自己所生活的世界认知尚不明确。

由未知所带来的恐惧,使得大众将现世的愿望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全都寄希望于飘渺的天际和山川、河流、土地等自然之物当中,先民们对于大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敬畏之心。

遍观一年四季春去秋来、落叶归根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古人普遍认为人死之后也应该同落叶一样归入土地,渐渐地,土葬的传统观念深入人心;时至今日,在发达的现代社会仍然有某些地区热衷于土葬的丧葬仪式。

除此之外,古人认为人去世之后幻灭的仅仅只是肉身,逝者的亡魂则会得到另外的归属;封建迷信的思想极重轮回之说,古人认为生者与死者虽阴阳两隔,但二者的生命都以不同的形态共同延续下去。

古人多认为活着的人的肉体凡胎是看不见逝去之人的亡魂的,但这些逝者的亡灵则能够看得到活人,并且每年都会定期回来探望亲人;崇尚鬼神之说的古人在这样思想的影响下,便衍生了丧葬文化的另一个分支,即为上坟。

在注重亲情效益的儒家思想中,孝亲敬长的优良品质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础,而这孝道不仅体现在亲长活在世上时,更体现在故去之后;古时每家每户家中都会摆放祖宗先辈的牌位,一些大家族还有专供祭祀的祠堂。

后辈通过供奉先人的行为以求得祖上保佑,庇护后代子孙健康成长、建功立业;在封建迷信的说法当中,上坟是每年死者能见到后人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在家族中也是一件值得重视的大事。

上坟的老习俗

由于华夏大地疆域广袤,所以我国每个地区,上坟都有地方各自的特色,在日期和注意事项等具体要求上也不尽相同,不过归根结底都是表达后辈对先祖的追悼。

比如说上坟的日期一般集中在每年逝者的忌日、正月十五、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农历十月一日以及大年三十或者正月初三等,按照各家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另外,上坟的人员安排也是有说法的,在封建社会时期女性后辈是不允许主持和参加家族祭祀、上坟这样的重大活动的。随着现代民主平等进步思想的注入,现代社会的上坟活动一般是家族男女老少举家参加。

若无特殊情况最好不缺席,当然若实在分身乏术则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过仍有一些偏僻落后的地区封建迷信思维顽固,要求女性需要避开一些专属于男性的上坟日期。

除此之外,在古代上坟的具体要求也很是繁杂,首先是前去上坟的后辈们所携带的供品摆放,以及需要烧给先人的香、纸等都有详尽的规定。

后辈们需要在家长的带领下,恭敬地将祭品、水酒等摆在已故亲人的墓前,再将携带的纸钱等焚化,除了烧纸外,诸如焚香、奠酒、行礼等仪式缺一不可。

古代封建社会时期上下尊卑等级森严,后人们在去祭祀已故亲人时的穿着佩戴的礼仪规范都有严格的规定;比如有俗语说:“冬天上坟带一宝,子孙多福财气到”,这个“一宝”指的即是孝子贤孙在上坟时所穿戴的白衣服。

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认知当中,代表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的白色多与死去的亡魂所挂钩,古人上坟所要求穿的白色孝服则多被认为是子孙后代对逝去亲人所怀有最崇高的尊敬与思念。

在古人封建迷信的观念中,回来看望子孙后辈的先祖看到丰盛的贡品和后辈们身着白色孝衣会倍感欣慰,感动之余更是会在天上保佑后人福运亨通。

这也许在科技水平发达的现代社会被视作荒谬的无稽之谈,但在古代却被人民奉为真理,并且代代相传。

现在的丧葬与上坟,彰显新时代特征

现代所说的扫墓与传统的上坟都是生者祭祀已故死者的一种活动,本质上都是后辈对先辈的一种思念与尊敬。

不过,在现代社会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方面是激增的人口数量使得土地资源弥足珍贵,另一方面是人们的思想发生改变,丧葬仪式从传统的土葬变成了火葬居多,这也使得传统的上坟活动渐渐减少。

随着新时代简化风尚的盛行,即便是按照旧例土葬,后代子孙可能随着学习和工作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强求每年一次的上坟不便于实现,对祖先的尊敬大可以放在心中,祭奠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例如扫公墓、家祭和遥祭等。

后辈们再去上坟的时候可以不那么严格必须从头到脚穿着白衣孝服,毕竟是庄重肃穆的祭祀祖先,也绝对是不可以穿金戴银、浓妆艳抹的,最好可以选择素色衣衫,以充分表达对祖宗先辈的尊敬之情。

俗话说:“冬天上坟带一宝,子孙多福财气到”,这“一宝”指的即是子孙后辈身着的白衣孝服,之所以将其称作上坟一宝,甚至有保佑子孙多福多财的说法,是因为将孝亲敬长视作首要品德的古人认为这是对逝者最高规格的礼敬。

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应不同的社会形态,到了现代社会时期,除了保障国土资源有效利用更提倡火葬外,介于每年因家属上坟所引发的林火灾害以及野外焚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社会各界也开始更提倡无火扫墓等低碳环保的追祭模式。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