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贵去世16年后,儿子接受采访时揭秘:其实我爸的遗嘱是改过的

笼碧树影斜 2025-03-24 10:13:15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陈永贵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知,他不仅是全国农民的楷模,更是从一个普通农民直接升任国务院副总理,这一跃迁让许多人感到难以置信,他也因此被誉为“布衣宰相”。1986年3月26日,陈永贵因病离世,临终前曾立下遗嘱。但直到2002年,他儿子陈明亮才在采访中透露实情:“我爸原来的遗嘱被改过……”

谁动了陈永贵的遗嘱?动机是什么?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背后是否另有隐情?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团。很多人了解陈永贵,主要源于1963年毛主席提出的号召:“向大庆学习工业,向大寨学习农业,向人民解放军学习。”大寨村坐落在太行山的黄土坡上,这里植被稀少,水土流失问题特别突出。山坡上没有足够的边堰来存水,只要连续三天不下雨,庄稼就会变黄,收成自然也就少得可怜。

陈永贵一当上村支书,就领着58个老乡在白驼沟忙活起来,一口气建了24道坝,还整出5亩地。从1955年开始,他们又接连修了180多道坝,硬是把300亩山坡地全改成了平整的梯田,彻底解决了难题。陈永贵带领大寨的农民们,每年都忙着挖山填沟,修梯田。粮食产量从以前的几十公斤一下子涨到了385公斤。现在,大寨的每户农民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把多余的粮食交给国家。在那个年代,国家农业水平还不太行,大寨却做到了自给自足,确实有两下子。《山西日报》一报道,大寨就出了名,名气一下子传开了。

1959年底,晋中地委在大寨搞了个现场会,主要目的就是让大家学学大寨的那套办法。山西省委也觉得陈永贵那点事和他搞农业生产的经验挺有料,全省都能用得上,所以使劲儿推广大寨的生产管理经验。1963年夏天,大寨遭遇了历史罕见的洪水。大水冲垮了村民们辛苦盖的房子,很多人没了住处。更糟的是,陈永贵领着大伙儿修的梯田和上百座堤坝也遭了殃,庄稼全毁了,一点收成都没了。面对自然灾害,山西省委迅速行动,准备调拨物资支援大寨。但出乎意料的是,陈永贵和当地领导讨论后,决定不接受这批援助。

陈永贵提到:现在国家有困难,我们不能再给国家添麻烦。我们不仅能解决大寨的粮食问题,还能把多出来的粮食交给国家。陈永贵的承诺起初没人当真,都觉得他在空口说白话。毕竟,光靠嘴皮子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得有真本事才行。可谁也没想到,他后来的行动彻底颠覆了大家的看法。1963年后半年,陈永贵带着大寨村民白天忙着整修梯田,晚上加班加点盖房子。干了几个月,大伙儿总算把活儿干完了,陈永贵之前说的也都兑现了。虽然遇上了天灾,可他们还是迎来了好收成。

那年大寨粮食大丰收,总产量突破了20万斤。除了满足当地村民的口粮需求,还向国家上交了12万公斤粮食。陈永贵和大寨的故事在山西广为人知,但远在北京的毛主席和其他高层领导对此并不知情。那么,这位普通农民是如何一步步升任国务院副总理的?

陶鲁笳汇报完工作后,顺便向毛主席提起了陈永贵和大寨的事。当年大寨遭遇严重洪水,省委提出援助,但陈永贵等人婉拒了。他们不仅自己解决了困难,还向国家上缴了粮食,确实做到了。报纸曾报道陈永贵和大寨的事迹,称赞他是我们的楷模。毛主席一听就来了兴趣:“那篇报道我还没看过,你们有陈永贵的资料吗?他的名字具体是哪几个字?”陶鲁笳赶紧把陈永贵的名字写了下来,接着说道:“有的,我待会儿就给您送过去。”

主席听完,接着问:“他是种地的吧?识字吗?”陶鲁笳笑着回答:“陈永贵同志挺拼的,43岁了还在学认字,一般的字他都能看懂。”主席点点头,赞许地说:“学无止境,陈永贵同志做得很好。”接到电话后,周恩来立刻着手了解陈永贵的事迹,对他带领大寨群众辛勤付出的精神深感钦佩。不过,他并没有立即向毛主席汇报,而是谨慎地联系了陶鲁笳,安排他亲自前往大寨进行实地考察。

陶鲁笳按周总理的安排去大寨待了20多天,回来后写了份《大寨大队调查报告》。这份报告里明显能看出,陈永贵和大寨确实做得不错,特别表扬了大寨人吃苦耐劳的劲儿。1964年1月19日,陈永贵和几位劳动模范受邀前往北京,在人民大会堂发表演讲。陈永贵讲完后,赵树理评价道:“他的讲话里没提毛主席,但字里行间都体现了毛主席的思想。”1969年4月14日,陈永贵当选为中央委员。虽然职务提升了,他依旧保持本色,头上包着白毛巾,穿件旧布衣,端着饭碗到操场,和大家一起蹲着吃饭。

毛泽东对陈永贵非常欣赏,觉得他即使职位提升了,依然保持与群众的紧密联系。1975年1月,陈永贵被提拔为国务院副总理。1980年9月,中央批准了陈永贵辞去国务院副总理的请求。随后,他被调往北京东郊农场担任顾问,确保晚年生活无忧。陈永贵随即退回了国家配给他的红旗轿车和公房,搬到木樨地居住,日常出行全靠步行或公交车。

陈永贵担任农场顾问时,不仅操心农场的整体规划,还经常亲自下地查看庄稼的生长状况,留意病虫害问题。平时他生活简朴,不讲究排场,这种踏实作风让大家都很佩服。1985年新年第一天,陈永贵突然觉得头昏眼花,浑身没劲,明明啥也没干。他以为就是太累了,也没当回事。可这情况越来越频繁,家里人也觉得不对劲,赶紧带他去医院。检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他得了肺癌,而且已经是晚期了。8月12日,陈永贵因病入院,薄一波、余秋里等领导先后到医院探视。胡启立代表总书记前来慰问,他表示:“总书记非常挂念你的健康,但因事务繁忙,特意让我代他来看望你。大寨的成就有目共睹,你的贡献大家都会铭记。”

陈永费劲地从床上撑起身子,一把抓住胡启立的手,感激地说:“真没想到总书记还惦记着我,太感谢您了!”陈永贵的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他把医生喊到跟前,直截了当地说:"你们的努力我都看在眼里,但我不想再治了,继续下去只会浪费药品和国家的资金。"最终,在他的强烈要求下,他选择回家休养,这样一来,确实节省了不少医疗开支。

1986年3月26日,陈永贵因病离世,享年72岁。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对妻子说道:"这个家以后就交给你了,务必好好教育孩子,让他们成为有用之才。我这儿有8300块,等我走了,就全部捐给国家,算是我最后一次交党费。"妻子坚决反对:“你把钱全交了党费,孩子明年上大学,学费从哪儿来?”陈永贵想了想,答道:“给明亮留点学费,剩下的交党费。”

陈永贵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心里牵挂的不是亲人,而是国家。这种无私的精神让人深感敬佩。正因如此,16年后,他的儿子陈明亮在接受采访时,依然清晰地记得这件事。我爸走的时候,最牵挂的就是我。那时候我正准备高考,他原想看着我读完大学,可病情突然加重,没能等到那天。他的遗嘱后来改了,那份文件我一直保存着。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