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家园”是中国绿化基金会重要的公益品牌项目,项目发起于2007年,先后在甘肃、广西等地开展经济林种植,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西部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开发,帮助当地贫困家庭实现劳动脱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2015年开始,项目落地宁夏,以“公益机构+捐资人+政府+农户+合作社”五位一体的新型生态保护公益模式,通过种植枸杞,推动“绿色公益循环产业项目”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2021年初,中国绿化基金会在慈善中国平台将该项目更名为“幸福家园乡村振兴”项目,至此该项目进入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新阶段。
幸福家园枸杞项目地
多年的实践证明,“幸福家园”项目具有稳定可复制和可持续发展的特性。为了让更多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项目复制的方式,种植适宜的经济作物,从而获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向增长,“幸福家园”项目开始陆续向其他地区延伸。2021年,项目先后增加辽宁朝阳“晚秋蜜”桃种植和云南西双版纳古茶树保护项目,短短几年时间,优化生态与乡村振兴的双重效果已经逐步显现。
幸福家园“晚秋蜜”桃项目地
十六年来,“幸福家园”项目从甘肃出发,一路走过广西、宁夏、辽宁、云南,累计种植枸杞等生态经济林苗木1914万多株,绿化荒地15.4万亩,援助家庭3.78万户。这份幸福,真真切切通过项目带到了千家万户。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家庭增收、区域经济发展三重效应。
幸福家园枸杞项目
“幸福家园”成功完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不仅让项目地越来越多农户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更通过项目宣传、公益活动、生态教育等方式,增进了全社会对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扶贫减困的认识,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环境以及扶贫减困等行为变成了更多公民的自觉行动。
枸杞丰收的喜悦
防风固沙 改善生态“幸福家园”项目在防风固沙、防止土地荒漠化、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当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改善当地小气候,提高土地利用率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形成了公益助推生态的生动案例。
枸杞是宁夏当地的生态物种,能在荒漠、盐碱地等恶劣环境中生根发芽,有效地防风抑沙,吸附大气中的颗粒物。枸杞树的种植针对解决中国西部的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恶劣等地区问题,将保护改善和绿色产业完美结合。
宁夏中宁枸杞项目地
“晚秋蜜”桃是优良新品种,苗木成活率高达95%,具有非常显著的种植优势和良好的经济、生态价值。一棵桃树,每年可修复6平方米绿化土地,一亩桃林(以110株计)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约达141.9公斤。
辽宁朝阳“晚秋蜜”桃项目地
古茶树是国家重要的茶树种质资源基因库,对于研究茶树原产地、茶树群落、茶树遗传多样性、茶树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价值,由这些古茶树资源构成的古茶生态系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的典型范例。
云南古茶树项目地
金山银山 幸福家园“幸福家园”为各项目地农户创造了多元化的收入渠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一是销售枸杞鲜果和干果、蜜桃、茶叶等获得收益;二是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获得土地流转费;三是在合作社从事种植和管护工作获得薪酬;四是从事临时性的枸杞、蜜桃采摘工作,获得劳务费。
枸杞采摘
以枸杞种植为例,根据《“幸福家园”项目枸杞造林作业设计》的数据,按照每公斤枸杞干果市场价40元进行计算,前三年的产量累计约170公斤/亩,产值约6800元/亩,从第四年开始,经济效益增长明显,前五年的产量累计约520公斤/亩,产值达到20800元/亩。按种植面积500亩计算,五年预计累计产量26万公斤,产值1040万元,经济效益明显。
除了带来持续的经济效益,“幸福家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持续开展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逐渐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孵化了一批会技术、能经营的合作社,为当地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是吸引了大批年轻人返乡发展,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力量。
未来,“幸福家园”项目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耕于经济树种植树造林,不断优化项目模式,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统一,创造出可复制、标杆性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的公益项目样本。同时,加强公众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引导公众参与荒漠化治理,形成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家园继续努力。