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博物馆坐落在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西路,总面积43000平方米。博物馆建筑状呈“山”字形,中间有五层,两翼各有三层,馆藏丰富,有珍贵历史文物、自然标本8万余件(组),其中一级文物686件(组)(含国宝16件)、二级文物2606件(组)、三级文物48164件(组)。汇集了甘肃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大量文化珍宝,尤以新石器时代之冠的甘肃彩陶、汉代简牍文书、汉唐丝绸之路珍品、佛教艺术萃宝、古生物化石等珍贵文物独具特色。


博物馆展览主要展馆为《甘肃丝绸之路文明》、《甘肃彩陶》、《甘肃古生物化石》、《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展》、《红色甘肃——走向1949》五个基本陈列,为观众和旅者提供和展现了甘肃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我们这次在博物馆主要观看了《甘肃丝绸之路文明》、《甘肃彩陶》和《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展》三大展区,丰富的展品、仔细的解说、有序的展陈,让我们从一件件展品中对甘肃这个西部身份的远古时代到绵长的千年古代的文明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跨越八千余年的甘肃,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诞生地。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医药学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河岳根源、羲轩桑梓”。







“铜奔马”,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马踏飞燕”是甘肃博物馆的标志,也是镇馆之宝,我们在甘肃各地旅行,在主要场馆都有这尊青铜雕塑复制品的展示。我在《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馆中对三件青铜器情有独钟。
第一件就是这件名为“铜奔马”,喜欢旅行的人都知道,“铜奔马”是中国旅游标志。我在真品前凝视,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为“铜奔马”造型所折服,它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昂首嘶鸣,它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龙雀,是一匹欲驱千里而不足畏的飞天骏马。我不仅对青铜器的造型艺术精湛生动而折服,而且对先人那丰富的想象力所钦佩,东汉时期的生产力没有可能日行千里的交通工具,但我们的先人确通过骏马踏燕身借以飞翔而得到日行千里的目的,一千多年过去了,借助科学技术的发展,马踏飞燕的梦想实现了,人们在飞行器的载运下,日行千里不在话下,而且能傲游太空登月揽星了。
“铜奔马”不仅是古文物,而且是中国先民对世界科技发展的神预测,充分显示了中国先民的聪明才智。




第二件就是青铜树,因为在三星堆博物馆欣赏过那株挺立茂盛的青铜树,当我走过此展柜前,立刻被这件青铜器所吸引,看了铭牌得知它是一件出土的东汉时期的墓葬品(修复),回家百度得知,青铜树又名摇钱树,是古代达官贵人家必有的装饰品。
这件青铜树从艺术造型上来说没有三星堆那棵青铜树精致繁杂高大,但好像还有灌油染灯之功能,这是它的进步,不仅是装饰而且是实用品。


第三件青铜器就是上图的铜奔马及马队(见下图解说)。我在兵马俑博物馆欣赏过铜车马,在洛阳博物馆见识过陶制车马队,但甘肃博物馆的铜车马队的车队宏大,无论是骑士还是马匹造型精美生动,这是埋葬在古代王室古墓中的随葬品,真是奢侈威武。


上图是一块出土的画砖(复制品),名为“邮驿”,如你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储蓄卡,拿出来一对照,原来邮政储蓄卡的画面来之于此。



上下几张照片都是金箔(金片)。









两匹木马。
















甘肃博物馆的彩陶展值得欣赏。我们这一代人都被瓷器、紫砂用品所围绕,在记忆中惟有瓷器紫砂为工艺品,对陶土器一般不太认可,但看了博物馆的彩陶展更新了我的认知,第一,彩陶的出现似乎比瓷器紫砂还早,是远古时代人们的发明创造,第二,彩陶的色彩和图案也是鲜艳和生动的。看了彩陶展,我既对先民们的艺术技艺敬佩,又对彩陶的没落表示惋惜,照理现代技术工艺和配方能够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陶器实用品和工艺品,但在高档的艺术品市场中,陶器占比很小很小。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的造型、图案、施色和烧制都堪称精品。





8












下图都是《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展》展馆中的展品(其中有复制品),甘肃也是我国佛教的桥梁和中转站,天水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炳灵寺石窟的造像、壁画都是世界文明宝库中的瑰宝,甘肃博物馆的佛教艺术展中的展品只是极少的一部分,但观之也为震撼,这些都是珍品。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用实物陈列来铺陈历史进程、是用实物陈列来叙说文明渊源、是用实物来陈列来展示艺术品味,一个现代人,你要认宗归祖的话,那博物馆是最好的去处、你要了解祖宗先辈的辛劳和创造也是去博物馆、你要对悠久的文化和精美的艺术有所追求的话,博物馆更是要常去多品细学。
去博物馆已经是我旅行的一个重要行程,我把博物馆作为我增加人文历史文化艺术认知的重要来源,每次博物馆之旅都使眼界大开,那是人类的精华所在,看看品品写写,必定会提高你的艺术鉴赏能力。
走起,到博物馆中去寻找、去发现、去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